第二篇:配送
要保證產品質量,你就要跟你的配送團隊配合好,一般店面的餐只有外賣的配送員打電話來說他要過來了,才會制作。比如這個外賣單是10:10分來的,但是接單后不會馬上做,配送員10:20打電話來告訴店家可以做了,才會制作。
如果提前做好,結果配送員半個小時后才來,然后他送給顧客又過了半個小時,那到達顧客手里的時候已經完全不能吃了。如果需要保證顧客的餐從我們這里出去的時候是最新鮮最熱的,必須要提高配送速度。
舉例說采訪某面食店,我們堂吃用的是細面,比較入味,煮制時間比較快,但是細面做外賣,很容易糊掉,所以面類外賣我們用的全部是小刀面,小刀面比較粗,你再加一點油,就不容易糊掉,而且面條類的基本要看到配送員來我們才會做;我們還會根據顧客的地理位置來決定餛飩煮多長時間,如果顧客就在我們這個小區,我們煮9成熟就可以了,如果顧客在遠一些的地方,我們就煮8成熟;每一份生煎餛飩,我們都會給顧客配備一個單獨的醋料盒,增強用戶體驗;外賣出餐,餐品結合很重要,不同品種要保證同一時間出餐,希波餅可能只要一分半鐘,餛飩可能要五六分鐘,那我們會在餛飩快煮好的時候再準備希波餅;春卷和蔥油餅全部都要現炸,不能提前預制。
單量起來以后,就有很多優勢,你可以培養配送員到店等的習慣。如果他不能到店等,就會給我打電話,我們按照配送員的要求做好。另外,因為我們單量比較多,經常會爆單,我會留幾個平時相處得比較好的可以救急的配送員電話。
如果遇到惡劣天氣,平臺專送和眾包都沒有人過來配送的時候,我就會給救急配送員打電話,讓他們幫我送。我不通過平臺下單,而是現付,而我的單子一般同一個方向的都很集中,比如我同一個小區的有50單,配送員就很愿意去送,因為他不用一家家去湊同一個方向的單,這樣配送員省事,對我們而言,配送速度跟產品質量都得到了保證。
我們和多個外賣平臺都有合作,但是合作的最好的是餓了么。一是因為餓了么是我們第一個合作的外賣平臺,而且當時在我們這個區域我們也是餓了么的第一個合作商家。
其他平臺用的都是“平臺專送”,只有餓了么我們用的是“蜂鳥眾包”。兩種配送方式,我自己更喜歡蜂鳥眾包。因為我們的產品很特殊——是面食,所以時間的把控很重要。我用“蜂鳥眾包”,我能在產品快煮好的時候發布“眾包需求”,這樣配送員搶單后過來取,時間剛剛好。或者高峰期我接單了,可是我當時來不及做,那我可以選擇等一會兒,等我做好的時候再發布配送需求,讓別人來搶單。在合肥,“蜂鳥眾包”業務很厲害,市場完全已經做起來了。“蜂鳥眾包”的好處是,你的配送需求是配送員自愿接的單子,而不是被迫接單,這樣他送單的時候心態就不一樣,是一種自愿的心態。
平臺專送就是:我接了顧客從平臺上下的單,平臺就會自動把我的單子分配給平臺專屬的配送員。有強制性分配的性質,不管這個配送員愿意不愿意接這個單子,也不管他手里有沒有其他的單子,平臺把這個單子分配給他他就得送,萬一這個配送員本來手里就有很多其他單子,被迫接了你的單子,可能你的單子會被放在很后面來配送,時間上你就無法掌控。專送對我而言還有另一個弊端,專送的配送員在接到配送需求后,他如果剛好就在我隔壁,那他過來得就很快,可是我的產品還沒有煮好,配送員就會一直催,因為他手里有好幾個單子要去配送,不能等很久。而不湊巧,配送員接到這個配送需求的時候,他在離你門店很遠的地方,那可能會產生你產品做好了,他還沒有到,而我們是面食類產品,等不了那么久。我們遇到過配送員過了40分鐘才來拿的情況。最經常出現的情況是,一到下雨天,每一家外賣都會爆單,專送的配送員根本送不過來手里的單子,最后就會造成顧客投訴。
我們家店單量多,高峰期好多配送員都等在這邊,我們做好了他們直接拿走。很多配送員跟我們的關系也很好,雖然規定是一個小時送到,但是他們知道我們的是面食,所以一般都會在35分鐘內送到,配送的及時性極大的確保了我們產品的口感。
配送員經常送我們的單子,和我們的客人也熟,關系維護的也特別好,有時候送晚了或者遇到惡劣天氣,配送員都會主動跟我們的顧客解釋,這樣就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投訴。我們基本都是老顧客,好多點我們的外賣都點了三四十次, 老門店老顧客老配送員,三方都是熟人,形成了一種和諧的外賣氛圍。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頭條,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3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