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行業的從業人員,一定無法繞開海底撈這三個字,對于我們四川餐飲人來說,這三個字分量更是不一樣,因為這是一家從四川走出去的餐飲企業,雖然,海底撈的崛起和發展都在省外,但是作為四川餐飲人,有意無意的都會以海底撈發源于四川,而感覺多了一點驕傲的東西。
關于海底撈,有一本很出名的書,名字叫《海底撈你學不會》,我在很多年前就買來看過,當時剛進入餐飲行業,對餐飲的了解非常有限,渾淪吞棗的看完這本書以后,我心里有“不過如此”的感覺,覺得要么是海底撈不過如此,要么是作者以旁觀者身份,沒有寫出海底撈這么牛的真正“內幕”。
當然,現在自己擁有了很多年的餐飲經驗后,前幾天我又專門再次把這本書找出來看,讀后感就和幾年前完全不一樣,意識到以前自己錯的多么離譜,不過,我自己前后這兩次讀這本書的感覺反差,恰好也說明了現實問題:不具備餐飲經驗的新手,不僅看不懂,而且很容易看不起的錯誤。
前幾年,海底撈在服務上的各種服務,借助新媒體特有的病毒傳播模式,在互聯網上形成瘋狂的傳播效應,海底撈的品牌影響力暴漲,而“海底撈的服務”也成為餐飲行業的標桿,不管在什么場合,只要談到餐飲業的服務問題,都會自覺不自覺的拿海底撈作為參照對象。
據說,很多老板為了弄清楚海底撈的服務為什么那么好,不惜冒充服務員,到海底撈去當臥底,想從里面發現點什么訣竅,好拿回自己的企業去使用,但是,這么多年過去了,說到餐飲的服務,海底撈還是神一樣的存在,其地位幾乎無可撼動,那么,海底撈是其他人真的學不會么?
在我做餐飲的這7年多時間里,無數次的在思考和探究海底撈的服務為什么可以做到那樣好,也想讓自己的餐廳能像他們一樣,為客人提供超出他們預期的好服務,但是一直不得其法,再加上自己的性格缺陷,所以對于海底撈的服務,一直處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迷惑中!
直到前幾天,受尋歡烤羊肉串的小董邀請,到簡陽聽了兩天微海咨詢的內部培訓會以后,我茅塞頓開,感覺多年的疑問找到了答案,并且,借助這兩天課程帶給我的啟發,我反思自己前面這七年的餐飲創業經歷,將何老師講課的內容,與我自己做企業過程中的管理一對比,就汗如雨下。
雖然在那兩天時間里,何老師所分享的,只是餐飲管理中所涉及到的很小一部分知識點,比如員工管理,比如員工招聘,比如新員工培訓等,還有太多太多的問題沒有講到,但僅從這兩天的課程內容,我就感覺看到了他們背后的管理邏輯和方法論:我認為海底撈的管理完全達到可以總結為“方法論”這個水平了。
我們這些不懂管理的餐飲老板,在日常的管理中,為企業制定了各種目標,起用各種口號,給員工設定了各種目標,為消費者做了各種承諾,這些幾乎是每一個管理者日常都在做的工作,但遺憾的是,效果卻千差萬別:有些公司的團隊,可以管理幾十個分店而井井有條;而有些人,連幾十平方的小店都管理得糟糕透頂。
問題出在哪里?
老實說,我以前從來沒意識到這些問題所在,雖然知道自己不擅長管理,但因為有二哥在負責管理,我就心安理得的只負責品牌的戰略和營銷宣傳,即便是聘請了肖春入駐豪蝦傳來協助二哥負責管理工作,我也是一樣的心態:有他們負責管理,我做好自己的工作即可,并以此覺得豪蝦傳的分工合作的典范企業。
但遺憾的是,現在我認為自己的這些行為完全不合格,我其實完全是在逃避自己原本應該承擔的那些管理工作,也難怪,我以前經常和二哥就某些問題發生爭執,現在也終于找到了問題的根源,用何老師的話說“管人之前先要自我管理”,而我這么多年來,身上存在的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自我管理錯覺”:
我是屬于非常典型的“自我管理”類型,也就是做什么事有自己的思路和節奏,基本不會有偷懶和偷奸耍滑的念頭,從我大學期間開始賺錢,到我大學畢業后開始工作,再到后來的各種創業,凡是和我合作過的人,不管是領導還是合作伙伴,都知道我一旦投入工作,基本都是廢寢忘食的狀態。
記得大學畢業的第一份工作,我到一家物流公司,因為喜歡,所以即便是周末,我也是每天像上班一樣到公司報道,學習公司的各種規章制度,深入了解公司內各部門的業務邏輯和彼此關系,遇到公司盤庫存,在發臭的倉庫通宵通宵的盤庫,都自帶餅干面包,以至于我后來離開了,當年的老總還好幾次希望我回去。
這是我一直以來的一種工作狀態,做任何一件事,要么不做,要么就去做到最好,在我的腦袋里,壓根不存在需要有人來監督這個概念,凡是自己不懂的,都會挖空心思去學習,直到弄懂為止,也因為這樣的態度,我自己所選擇的任何工作,都能在相同時間內做得比其他人更好一點,不是因為聰明,而是背后用力多一些。
但是,這種自發性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勵,在現實中與別人合作,或者在管理員工時,遇到了非常大的麻煩,因為我想當然的以為別人也會和我一樣,也會像我一樣不需要監督的去做好自己的工作,甚至,會把別人的監督視為一種對自己的不尊重和不信任,為此而不高興。
所以,不管是在別人的公司上班,還是我自己創業,我都只能管好自己,無法管理好員工,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壓根對別人沒有管理,甚至是心里“排斥”管理,當然,最后的結果大家可能也猜想到了:我這么多年下來,雖然從事過十多個行業,經歷了各行各業的鍛煉,但管理能力幾乎為零。
我是在創建豪蝦傳之前就已經深刻的意識到自己身上的這些問題,于是在豪蝦傳創建過程中,因為二哥的存在,我全盤的放棄了日常管理,后來豪蝦傳發展到二哥精力顧不過來時,我又找來肖春擔綱豪蝦傳的日常管理工作,其實我還是無意識的在犯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只想要結果不給具體方法。
“只要結果,不給方法”——以我現在的認知,認為這是管理的最大弊病所在:我想要百年老店這個結果,可是如何去實現,有可操作性的方法么?沒有方法,那百年老店豈不是廢話?我想要豪蝦傳的服務像海底撈一樣好,交代肖春去實現,讓他務必要做到這個結果,可是實現的方法呢?實現不了就是人家沒本事?
這段時間,我對于管理的最大感悟就是:實施方法是管理的精髓所在,離開實施方法,其他一切都是扯淡,你目標在遠大,志向再高遠又能如何,沒有一個具體的可被執行的方法,那都是吹牛逼;你讀再多的管理學巨著,參加再多的管理培訓課程,不拿出自家企業的管理方法,那就是瞎折騰。
回到今晚的主題,為什么海底撈別人學不會?我現在的理解,就是海底撈擁有自己一套服務的方法論體系,而我們其他餐飲企業卻沒有,即便是看了再多關于海底撈服務的書,到海底撈當臥底學習,甚至與海底撈創始人面對面的交流,對不起,你還是做不到別人那樣的服務,為什么?因為你沒有屬于自己的辦法。
市面上談論海底撈的服務,更多談論的是表象的東西,現在有了從海底撈獨立出來的微海咨詢,愿意把海底撈這么多年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方法論,與全國的餐飲同行共享,我對他們這樣的分享精神表示欽佩,相信會惠及很多餐飲同行,但是內心卻同樣很悲觀:即便是聽了他們的課,很多同行照樣做不好服務。
為什么會如此悲觀?這也就是促使我想把微海咨詢的課程進行深度釋義的一個原因:一方面,任何培訓課程,都不可能像店內培訓一樣,每個細節都說到位,而更多的是說精要部分,輔助以一些實際案例即可;另一方面,絕大多數人聽了也就聽了,轉個身走出培訓現場,一頓吃喝下來,估計就忘記了。
當然,如果再遇上幾年前的我那樣自以為是的老板,會覺得老師分享的那些服務和管理方法太簡單,繼而覺得海底撈也不過如此,那這樣的企業也就更不可能去提升管理和服務了,他們會去追逐各種聽起來高大上,說起來很唬人的復雜管理方法和理論,認為那些才有用。
但事實上呢?我偏執的認為,在管理上來說,簡單和有效是成正比的:越是簡單的方法越有效;反之,越是復雜的方法可能越是沒效果,換個說法更通俗易懂,那就是有效的方法通常都很簡單,如果一個管理者自己都要費盡心思才能去理解的管理方法,讓員工怎么辦?
因此,聽完微海咨詢的內部培訓會以后,我腦袋好像被人敲了一棍子一樣,對管理不再像以前一樣排斥,而是充滿了好奇心,而且把“管理方法”這個詞語,自動的分解成兩個詞——“管理”和“方法”,并且,思維焦點全在方法上,這段時間,滿腦子都是方法,方法,方法。
基于自己這段時間的變化,曾經被我引以為傲的各類目標,口號,要求等,再也不好意思輕易說出口,以前我反復給員工強調,豪蝦傳是依靠那些喜歡龍蝦的好吃嘴支持才走到現在,因此一定要對他們好,現在我不好意思再這樣說了,“對客人好”?怎么才是好?怎么去做到?每個員工對人好的理解都不一樣,如果沒有“對客人好”的一個具體辦法,那它就完全是一句廢話。
我的這種思維上的轉變,全部來自幾天前在簡陽聽的那兩天課程,雖然有點俗套,但還是不得不再次對微海咨詢這個團隊,對當天授課的何老師和吳老師,表達我發自內心的感謝,嘿嘿,因為才認識,你們還不太了解我的性格,我并不是一個輕易服人的人,我身邊朋友都知道我脾氣怪,性子倔,很難對別人心悅誠服。
當我對管理方法感興趣后,迫切想要學習更多,迫不及待的想聽更多關于海底撈的課(已經報了下個月在上海的課程,由海底撈創始人親自授課),而且決定在聽完課以后,結合自己的經驗,按照自己的理解,從執行方法的角度,去把海底撈里面的這些管理方法,每一個知識點都給細化出來,最終的目的,是想讓我們豪蝦傳也能形成一套專屬的管理方法。
因此,以后我關于海底撈的課件筆記日志,全是非常細化的小知識點,這些內容落實到執行層面可能非常簡單,因為餐飲行業的管理和服務,如果放在單個個體身上來看,確實很簡單,他難在如何把這些簡單的事情讓每個人都知道如何做,然后能監督每個人長年累月的執行到位:簡單的事情重復做下去,很不簡單!
我期待有“海底撈,你學得會”的那一天!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4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