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廳已淪為外賣平臺的“打工者”……

    文|職業餐飲網孫佳瑤

    “對廣東地區優質餐飲外賣商戶加大返傭比例至3%-6%,擴大覆蓋范圍,返傭時間至少延長2個月”

    今天下午,經過廣東餐協幾天的抗議爭取,美團總算做一定讓步,雙方聯合聲明,加大廣東地區優秀餐飲商家返傭比例

    疫情之下,這次餐飲業商家集體抗爭,聲討外賣平臺事件,也相對告一段落!

    提抽成、強迫簽獨家與外賣平臺的各種糾紛,

    多年來,無數餐廳公開抗議、地方餐飲協會組織活動、甚至是政府部門介入,但是卻還是一直無法解決!

    餐飲商戶和外賣平臺博弈了這么多年,也吵嚷了這么多年,為什么還是無解?

    “流量、配送”均受制于外賣平臺,餐廳已淪為外賣平臺的“打工者”!

    “賣一單虧一單,我再也不想給平臺打工了!”這句話可能是近年來餐飲老板對于外賣平臺的共同心聲!

    餐飲老板進入外賣平臺,無疑是想賣出更多產品,但是為什么風光的老板卻變成了平臺的“打工者”呢?

    簡單來說就是外賣平臺“流量+配送+產品”商業模式使然!于商家來講,流量和配送都“受制于人、無能為力”,就只能充當廚師的角色給人打工了!

    1、流量受制于平臺:商家自身沒有外賣流量

    餓了么2.6億活躍用戶,美團4.3億活躍用戶,更是平均每天3000萬外賣訂單!

    這樣“嚇死人”的數據和龐大的流量絕對不是餐廳公眾號或者開發小程序就可以媲美的!

    所以,基本上餐廳所有的外賣客戶都在平臺上,商家自身是沒有外賣流量的,所以只能依附于平臺獲取流量!

    2、配送受制于平臺:商家沒有配送能力

    配送對于外賣來講,也是一個比較核心的板塊,畢竟半小時內送達不是誰都能完成的。

    想擺脫平臺就要像肯德基一樣自建外賣配送系統,但是成本實在是太高了,普通的餐廳根本運營不起!也只能受制于平臺了!

    3、心有余而力不足,餐廳只能充當“廚師”角色

    “沒有外賣流量、配送成本無法承擔……”離開了平臺,大多數商家都無法拓展外賣業務,所以只能是充當廚師的角色,在平臺的商業模式中提供產品!

    這也是從最開始就設定好的“游戲規則”!

    “逃離外賣平臺,自建一個外賣系統行不行?”

    中國人最寶貴的精神之一就是反抗精神!

    基于多年來受制于外賣平臺的掌控,不少餐廳都團結起來,想要“逃離”美團餓了么!

    很多餐飲企業想聯合餐飲協會,重新建造一個外賣平臺,抽成少、覆蓋人群多,建立一個“烏托邦式”的外賣平臺!

    這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想法是不錯,但是可行性如何呢?

    1、“廝殺”了十幾年得到的“王者”地位,“青銅”要如何顛覆?

    2009年,餓了么就已經在高校開始拓展業務,至今已經11年。

    2013年,美團外賣就上線了,多年來成為外賣NO.1,至今已經7年。

    這期間,百度糯米、愛點點、快跑者……多如牛毛的外賣平臺不斷涌現,不斷淘汰,最后才大浪淘沙出美團和餓了么兩家頭部外賣平臺!

    不僅如此,多年的時間里,美團和餓了么早一刻不停在“戰場上”優化商業模式、精細化運營、打磨團隊、內部升級……發展至今基本可以算是一個成熟、完整的體系了。

    這個時候,餐飲老板們想自建一個平臺,pk美團餓了么,這無異于一個小學生和研究生pk,首先根本就不是一個水平,不具備可比性,其次就算真的pk了,結果也幾乎沒什么懸念。

    2、無法提供新的價值,根本“搶”不來用戶!

    難道說想搭建新的外賣平臺永遠都不可能了?

    當然也不是,除非你能建立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能給用戶提供新的價值!

    畢竟現在的外賣平臺,不是“資源壟斷”形式,而是多家平臺一起“市場競爭”的形式!如果不能給用戶帶來全新的價值,依然是換湯不換藥的商業模式,那么人們為啥不繼續用美團餓了么?

    其實老板們的初衷也很好理解,想要抽成少、更自由一些,這無可厚非,但是顧客根本不會考慮到商家抽成問題,只會考慮是否能給自己帶來新的價值而已!

    3、不管重新搭建多少平臺,還是會陷入“薅羊毛”魔咒!

    為什么說同樣的商業模式下,不管開發多少平臺都是一個“魔咒”?

    在這里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村長每年都派勇敢的少年去殺惡龍,但是惡龍卻還是每年都來!而事實是,每個少年殺完惡龍以后,發現山洞里的寶藏,面對誘惑自己變成了惡龍!

    其實道理是一樣的,自己搭建平臺可以,抽成少也可以,但是平臺要不要活下去?想不想賺錢?

    如果想活下來,有沒有資本像美團餓了么一樣,大力補貼、狂發紅包去積累用戶群體?

    如果想賺錢,那么后期的運營、配送、宣傳……這一切的費用不從商家抽成里出,又從哪里來?

    有人說我們不為賺錢,要做完全公益性質的平臺!那么服務的效率、質量怎么保證?

    所以,在同樣商業模式下,想要活下去并且賺點錢,就只能薅取商家的羊毛!

    就算開發再多平臺,還是會走上美團、餓了么的老路!

    利益面前,誰能保證不變成“惡龍少年”?

    都想分得更多利益,只能持續博弈,此題無解!

    為什么平臺與商戶多年來一直恩怨不斷呢?無非就是簽獨家、抽成越來越高等問題。

    就如老板和房東的關系一樣,每年都在為漲多少是合理而爭吵,但房租還是步步高升,我們餐飲人卻無可奈何。

    所以雙方總是要持續不斷的博弈下去!只要在這樣的商業模式下一天,餐廳和平臺的恩怨糾葛就會持續一天,就和現今社會的“婆媳關系”一樣,無解!

    那么難道商家就永遠都要被平臺扼住喉嚨么?永遠沒有還手之力?

    也不是,如果你能像麥當勞、肯德基一樣擁有強大的流量、有自己完善的配送系統,那么就有了更多和平臺博弈的資本,就像海底撈能拿到商場最低的房租是同一個道理!

    這也就回答了大家一直在討論的問題,餐廳到底是與平臺合作,還是給平臺打工?答案就是,實力強的餐廳可以和平臺有商有量,是平臺的合作伙伴;而實力弱的,沒有商量的資本,就只能是“打工”了!

    職業餐飲網小結:

    滴滴和司機永遠在爭吵、各大賣場和檔口永遠在吵、外賣平臺和商家也永遠在吵……

    這次廣東餐協與美團和解,也是暫時的,因為矛盾的本質問題并沒解決。

    其實只要是在相似的商業模式下,就是一場場無休止的博弈。

    并且,永遠無解!

    餐飲企業,只能強大自己,才能挑戰或制定規則。

    (本文作者孫佳瑤,微信號15204015620,如有對文章方面的探討請加作者微信號)

    END-
    主編丨陳青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推薦閱
    原材料上漲近3倍,餐盒也要漲價了!今年做餐飲太難了!
    解封第8天,5位武漢餐飲老板真實《生存日記》:不敢復工,只能觀望
    西貝又開快餐店,只賣33道現炒“下飯菜”,這次能成嗎?
    一天多賣200單!疫情下,餐飲出現未挖掘的新“金礦”!
    “奮斗41年,我又變回了廚師,都挺好……”
    賈國龍的難題:西貝缺的不是錢
    “降價都沒顧客,哪敢漲?海底撈漲價,我可不敢跟!”
    多家知名餐廳撐不住關店,香港餐飲跌入“煉獄”
    5分鐘賣了2044萬!電商小龍蝦會“搶走”龍蝦館的生意嗎?

    美國餐飲業迎倒閉潮,700萬人恐失業,華人餐館老板:越努力,越虧錢

    疫情下一中午翻4臺,27年餐企創始人:寒冬將逝,春天正向我們大步走來!
    疫情下的餐廳員工:兩個月沒上班,餐飲人的奔潰是無聲的……
    西貝賈國龍:疫情改變了我“永不上市”的想法!
    實探!疫情后商場餐飲真實生存現狀:50家餐館,17家轉讓……
    “不用審批,支持餐飲全面復工!”中央多部門聯合發通知!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4201.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18日 20:30
    下一篇 2020年4月18日 20:5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