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746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人人都有個餐飲夢,一個把家鄉風味小食開成餐飲托拉斯的夢。
然而,現代餐飲的競爭已不是產品單一維度的競爭,而是心智認知之爭、場景打造之爭、內部管控之爭等內外部多因素交織而成的網狀結構之爭。
本期開店日記,為您講述一個如何將“鄉愁”情懷轉換為餐飲實體的故事,以及這條道路上需要越過的那些坑。
? 餐飲老板內參特約作者 趙恒 發于北京
2013年10月,23歲的我從知名快消品公司辭職,想要開一家餐館。
2014年10月,我和2個同齡小伙伴共同創立的三千巷面館在北京未來生活廣場B1開業。
如今,我們在寒風中暴走于北京的大街小巷,為下一家店選址。
看著自己的夢想一步步變成現實,我時常回想起開店初期的歲月,那段與青春和夢想有關的日子。
在我的觀念里,職場中人大概分為兩種,一種適合穩定上班、升遷,當職業經理人;另一種則適合各種闖蕩。
無所謂對錯,只是性格使然。無疑,我屬于后者。
1、為解鄉愁,我決定開一家面館
我出生于四川省大竹縣。那里的清晨,是從一碗雜醬面(注:不同于北京的炸醬面)開始的。
雖然沒有重慶小面的名氣大,但是大竹雜醬面在川渝一帶頗受推崇,很多人甚至驅車幾十公里前來吃一碗面。
在外求學期間,家鄉美味時常讓我魂牽夢繞。曾無數次幻想,如果在北京能吃到家鄉的味道,一解鄉愁,那該多好!
恰巧,我的大伯開了一家雜醬面館,生意是縣里最好的幾家之一,每天從早上6店開門營業到8點,2個小時就能賣出1200碗面。
有了這樣的先天優勢,我決定在北京開一家面館,還原家鄉美味。
2、進入餐飲的第一步,從臥底求學開始
雖然此前曾創業兩次,但我絕對是一個餐飲小白。在這之前,我甚至不會做飯。
不會就學!為了了解店面經營,我應聘到味千拉面一個分店里做基層員工。
為了掌握產品,我回到家鄉跟大伯學習。不僅如此,后面還帶領合伙人去川渝一帶,找店面分別學習。
3、湊集資金,組建團隊
2014年初,我帶著在大伯那里學習的技藝回到北京,打算組建團隊,成立公司,讓面館迅速開起來。
我找來了大學的一個校友,并在做活動的過程結識了另外一個合伙人。
3個90后一拍即合,共同出資46.5萬元,準備開店。為了避免預算超支,我們還特意準備了10萬元做儲備資金。
4、組織試吃,定產品攢客戶
學成歸來,我們要檢驗學習成果:研發產品,并進行試吃。
我們先做了一個微信號,然后在網上征集網友,每周末在我家試吃,每一場至少8個人,每周試吃一種面,并針對客戶提出的意見進行改進。
這個過程持續了兩個多月,既幫我們確定了產品,也積攢了原始顧客。
有餐飲前輩說過,新手進入餐飲行業,該踩的坑都要踩一遍。
事實證明,前輩的話很有道理。雖然我們自認為做了充分準備,但坑一個都沒避過。
1、定位不清晰,學習考察走彎路
為了做好產品,3個合伙人把川渝一帶排名前幾十的面館全部吃了一遍。最終找到我們自認為口味最好的3家,3個人分別交學費學習。
但是我們并不滿足,為了把產品做得有品質,還到五星級大酒店去品嘗,特意去學各種精致涼菜。
事實證明,后面的做法屬于走了彎路。因為那些產品根本不適合在我們的店面經營。
彎路的結果就是,還沒開業,我們在考察學習上已經花費10萬多元。
2、書上學來終覺淺,選址沒那么容易
2014年7月,我們的試吃活動告一段落,開始尋找店址。預算4萬元每月,80平米左右。
為了能找到合適的店面,我花300多元買來了選址攻略,買來了人流測算器,到各個商圈去測算人流。
剛開始,我們把目標定位在白領階層,于是去國貿找地方。無奈發現,那里的物業基本上被私人掌握,房東的報價很隨意,毫無科學依據。
后來,我又花錢找了選址公司,在他們的帶領下繞著北京轉。然并卵,最終依然沒有結果。
開業遙遙無期,其中一個合伙人選擇離開。
3、設計師不匹配,影響呈現效果
最終,我通過挨家挨戶掃街,在未來廣場購物中心地下找到一間80多平的店面。
我想從一開始就把店面各方面做好,于是打算找專業設計師。
聯系了7家設計公司,沒有結果。在朋友的推薦下,我們找了一位頗有來頭的設計師,曾設計過知名大酒店。
實踐中卻發現,會設計大酒店,并不等于能做好快餐店。無奈,我們只能不斷提出自己意見。最終,設計加上請人做LOGO設計,共花了8萬元。
事后發現,對店面裝修滿意的地方都是我們自己的意見。
4、招人難,留人更難
店面裝修好,距離開業還有十多天的時候,我們才開始招人。
通過熟人介紹、網上招聘等各種途徑,人員數量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2014年10月19日,三千巷正式開業。高峰時期忙碌異常,但人手不夠。
特別是春節后,原本答應回來上班的員工未能如數返回。3個合伙人只好自己上手,當洗碗工,當服務員。
由于合伙人都被困在店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精力去考慮店面發展戰略,甚至沒時間對經營數據進行分析歸納。
雖然踩了那么多坑,但我們的店面在跌跌撞撞中獲得發展,團隊不斷壯大。在未來廣場B1,我們的坪效名列前三。
走到今天,前途依然充滿挑戰,但我們仍然在不斷驗證自己的想法。
1、為品質,不計成本
創業伊始,我們就確定,要做最好的面館。
為了確保品質,我們從郫縣運豆瓣,只用四川產的優質桂皮,自己翻炒底料……結果是煮面時香氣四溢,顧客吃了記憶深刻。
我們對原料不斷更新。例如牛肉,我們從最初到新發地批發市場買牛腩改為澳洲進口牛肉,后來改為品質更好的科爾沁牛肉、黑牛肉。
2、解決人才需求,外引與內部培養并舉
再次招人時,我仍然在58同城發布招聘信息,但是招聘內容中對我們的夢想進行了描述。
結果,我們吸引了味千拉面的一個店長,和海底撈的一個后廚員工。事實證明,大餐飲企業出來的員工的確對店面發展幫助很大。
在引進人才的同時,我們也重視內部培養。例如去年進來的一個服務員,下一個店開業時將擔任店長,工資也從3500漲到7000。
3、設置激勵體系,招人更要留人
我認為留住人比招人更重要。于是我們設置了激勵體系,在工資之外,員工可以通過設置各種獎項,例如產品研發獎,員工研發的新品帶來明顯變化,可給1%的提成,上個月有廚師拿到8000元收入。
4、走出去,敞開胸懷才能連接資源
我雖然是餐飲小白,但得到了很多高人的指點。有大咖級的顧問,在企業發展方面給出建議;有名企的高管,幫助我梳理餐館定位。
如今,面館步入正軌,我也有時間參加各種學習和培訓,鏈接更多資源。我們再一次暴走于大街小巷,想要尋找下一家店的店址,屆時,我們將打造三千巷2.0版本,對店面和產品全面升級。
? 相關閱讀:
開店日記 | 店面裝修達到參賽水平,然并卵,我們就死在這上了!
《破產姐妹》現實版:我們一步步把創業奶茶店折騰死了
統籌:劉曉紅
編輯:閆太然
視覺:陳曉月
內參新書《餐飲O2O你也學得會》+餐友匯VIP
價格:49元
了解目錄:請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
企業團購咨詢:陳先生 15600710005
下單后兩個工作日內發貨!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4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