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營業,10個員工,每天最多能賣7000多杯,下暴雨也可以賣4000多杯!”深圳茶飲品牌爽洋洋創始人盧承錦,回憶起自己開第一家奶茶店時生意火爆的場景,難掩激動。
他做夢也沒想到,曾經因生意失敗,迫于生計用賣掉老家宅基地的2萬元再次創業。
靠賣一元一杯的大桶奶茶、綠豆沙起家,如今竟能在全國開出400多家門店,僅競爭激烈的廣東地區就開出了300多家。
在許多同行的眼中,2012年才進入深圳市場的爽洋洋,當時幾乎沒有名氣,店面形象也不夠時尚。
他們很不理解,為何這樣的一個“新手”能搶走許多“老司機”的生意,快速在深圳攻城略地。
對此,盧承錦用他以及加盟商的開店經歷給出了答案。
種水果失敗 賣地開奶茶店
盧承錦在廣西老家開荒、種植水果10年,因各種原因導致投資失敗。當時,他的家里有4個子女需要撫養,窮到一家人連一元錢都拿不出。
迫于生計,他于2004年把在鄉鎮買來的宅基地以22000元的價格賣掉,在其“恩師”的指引下到中山市火炬開發區開了他的第一家奶茶店。
當時,同一地段已有9家奶茶店,競爭壓力巨大。失敗過一次的盧承錦,對于第二次創業格外謹慎。
由于沒有開店經驗,不懂營銷,他能想到的就是將產品做好,讓別人喝過后還能再回來買。
比如,在煮綠豆沙時他一定要煮出清爽、新鮮(接近于綠豆本身的顏色)的顏色,如果有一點不滿意,都會倒掉重煮。
由于產品口味好,他的回頭客越來越多。成為了整條街上生意最好的一家。
爽洋洋董事長盧承錦(右一)
據盧承錦介紹,那時的工廠是24小時開工,店就是24小時營業。
當時店內10個人輪班倒,一元一杯的飲品最多能賣出7000杯。由于廠區人流量大,即使在下暴雨時,也能賣出4000多杯。
生意做起來后的第二年,盧承錦在市場內開了第二家店,接著又陸續在中山、東莞等地開設分店,由其子女經營。
2
定位城中村 靠“飲品+”模式快速發展
2012年,51歲的盧承錦注冊了爽洋洋,并打算到深圳發展。
在盧承錦看來,此時深圳的大量奶茶品牌涌入商場或其他省市爭霸,而城中村里的奶茶質量參差不齊,這給爽洋洋留下了很好的發展機會。
城中村屬于外來人口聚集地,消費水平較低,但消費量巨大。而且這里相對商場、步行街,營業時間更長,往往凌晨12點也有人消費。
盧承錦認為這和以前在廠區開店很相似,只要口味好、價格適中一定可以成功。
為了找到合適的鋪面,他帶小兒子在城中村逛了半個月,每天下午2點出發,徒步觀察市場,直至凌晨才回到賓館。最終,選擇了城中村里一個8平方的鋪面開店。
當時,爽洋洋的奶茶價格普遍在5元左右,比許多奶茶店要低,但據其顧客反饋口味不輸于在深圳發展多年的老品牌。
有了顧客的信任,盧承錦又在深圳開了第二家店。由于生意好、有口碑,不斷有人上門要求加盟。
2015年,為提升店面盈利能力,爽洋洋對產品線進行調整,增加了小吃品類。
盧承錦表示,相比商圈,城中村內休閑餐飲店相對較少,注重飲品質量、品類且走平價路線的休閑餐飲更少,這再次給爽洋洋留下了機會。
據他的團隊觀察,以前也有許多飲品加小吃的店,但并未成功。一方面因為并不重視飲品的質量、品類,且價格偏高。
另一方面是店的面積不夠,沒有氛圍,顧客的消費欲望也無從激發。所以他們現在的店多在50㎡以上,最大的店200多平方。
正是飲品+小吃的復合式經營,讓爽洋洋的品牌競爭力加大,其發展速度也在2015年明顯加快,開店最多的一個月,平均每3天就開出一家店。
目前,在深圳所開的100多家店中,90%以上都開在城中村。集中的區域,幾乎隔一公里就能看見一家爽洋洋。
3
與顧客交朋友比促銷更有用
在經營中,爽洋洋也不斷總結,定位準確、產品質量是品牌的基礎。但生意要好,還需要門店有優良的服務。
據他介紹,曾有人要想用100萬接手爽洋洋的一個加盟店,但被其經營者婉拒。
這家店同樣位于城中村,第一年經營時即使做買一送一的促銷活動,每天最多也只能做到3000元左右。但第二年平均每天能做到8000元以上的營業額。
能有這樣的突破,主要在于店主如何對待顧客。他說,那家店的老板以前在中國移動上班,有很好的服務意識。
每一個到店的人,都會熱情招呼,有新品時會免費讓其品嘗,來過兩次以上的顧客她都能記住,并在服務過程中和他們聊聊天。
不僅是對顧客,即使是對掃街的環衛工也很熱情,常常送飲料給他們喝、拿凳子讓其休息。環衛所知道后,每月出資1000元給她,將她的門店定位“員工休息站”。
因為熱情,她和左鄰右舍、顧客都成為了朋友,鄰居愿意幫她介紹生意,顧客愿意繞路到她家消費。許多飲品店在那個位置沒開多久就關門,她家生意卻越來越好。
盧承錦表示,爽洋洋所開的位置多在城中村,屬于社區店,多做的是“熟客”生意。
想要讓他們常光顧,不僅要征服他們的胃,更要征服他們的心。有時候,和顧客成為朋友,比促銷更有用。
這兩者的區別在于:你是朋友,所以我對你熱情、送你飲品喝。而促銷則是,為了讓你成為顧客,我打折讓你購買。兩者之間差的是“溫度”。
4
快報觀察
爽洋洋的小吃以漢堡、薯條等油炸食品為主。與傳統漢堡店不同的是,其飲品銷售占最高比達到70%。可謂翻版的“茶飲+烘焙”模式。
國內目前飲品店更趨向于進入商場、步行街,社區店數量并不多。
而爽洋洋在“城中村”大量開店并存活,其產品結構、定價,以及“服務留客”的觀念,或許能夠給到社區奶茶店經營者一些啟發。
猛戳:這里有1000萬,投給開店的你!
公益講堂上海站
8月20日不見不散!
掃碼報名。
—————END—————
中國飲品快報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2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