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廳開業首月賺3萬,4個月回本,他的經營秘笈是“減減減”?

    圖/攝圖網

    文 | 火鍋餐見田果
    火鍋店開業首月賺了3萬,4個月就回本了,后來遇到城市街景改造,圍檔一攔就是兩年……
    這是開封小有名氣的甄牛肚火鍋店,7月份,生意基本完全恢復,現在晚上幾乎天天排隊。
    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家店憑什么開業即火爆?在外力阻擋下,老板又是如何突圍的?

    甄牛肚火鍋,位于河南省開封市,創立于2017年5月,面積不大,200來平,24張臺,生意好的時候,每天能翻5輪,在當地也算小有名氣。

    2018年3月,遭遇“街景改造”事件后,連續1年半“沒門頭、有圍擋”,來吃個飯還得跋山涉水。這期間,第二家門店開業。
    去年,圍擋拆除后,外擺區又被拆了,面積減了20多平,少了9張臺,老板常樂安上了個簡易門頭,繼續開門迎客。
    ▲新、舊門頭對比

    學巴奴做爆品
    聚焦牛肚,把火鍋店做成“串串店”
    從門頭、進門墻體廣告、菜單設計、餐具,都能感受到,這家店傳遞的信號:我們是賣牛肚的,吃火鍋必點。
    老板常樂說,當年很多餐飲品牌都在找產品定位,尤其受到巴奴主打毛肚的影響,他們也花了半年時間,去各地考察,只為挑選有記憶點的主打單品。
    ▲店內燈箱宣傳主打牛肚
    最后為什么聚焦到牛肚上?一是在河南開封,牛羊肉的消費頻次非常高,當地人很喜歡吃這些。
    二是消費者對牛肚的認知很高,不需要教育市場。尤其在夜市攤上,都是成把成把的牛肚在鍋里煮,之后放在茶缸里一串串地去吃。
    再者,他發現,市場上還沒有出現把牛肚和火鍋相結合的形式,即便是洛陽、西安的涮牛肚,鍋底底料單一,蘸料也只有麻醬口味。
    加上2017年正值川味火鍋高速發展的階段,甄牛肚火鍋決定走“火鍋+牛肚”的模式。
    常樂告訴餐見君,在他的店里,既能吃火鍋,又能吃串串,一把25串的牛肚只賣12元,顧客消費也沒什么負擔。
    這樣的定位也受到了市場的認可,消費者的反饋也都集中在牛肚上:“被這家店的牛肚驚艷到了,葷菜只點它,既鮮嫩又勁道”、“一家火鍋店,愣是讓我當成串串店吃了”……
    除了主打牛肚,毛肚、豆皮也位居三大招牌菜,占領菜單C位,這兩者的點單率也都超95%。
    考慮到市面上多是那種很厚的豆皮,為了打出差異化,常樂專門找廠家定制出較薄的豆皮,口感勁道,也更入味,也成為一大亮點菜品。

    火鍋界“唯品會”,把火鍋必點項牛肚、鍋底便宜賣
    當時市場上牛肚的售價多是每份(50串)40元,甄牛肚賣到10元25串(現在是12元),整整便宜1倍,等于把價格拉到一個“讓顧客尖叫”的程度。
    同時,只選用1200斤的黃牛牛肚,單一個牛肚就有12斤多,吃起來比較厚實、勁道、過癮,消費者的嘴巴就是試金石,一下子就在開封做爆了。

    常樂說,我們就想做火鍋界的“唯品會”,低價高質,價格低的情況下,品質還得有保障。

    比同行的品質好,還賣得便宜,怎么保持利潤?常樂說了:親力親為,獨立制作。
    首先,把整個牛肚買回來,自己員工進行加工處理,先煮熟,再去晾干水分,接著切塊,串串,最后再配送到門店,相當于每個環節都是自己來做。
    和市面上直接從廠家進成品的店相比,這種模式不僅能保證質量,還能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
    除了在桌桌必點的牛肚上面拉價格,在吃火鍋少不了的鍋底上,也從顧客的角度把價格拉到最低。
    當時周圍火鍋店的鍋底基本都在48元,鍋大,用料多,有的店甚至賠錢賣鍋底,但顧客也沒落到好,反而是“多花錢,最后還浪費嚴重”。
    “不妨把鍋縮小,底料少了,成本就降低了。”常樂嘗試著把鍋縮小,推出鴛鴦鍋(一半牛油,一半骨湯)才賣到25元。
    牛肚、鍋底這兩個必點項的價格拉下來了,老百姓的接受度就會更高。

    小份制:菜量減1/3,菜價也減1/3
    除了牛肚和鍋底,按照同樣的思路,常樂繼續在菜單上做調整,“菜品原來都是大份,現在分量和定價,比一般火鍋店的都降了三分之一。”
    他發現,現在吃火鍋,基本上3~4人的頻次比較高,數據顯示,甄牛肚火鍋每一桌的就餐顧客基本在3個人左右。
    舉個例子,在別的火鍋店,3個人吃飯,客單價基本在80~100元,點五六個菜就差不多了,多點預算就超了。
    但菜量、菜價降下來后,以40多元的人均,在甄牛肚就能吃到6個菜,顧客會覺得更劃算。
    常樂說,疫情過后,重新調整了菜品,又“縮小”了,一方面,給4款必點菜品增加了小份菜。如,日式肥牛,大份38元,小份22元;精品肥牛大份28元,小份16元。
    ▲甄牛肚菜單“3大招牌”、“10大必點”
    另一方面,在菌類、豆制品、素菜類上,價格甚至降低一半,菜量也相應砍掉一部分,全都是“小份制”。
    設想兩個人來店里,花同樣的錢,以前能點5個菜,現在能點8、9個菜,選擇項更多,吃得更豐富,顧客感覺也更超值。
    常樂解釋說,“其實不是說菜量少,而是普通份量太多了,人少的話就吃不完,既得不到實惠,體驗感也不好。”

    “常懷危機意識,

    我們還沒過完檻,要一直盡力”

    雖然店面不大,但在門店里,去味機、免費老冰棍、一次性圍裙、自助小料臺,樣樣都不少,并且都是照著巴奴海底撈的標準做的。
    很多同行認為縣城顧客不會在意這些細節,其實恰恰相反,常樂認為,縣城里的顧客反而會更注重這些。
    “四五線城市做生意,經營的都是老顧客,這種城市的外來人口很少,基本都是本地的。”他說,越是老顧客,就越該用心對待。
    對于回頭客來說,首先產品得保質保量,再一個就是產品必須穩定,今天吃了一個味,明天吃了又一個味道,這肯定不行。
    如何保證口味穩定?這需要標準的產品驗收和標準的操作流程。常樂說,要從供應鏈開始做,選擇合格的供應商是第一步。
    這幾年時間,他們淘汰了一輪又一輪的供應商,“選擇你,是因為你能保質保量,我能做到的,就是不欠你一分錢,這樣的合作才是雙贏的。”
    供應商選好之后,第二步就是把貨發到倉庫,員工進行粗加工,怎么拆包裝,怎么切配,怎么儲存,都要有標準。
    正是這些回歸常識的判斷依據,樸素的經營理念,甄牛肚一直走得很穩。即便是在不可抗力下(街景改造圍擋圍起),老顧客還愿意上門,當時業績下滑三分之一,但那幾個月也沒賠錢。
    而疫后,常樂又及時迎合大勢,進一步強化性價比,使得生意快速恢復。
    當下形勢雖然嚴峻,但常樂很清楚他下一步的目標,一方面繼續練內功,做內部標準化的系統搭建,另一方面,開始考慮慢慢擴張,除了繼續開直營店,還想看看別的地市有沒有可以合作的餐飲朋友。
    畢竟,只有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就像常樂所說,所有經營者都得有危機意識,餐飲3個月就是一門檻、半年、一年、三年、五年還是,“我們還沒過完檻,但會一直盡力。
    -END-
    主編丨陳青
    (圖片來源于網絡)
    推薦閱讀

    對不起,這6類人我勸你別做餐飲

    用了5步,這家餐廳開店第一個月營業額達50萬

    菜里吃出蒼蠅,餐廳這樣處理最明智!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3352.html

    (0)
    上一篇 2020年8月25日 20:36
    下一篇 2020年8月25日 21:3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