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完,我們國人才算是新的一年開始。2016年的猴年,快飲行業會面臨著什么樣的大環境?是困難多還是機會多?今天,國內眾多連鎖品牌負責人發表了他們的看法,快報刊登出來,以饗讀者。(以下內容為各個企業相關負責人的言論,快報做了簡單整理,排名不分先后。)
1、好的地段飲品門店逐年房租在上漲,店長及店員工資逐年上升,企業越來越規范運營,員工需要額外增加社保公積金,經營成本越來越高,不少從業者如果營業額不高的話其實就是在為房東打工;
2、飲品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尤其一些強勢品牌在門店形象、產品品質穩定及微笑服務和品牌營銷方面高人一籌,雜牌及弱勢飲品品牌客流逐漸被分流,未來會逐漸被市場遺棄,適者生存劣者淘汰;
3、消費者以8090及00后為主,他們對飲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希望門店形象更好,飲品更美味更健康,服務態度更好,環境更有品味,總而言之希望體驗更好;
4、如今這個年代是朋友圈時時刷屏的年代,歸根結底,產品是根本,如果沒有強硬的爆款穩定的產品品質做支撐,無法形成有效口碑,消費者愿意曬你的品牌,愿意成為你的品牌粉絲,愿意心甘情愿的幫你在朋友圈宣傳才是品牌經營的王道。
整個行業是比較看好的,只是隨人們的需求在改變,各個行業的創新也會出現,飲料應該也會根據不同的需求出現細分市場
在今年以及未來競爭也是比較大的,總體的經濟大環境也有沖擊,所以如何借勢整合是品牌需要思考的。Comebuy在臺灣發展的不錯,在大陸的空間也很大,我們相信市場總體還是良性向好的,我們的品牌也會繼續發展,對前景十分有信心。
2016飲品行業困難的地方:
1,產品同質化嚴重,小眾品牌越來越多,山寨版品牌參差不齊,同類產品競爭激烈;因此2016會出現一波閉店潮,
2,市場廠商或貨源同質化嚴重,造成口味性對消費者來看落差不大;
3,目前綜合性商業體過剩,造成人流分散,租金壓力過大,人事成本過高,凈利潤下降比率過大。
2016年飲品行業機會多多:
1,產品細分,專注在某個專項產品做研發和推廣,類似某款類別的專營店,把產品更加細分化和專業化;
2,加強品牌管理,門店的管理要求更加專業化;
3,目前飲品單價已經比往年提高了很多,消費者也更加接受高客單價,這對于品牌來講是好事,我們可以用更好的產品,更好的服務,更好的選址來給消費者提高更好的服務;
4,品牌塑造的意識要更強,產品同質化嚴重,因此在消費者對于同類產品的選擇時更傾向品牌選擇,所以要更多的加強品牌管理。
關于新業態方面,2015年就有一些新業態的崛起,皇茶、813等品牌就算是一個不錯的業態了。
整體行業來看:多年來飲品行業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革新的過程,我們要更加努力,只要堅持創新和迎合市場做調整改變,努力塑造品牌和管理,我依然相信快飲行業是美好的,前途光明。
你們之前發表了一篇文章,《奶茶行業的4.0時代,那么1.0 2.0 3.0又是什么呢》,其中的觀點我們非常認可,你們這篇寫得很好,未來趨勢就是如此,我們已往這方向布局了三年。
今年還有今后,應該不是說是否有“新業態”,而是“重構”,黃太吉當初重構煎餅,奶茶是高頻強需求,誰能重構,這市場不得了。
做我們這個行業,眼光不要局限于大陸,還要放眼更廣泛的地區。目前我人在東南亞某國某個城市(此處隱去該國及具體城市),發現這邊很像10年前的蘇州,消費力很旺盛,但餐飲只有高端和低端兩級分化,很缺乏中間餐飲,一個潛力無窮的市場。
奶茶售價=咖啡售價,可比我們高50%,房租和中國差不多,人工成本只要中國30%。我覺得這里的機會要很大。看飲品行業的未來,要看時間,也要看區域,懂得放眼全世界。
回顧剛剛過去的2015年,我們看到在經濟下滑的形勢之下的飲品行業的表現,機會和困難并存,并且機會大于困難。飲品行業投資迅猛,資本來源日益廣泛,我們看到眾籌等形式的出現,通過眾籌的方式開咖啡館或者飲品店。深圳還出現了金融咖啡館、藝術咖啡館等多種形式的飲品店,創業咖啡也大行其道。
2016年經濟下滑的趨勢可能將延續,但同樣的,機會也將是大于困難的。傳統方式開店風險高過機會,高端品牌將不再一枝獨秀,飲品價格預計會走低,大眾的消費將會得到滿足,飲品品牌或許向少數幾個集中,但是銷售渠道會日益專業和分散,飲品店將更加連鎖化,更加重視外賣等形式,利用移動互聯網的飲品外賣預計大行其道,比如移動外賣咖啡將呈現規模經營等等,眾多個性化的飲品店也會出現,眾籌等新的融資方式將會繼續發展。
2016年及以后,顧客會對更專業化和規范化的品牌青睞些,越是規范越是專業化,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越大。與之相對應的是小品牌可能邊緣化,生存更難。
今年及今后的奶茶行業機會可能在二三線市場,大品牌也會將目標下沉,往二三四線城市發展,隨之帶來的現象就是二三四線城市品牌面臨著洗牌。
經濟大環境不好,競爭也會加劇,此時所謂的危機,往往就是機會,危機危機,危險就是機會。大威脅孕育大機會,就看誰準備好了!
2016年我比較樂觀。因為去年我們基礎打的比較好。不管市場好壞,只要自已準備好了肯定是會有發展的。還是要沉淀,現在的市場對于操盤手的要求越來越高了。不是懂品牌運作就行了,產品研發,店鋪管理,社群營銷,都是非常重要的。
產品主流的方向肯定還是茶,純茶、果茶。
新業態應該還是會有更多互聯網的人才進入我們這個行業,更注重客戶體驗和社群營銷,會有類似于黃太吉西少爺這樣的飲品品牌出現。
整個2015年,以加盟為核心的公司都高開低走,即使業績沒有下滑,但運營成本也上升很多。以產品運營和系統為核心的業績都在穩步提升。說明市場在回歸理性,圈錢模式始終有得做,但真正做品牌的才能長遠發展,16年這個趨勢會進一步體現。
整體市場在進步,整個行業在悄悄地進行著升級換代,整個行業也具備了更強大的生命力。目前奶茶行業無論是產品還是營銷還是裝修,都在升級。但是也需要看到,隨著各類成本的上升和競爭的加劇,一二線城市的機會在變小,三四線城市的機會在放大。整體來說,越來越看好這個行業。
由于我在四五線城市經營,對整個全局并不能準確作出判斷。不過我認為“一點點”飲品的模式,產品結構很合理,會有大的發展。產品研發方向應該向著水果茶的方向發展,產品的方向:基礎茶——奶茶——加料奶茶——水果茶——茶拿鐵。
我覺得做飲品行業回歸到三個命題就不會存在大問題,第一個是把產品做好喝,第二個是把服務做好,第三個就是包裝設計做好。做生意要回歸到本質,回到生意本來的軌道上來。以上三個方面做好做成標準化,可以被移植被復制,就可以進行擴展了。
你細節做得好,你就會得到市場的認可。以后的競爭是要拼內功,做規范。
我從2007年開始賣冰淇淋,每年都聽到生意一年不如一年,越來越難做。我覺得是他們自己沒有做好,自己的生意越來越難做。其實每一次經濟環境不好的時候,反倒是一次機會,是一次優勝劣汰的機會,會排除掉很多干擾,剩下來的品牌熬過了寒冬,在春天來臨的時候就會萌芽得更好。
前幾天看一下視頻,說那些喜歡說“寒冬”的都是生意做得比較失敗的人。我也是這樣認為的,比如現在的房地產、股市不好了,整個經濟環境不好了,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他第一還是需要一個渠道去投資升值保值,第二個他們的資金還是需要滿足吃喝玩樂,實現精神物質層面的“爽”,吃吃喝喝就為我們這個行業帶來了機會。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5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