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鐵商業浪潮洶涌,飲品店適合趕趟兒嗎?

    房地產有條關于地鐵的“黃金定律”,大意就是靠上了地鐵就跟撿到黃金一樣,“地鐵房”的概念也是由此而來。然而地鐵邊不止有住宅,還有商業。

    相信不少市民都有這樣的感受:近年來,不少品牌連鎖飲品店席卷地鐵商業,在地鐵口或者地鐵商業綜合體涌現。這是地鐵城市有目共睹的變化:地鐵在重構城市內部交通的同時,也在改變著商業格局。

    飲品店成地鐵商業歡迎形態?

    有資料顯示,廣州有地鐵商圈概念的商鋪比沒有地鐵概念的商鋪價值高1.4-1.8倍;

    香港太古城,一個建在地鐵站之上的大型購物中心,從建成到現在,物業升值10倍以上,商鋪經營異常火爆,成為香港旅游的必到之地;

    深圳首條地鐵線開通后,軌交商業在三年間升值了3倍,租金漲幅亦達到2-5倍;在上海,受益于地鐵1號線的開通,人民廣場的地下商業已升值約10倍。

    地下商業通道業態以輕餐、百貨打折和走時尚年輕路線的化妝品為主要業態,更多的是各種各樣的奶茶店、壽司店、果汁店等。人流明顯較多,通道口的星巴克應該是其在無錫所有店面中最嘈雜的一家,然而依然無減其上座率。

    真的是“地鐵一響,黃金萬兩”?

    雖然地鐵商業隨著我國軌道交通的發展漸成流行趨勢,但在商業形態未成熟的情況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地鐵站點商業存在撤場繁、空置高、運營效果不佳等狀況。轉化率低、租金較高,這或只是地鐵商業前期問題延伸出來的一些問題。

    在“2015 中英零售論壇”上,有行業專家也告訴記者,地鐵商業最大的困難、也是最大機會在于,將大量客流轉化為消費。要做好地鐵商業,除了做好整體規劃之外,還要有明確的主題,按主題規劃商業布局和業態模式,將其轉化成目的地消費。

    軌道交通商業常常存在“頭重腳輕”的現象,巨大的地鐵人流常常只是在連結層順帶消費,而無法向上流動,人流來的快,去的也快。軌道交通永遠不是商業的決定性因素,商業項目始終要立足于滿足其目標客戶的需求上。

    商業與軌道交通連接只是尋求與其人流節點的重合,商業自己還是要想辦法利用軌道交通帶來的客流,建立自己吸引力。而正是項目自身的吸引力決定了人流是否會向上流動。

    “地鐵是雙刃劍,既能帶來客流,也能帶走客流。這就意味著同質化競爭非常激烈,如果是沒有特色,不能實現互補,這當中有勝出者,也有失敗者。因此,也非各個項目都是‘地鐵一響,黃金萬兩’。所以,我們非常審慎地選擇合作方。”

    小調查

    1.你看好飲品店(加盟、個體)進軍地鐵商業大潮嗎?

    2.看好的原因是什么?不看好的顧慮是什么?

    直接回復評論或者平臺留言,小編熱切期待大家的觀點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5811.html

    (0)
    上一篇 2015年11月13日 17:43
    下一篇 2015年11月13日 22:3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