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這么說,別說存活了,反而還要選擇在冬天開冰淇淋店。那它們如何玩轉冬季營銷?
對于冰淇淋品牌商們而言,圣誕、元旦、春節、情人節接踵而來的冬季,也是冰淇淋銷售的好時機,包括適時推出節日新品和更為多元化的產品種類。
“我們每值冬季便會推出‘應景’的熱飲系列,跨界合作、加大促銷力度、持續變換口味……多元化的營銷手段令我們的冰淇淋在‘反季節’一樣受人青睞。”上海適達餐飲管理有限公司DQ品牌首席執行官應武衛說。例如DQ曾在2014年1月推出了“愛上布朗尼”系列,該款冬季產品將酥脆清香的核桃或甜而不膩的黑巧克力與綿軟厚實的布朗尼結合,并搭配暴風雪、華夫脆或夢幻雪,多重口味進行融合,一經推出便受消費者追捧。哈根達斯近幾年推出的冰淇淋火鍋,也成為了冬季店里受歡迎的經典產品。
當然,冰淇淋品牌商們并不滿足于僅在冰淇淋產品和營銷活動上推陳出新,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在寒冷的冬季走出家門,到門店品嘗美食,不少冰淇淋品牌商們還玩起了跨界。深耕中國市場多年的冰淇淋巨頭哈根達斯首次進軍咖啡行業。
幾盞簡約的白色罩燈,幾張舒適的軟皮沙發,一面明亮的玻璃墻,三臺扎眼的自助式冰淇淋機柜……在杭州立元大廈一樓,大冬天冒出了一家自助式酸奶冰淇淋店。在寒氣逼人的冬天,開冰淇淋店能火嗎?而且這家冰淇淋店還是三個浙大博士生開的。
據資料顯示,中國冰淇淋市場在冬天的市場份額占年銷售總額45%,且增長速度與年增長同步上升,預計未來三年冬天銷售額將與夏天大致持平。
據介紹,不少冰淇淋店在冬季銷量是夏季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在‘酷圣石’利星名品店里,冬季日均賣出300多杯,日銷售額超過1萬元。”“酷圣石”的店長透露。
當被問及“冬天你想吃冰淇淋嗎?”時,“70后”消費者表現出一副“太冰了”的樣子;“80后”消費者普遍表示“非常想”,“剛吃完麻辣火鍋就特想來個冰淇淋降溫!”對于“90后”而言,“大雪天里吃冰淇淋”的做法更見怪不怪了,并已成為表達自己的一種“另類”生活方式。
張博是文學專業在讀博士,單眼皮、短發。老谷是張博的老公,知道張博有一個離不開冰淇淋的“癮”。“他正在攻讀醫學博士,就經常教育我說‘冰淇淋的反式脂肪酸太高,多吃對身體很不好’。”張博說,“有一次,他特意帶我去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家酸奶冰淇淋店,他說那里的冰淇淋是用脫脂牛奶和低糖優格粉做的,低脂低熱量,吃多了也沒事。”
兩人度蜜月時,在佛羅倫薩的街頭,張博又嘗到“熟悉”的味道,看一朵淡粉色的“冰淇淋之花”在眼前盛開,她一陣欣喜。老谷說,“在伯克利分校時吃到的酸奶冰淇淋,也是這個品牌‘yogurt garden’(優格花園)。”喜歡浪漫的張博一聽,便向老谷提議,“我們和這家酸奶冰淇淋店太有緣了,干脆把它帶回杭州吧”。
經過努力,張博和老谷拿下了美國這家酸奶冰淇淋店在浙江地區代理權。這對博士生夫婦還拉來另一個博士當合伙人,管理統計學出身的小周。
張博因其深厚的文學功底,自然是負責門店初期的宣傳工作。“我行過很多地方的橋,看過很多次數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沈從文說,卻只嘗過一個最好的冰淇淋。”“于浩歌狂熱之際中寒,于天上看到深淵,于一切眼中看到無所有,于無所希望中得救。魯迅說,冬天更該吃冰淇淋。”……在門店落地窗前的熒光板上書寫這些美妙的詞句,是張博每天的工作,周一到周日,天天不重復。
除了張博的專業在這家冰淇淋店發揮得淋漓盡致外,作為第三個合伙人小周,有著扎實的財會基礎,自然而然,控制門店營運成本成了他的任務。冰淇淋店一天賣出多少筆,庫存還有多少,哪里進貨渠道成本低,什么時候該進貨了,統統被他包攬。
此外,小周通過分析比對各個財務指標,還發現冰淇淋店銷售奧秘。“營業額與溫度的相關性達到0.91,與空氣指標的相關性達到0.82時,顯著性特別大。換句話說,氣溫6℃是個分界值,氣溫達到6℃以上時,冰淇淋的銷量是6℃以下的2.5倍。”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5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