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嘮叨兩件事。
一件是,某頭部茶飲品牌因為糖的問題被罰了3萬多元。另一件是,奈雪在飲品中用到了新的糖品類——0卡糖。
有關部門對“糖”的監管越來越嚴
其實,我覺得因為糖的問題被罰,有點冤。最本質,還是檢測標準的缺失。飲品中,到底有無糖?是否超標?火力的集中點在:檢測的基點在哪里?
茶飲是食品行業,再天然有機的原物料,其本身就含有糖。所以,這個檢測的基點就尤為重要。
這么多年來,大家一直在呼吁,要有一個科學的標準,否則這盤糊涂賬還要繼續下去。雖然,有關工作正在積極進行中,但直到現在還是零。
還有另外一種解讀,在疫情的大背景之下,整個社會對“非健康化”的命題,容忍度越來越低,而且會是一種長線的趨勢,有關部門對“糖”的監管會越來越嚴。
糖是飲品的命。沒有了用糖所產生的甜度,整杯飲品就沒有了“靈”和“魂”。對于新世代消費族群,即便再健康的東西,如果不能很好地入口,那也只不過是“苦口”的“良藥”。
但政府和民間組織,從慢性病和全民健康上,又一再要求減糖。二者之間,似乎是一對永遠解不開的結。
做好“糖文章”亦為競爭壁壘
事實上,頭部品牌適應革新、擁抱變化、能夠與時俱進是他們能夠在腰部之上的優質稟賦。當然,大品牌每落一子,必精于算計。
說白一點,他們的每一步動作,都要形成一種優勢,這就是競爭壁壘。
在糖的問題上,解構這個命題,頭部品牌通常有兩種實踐方式:
一是,原物料更天然,更健康,從供應鏈上做文章,以達成唯一性和高門檻。例如,奈雪和喜茶自建茶園和果園,古茗的“反向定制”。
二是,努力營造技術代溝,實現減糖不損甜。在新經濟時代,技術就意味著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就意味著高投入,高投入就意味著要花大量的錢。這種情勢確立了,大品牌就與其他眾生有了對抗的護城河。
奈雪、樂樂茶“減糖控甜”新法
今天,我們著重來聊聊第二種方式。
3月23日,奈雪的茶正式推出“0卡糖”,消費者可在奈雪的茶小程序下單時可自行選擇添加。
“0卡糖”是一款無糖新品,與原味天然糖份相比,可實現“零熱量、零脂肪、零蛋白、零碳水化合物”,甜味來自于天然食材羅漢果、甜菊葉中的提取物,以及葡萄糖發酵得到的赤蘚糖醇。對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病患者,天然無負擔。
據了解,“0卡糖”適用于除部分寶藏茶外的奈雪茶飲產品,這也是繼燃爆菌、冷泡茶后,奈雪推行健康消費理念的又一嘗試。
“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正在發生變化,對健康和優質產品的需求越發強烈”。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表示,“0卡糖”的加入進一步豐富了奈雪產品的個性化和迭代優化。
值得注意的是,類似奈雪的做法,兩年前,喜茶也有過。那次,他們使用的是低卡甜菊糖。
大牌們一面在嘗試使用代糖產品,另一面還在追求它的個性。例如,CoCo都可、1點點、樂樂茶等品牌代糖時用到的是阿拉伯糖。
阿拉伯糖又稱果膠糖,從阿拉伯樹分泌的膠體中分離提取而成。臨床試驗表明阿拉伯糖對蔗糖的代謝轉化具有阻斷作用,使其在減肥、控制糖尿病等方面的應用前景看好。
美國醫療協會將阿拉伯糖列入抗肥胖劑的營養補充劑或非處方藥。
日本厚生省的特定保健用食品清單中將阿拉伯糖列入調節血糖的專用特殊保健食品添加劑。
2008年我國衛生部第12號公告批準阿拉伯糖為新資源食品。
在大多數業內老板看來,“減糖”已是大勢所趨,并上升為一種潮流文化。糖的文章做得好不好,對于年輕消費者,這是調性是否相符的問題。
不過,目前又流行一種觀點。代糖產品大多為合成品,是否真正健康存在爭議。
真正的高級甜,來自原料的天然,以及各種原料的搭配。每種原料都有它的最佳屬性,在應用上搭配適當,發揮它們的最佳屬性。合理拼配后,做出最佳口感。減糖而不失味,這才是真正的減糖。
例如,同仁堂背書的草本養生飲品品牌彥悅山,以姜汁、山楂、桂圓、紅棗、薏米等中藥食材,突出食材本身的風味,減少工業糖的使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
中國飲品快報
編輯|三月 制圖|單純審核|木果果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8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