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飲市場已是紅海,但頭部品牌的造富效應、千億市場的誘惑,不斷有新生力量或挾裹資本、或自帶勇氣紛紛進場。其中不乏“志向高遠者”,一開局就要干掉頭部品牌。
近日,快報飲品群中的一句發言被瞬間圍觀,迅速發酵,繼而上升為一場轟轟烈烈的群體性討論。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一個初創品牌的小哥在群里發言,原話是,他們的品牌準備“攻打益禾堂”。
顯然是口氣太大、目標太大,群友們紛紛表示“被熏了”,畢竟標的是一個目前店面總數3000+、在市場大紅大紫的頭部品牌。
對此不看好、認為是妄想天開的群友狠命拍磚、一個接一個地死懟。委婉一點的,認為“干不掉益禾堂”;直接一點的,指出“這樣會被收智商稅被割韭菜”。
小哥死命地據理力爭,努力論證自己的言論能夠自成體系、自圓其說。劇情就這樣慢慢展開。
關于投入
群友
對付這樣一個超體量的頭部品牌,首先需要的是投入,你有這本錢嗎?
小哥
自家品牌的上屬公司有超億元的流動資金。不差錢。
群友
現在房租和人工都在飛漲,即便在二三線城市開一家店,平均投入也要3、40萬元。即便是超億元的資金全部用來開店,那只是益禾堂店面總數的零頭。
群友
資本跨界做茶飲,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對于那種自以為是的資本,失敗率會更高。
請輸入文字
關于產品
群友
“投入”這關沒問題,你準備怎么做?
小哥
樹立競爭壁壘,造護城河。首先,從生產的源頭做起,物料都是定制的!根據需求進行反向定制!糖不一樣!水果不一樣!茶不一樣!所以所有物料都是按地域定制!淘寶上買不到!其他渠道也買不到!
小哥
第二,原物料在產品上的應用,實行二次開發,大幅度降低可復制性。即便是能找到同樣的原物料,在產品研發上也無法做到一致。
小哥
第三,在口感、風味、顏值和包材等方面進一步賦值,進一步抬升競爭壁壘。
請輸入文字
群友評論:技術沒有壁壘的……能做到壁壘的也就是原料供應鏈和營銷培訓了。所以別談什么強大技術。
當一個產品已經到天花板了,你還能變出啥花樣?就算你能變出n多花樣,但你的客戶根本就不需要那些虛花樣,只要不難喝,價格便宜就行了。
群友
樹立競爭壁壘,很重要的一點要落實到產品研發上,對“研發”怎么理解?
小哥
品牌必須靠技術研發支撐!做品牌就是要想著把自己的特色好喝的產品打入每個區域市場!而不是去看人家賣什么我就跟著賣什么!
請輸入文字
群友回應:研發=創新。創新是杯子倒滿之后溢出來的水。大陸對茶飲的根基不足,對產品理解也不夠,這才是本質。如果沒有上百家店,不要談什么研發,模仿和升級是最實際的道路。
小哥回應:一抄二改三研四發。模仿可以!但必須要突出屬于你自己品牌的特殊口感!
(這一點得到了大多數群友的認同和點贊。)
關于競爭
話題最終還是轉到了怎么與益禾堂的競爭和市場博弈上。
群友
怎么攻打益禾堂?
小哥
價格跟它一樣,顏值比它高,口感比它好!它開到那我攻到那!先免費送它三個月再說。
請輸入文字
(群里馬上炸鍋)
群友們的第一反應是,這種想法過于天真。有的則直懟:怎么不送一年吶,兄弟!開店就是為了白送攻擊對手?!呵呵~
小哥很自信,他反戈回擊:現在這個市場!你唯一能贏的就是在人家都認為不可能的情況下才有機會!如果都按照常理也輪不到你去做!
關于市場的拓展,小哥說,高中低三個市場都要做,而且只做直營。群友們指出,在目前的茶飲分級市場上,各有各的賽道,畢竟受眾是不一樣的。
高中價位的市場,不是益禾堂的,這種路線本身就錯了。再大的火力,益禾堂都get不了。
有的群友則直接作結:一為產品開發經驗不足,二沒有品牌影響力。根本行不通!最多玩個2年!
“話局”終了,雖然各說各話,言論偏細碎而不系統,但對主流言論進行梳理后,業內大咖表達了如下的看法:
茶飲市場的競爭,是個系統的科學工程,僅僅從產品等幾個維度來進擊,無法獲得整體上的成功,充其量只是短紅、鬧鬧眼球而已。
茶飲市場的競爭,是個系統的科學工程,僅僅從產品等幾個維度來進擊,無法獲得整體上的成功,充其量只是短紅、鬧鬧眼球而已。
在茶飲市場,需要有序的進入和退出,這樣才能保證行業的活性和優勝劣汰,才能有利于行業的長遠發展。
初創企業和品牌的進入,是好事。這些企業和品牌,較強行動力背后所蘊含的“企業家精神”值得提倡和鼓勵,但更需要把握行業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市場主體之間的競爭并非零和游戲,而是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和長處,對行業和市場貢獻價值,共同做大、做強和做優。
中國飲品快報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快報精選 | 好原料點擊下方logo去了解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9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