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瑞幸咖啡(天津)有限公司成立瑞幸烘焙(天津)有限公司,其主營業務為糕點、面包等。
剛剛上市不久的瑞幸咖啡,又開始做起了烘焙生意,意欲何為?
5月27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瑞幸咖啡(天津)有限公司于5月23日成立瑞幸烘焙(天津)有限公司,其主營業務為糕點、面包等。
實際上,瑞幸咖啡一直在豐富自己的產品線,從蛋糕、輕食到新茶飲,來實現業務增長。而此次成立烘焙公司,不難看出瑞幸咖啡希望通過提升食品供應鏈的自有比例,增加對于產品質量和創新的控制力,提升自身壁壘以及整體競爭力。
烘焙公司法人為瑞幸創始人
剛剛上市的瑞幸咖啡正在進一步加快其業務布局。
5月27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瑞幸咖啡(天津)有限公司投資成立的瑞幸烘焙(天津)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2億元人民幣,主要經營范圍為糕點、面包零售;咖啡飲料、果蔬飲料的研發;自營和代理貨物及技術進出口等,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兼經理都由陳敏擔任。
5月27日上午,有媒體報道稱,出任瑞幸烘焙(天津)有限公司的的法人以及執行董事兼經理的陳敏是途虎養車創始人。
北京商報記者向瑞幸咖啡方面求證上述消息時,瑞幸咖啡相關負責人對成立烘焙公司的消息不置可否,但卻表示,陳敏并非報道中途虎養車的創始人,而是瑞幸咖啡創始人之一,目前在公司任職公司副總裁,曾在瑞幸咖啡早期借款1000萬元,并擁有瑞幸VIE 16.67%的股份,側面印證了瑞幸咖啡成立烘焙公司的事實。
但瑞幸咖啡方面對于其是否將要進軍烘焙業態并沒有給予回復。
實際上,這并非瑞幸咖啡首次差異化布局,瑞幸咖啡在食品和餐上的野心早已露出端倪。
去年8月1日,瑞幸咖啡宣布進軍輕食市場,出售三明治、沙拉、水果盒、酸奶、雞肉卷等輕食產品,并且表示即日起至年底在全國門店推出輕食五折優惠。其中供應商為百卡弗、百麥和中糧,而它們也是目前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等品牌正在合作的供應商。
同時在今年4月10日,瑞幸咖啡正式上線茶飲系列產品小鹿茶,被業內解讀為豐富產品線,進一步補充自身產品結構。
全面提升競爭力
從目前的咖啡市場來看,品牌僅靠單一的咖啡產品可提升空間是有限的,一家咖啡門店在租金、人工成本等方面都將存在一筆很大的開銷,另外從產品特點來看,消費者消費客單量有限。
因此企業需要豐富收益來源,提升坪效。而瑞幸咖啡也不例外,這也是之前瑞幸咖啡布局輕食、新茶飲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瑞幸咖啡一直對標品牌星巴克也在今年2月在上海開出中國首家焙烤食品門店星巴克臻選咖啡焙烤坊。
一直不在餐品上下功夫的星巴克也加重了餐品比例,覆蓋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不同時段的百余款餐品。
同時,星巴克CFO Patrick J. Grismer曾在分析師電話會上提到:“近一半的客單價增長來自混合搭配飲料,這表明我們的高利潤率優惠產品受到用戶的廣泛喜愛,客戶每次交易都購買了更多飲品。”
精品咖啡館cc咖啡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餐和咖啡的搭配能幫助門店獲取更大的利潤,因為現在多數消費者走進咖啡館的需求并非單一的品嘗咖啡,主要還是希望能有餐類產品作為補充。
但由于現制食品對于門店和后廚的要求與咖啡館不同,所以cc咖啡盡管一直很想加大餐類產品的比例,卻只能做一些烹制方式簡單的產品,比如說面包、披薩和甜點,這也是當下很多咖啡廳遇到的難題。
另外,除了咖啡外,在當下的飲品市場“飲品+面包”的捆綁已成為當下消費群體的標配,同時窺見紅利的資本家也紛紛瞄準該市場,在這種市場大環境下,也倒逼部分茶飲企業開始加快產品線拓展,順勢而為。像茶飲品牌喜茶、奈雪の茶、樂樂茶等也入局了烘焙領域。
同時,在業內人士看來,雖說飲品和烘焙在技術特點上不一致,但烘焙行業入行門檻比較低,企業在制作流程中保持標準化水準的情況下并無太多挑戰。
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表示,目前從數據上來看,中國咖啡市場的增長已經達到了一個瓶頸期,無法支撐瑞幸咖啡等咖啡企業的業務增長需求;并且由于咖啡市場的長尾狀態,導致大量消費者的需求分散,無法通過標準化的產品和門店給予滿足。
對于瑞幸咖啡來說,未來的業務增長點大部分來自于通過提高客戶的客單價,增加客戶在購買咖啡同時對于其他產品的購買量,才能實現業務增長。
另外,瑞幸從下游往產業鏈上游推進,也證明了瑞幸咖啡開始關注產品質量,希望通過提升食品供應鏈的自有比例,增加對于產品質量和創新的控制力。
此外,瑞幸咖啡的新店開設速度正在下降,如今開始布局工廠,從輕資產往重資產轉化,很大可能也是為了增加投資人信心,提升食品類的毛利率,讓投資人形成瑞幸具有長期規劃的印象。
業態競爭界限模糊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馮恩援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餐飲不分家”是餐飲行業一直以來的發展規律,很多企業看起來是從某一個細分領域進入餐飲市場,但在發展過程中往往會向著有餐也有飲的方向去發展,火鍋企業扎堆做茶飲是因為此,飲品品牌爭相做餐類產品也是因為此。
他說,企業做出這樣的變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場需求的帶動,因為消費者需要企業具備更豐富的產品結構和功能,所以企業就需要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而不斷地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
在一位不愿具名的餐飲業內人士看來亦是如此——
企業規模做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在產品上更豐富也要更加具有特色,因為產品創新能力是衡量餐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標準,餐飲企業想要獲得持續的關注度和競爭力,就需要不斷在產品上下功夫,無論是對網紅餐飲品牌還是老字號餐飲品牌,產品創新能力都非常重要,是吸引客流以及應對市場變化的最重要的方式。
但這種趨勢和變化也在不斷模糊業態之間的邊界——
比如新茶飲品牌相繼開始做咖啡和烘焙,咖啡品牌也開始嘗試布局茶飲和烘焙,烘焙品牌更是先后開始進軍飲品市場,這些以不同細分業態入局的品牌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這也意味著在這一領域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
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雖然目前瑞幸咖啡并沒有表明其定位和今后的發展方向,但其烘焙公司的成立是希望完善其產品產業鏈,不過此番涉足烘焙行業也將面臨不小的問題和挑戰。
首先就是越發激烈的市場競爭,因為瑞幸咖啡目前布局的方向都已經有不少的成熟品牌扎根市場,此外瑞幸咖啡在其“咖啡主場”的競爭對手不容小覷。
除了市場競爭外,布局烘焙供應鏈相對模式較重,對于曾經以輕資產模式運營的瑞幸咖啡而言將是全新的業務和挑戰,因為不僅建設烘焙工廠需要大量的投入,以當前瑞幸咖啡的規模而言,配送環節也不會輕松,因此瑞幸咖啡若想建成這樣一條供應鏈也并非易事。
微信改版,
這樣做更快找到中國飲品快報
-蘋果IOS系統-
-安卓Android系統-
中國飲品快報
來源|北京商報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快報精選 | 好原料點擊下方logo去了解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9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