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揭秘抹茶從種植到磨成粉的全過程

    5月8日,央視財經頻道《第一時間》報道貴州江口3萬畝抹茶園進入收獲季節,并大篇幅介紹了銅仁抹茶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時間》通過視頻及采訪的方式呈現了抹茶從采摘到粉末的過程,今天我們就一起揭開抹茶的神秘面紗。

    從種植到抹茶粉 需經歷這些工序

    從2017年起,貴州銅仁市江口縣,大力發展抹茶企業,對原有傳統茶園,進行培肥、修枝、遮陰覆蓋等環節改造,目前已打造3萬畝抹茶園。

    相比普通茶葉,制作抹茶的茶葉需要在采摘前15-20天進行遮陰覆蓋。覆蓋后,茶園環境條件改變,在有機肥施用量上比一般茶園高3倍以上。

    因為光照降低,植物為適應環境,需合成更多的葉綠素增加對光的吸收,因此對營養物質如N、Mg等需求量均增加。

    遮蔭顯著提高茶樹新梢的含水率、葉綠素總量及其葉綠素a、b含量導致葉片更綠。

    同時,遮陰后,可降低茶多酚含量,明顯提高氨基酸含量,顯著減少粗纖維含量,優化兒茶素組分。

    據貴茶集團副總經理劉海介紹,抹茶園中的茶樹葉片,能長到一芽五六葉,長到15到20公分左右。

    獲取茶青后,需要進行去梗、蒸汽殺青、殺菌研磨等很多復雜的環節,方能制作出抹茶。

    這不僅要求生產企業具有雄厚的科技實力,也對生產環境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生產流程需滿足清潔化、標準化、機器化,最終將葉肉制成鮮嫩細膩的抹茶粉。

    研究報道,顆粒小到一定程度(一般小于400目)后不會讓人感覺到顆粒感,同時能夠更好的攝取茶葉營養物質。

    抹茶將初加工的茶進行磨到800目(含量60%)以上時,以“吃”茶方式代替傳統上的飲茶,以粉狀注水后飲用。

    優質新鮮茶葉-切碎-蒸汽殺青-烘干-梗葉分離-快速干燥-殺菌研磨,這就是抹茶的種植到磨粉的基本環節。

    中國為何將是未來抹茶的主要生產國

    抹茶最早發源于我國隋唐時期,起初主要用于沖泡,流傳到日本之后,他的用途得到了進一步的延展。

    抹茶目前的產地集中在亞洲的日本、中國和韓國部分地區,但是消費市場卻遍布全球,特別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并且隨著經濟發展,東方文化的帶入而更加流行。

    抹茶追求的是顏色鮮綠,滋味可口,香氣怡人,營養元素含量高。選種是解決原料品質問題的第一步。

    為盡量確保原材料質量的一致性,抹茶園栽培的茶樹要采用具有良好的純正性和一致性的無性系品種。

    抹茶對樹種的要求決定了抹茶的主要產地集中在亞洲,而主要抹茶生產地日本因合格茶葉種植園有限,成本極高,產能已經趨于飽和。

    與此同時,韓國基本沒有再擴大產能的可能,中國將是未來全球抹茶的主要生產國。

    貴州如何打造高品質的國際抹茶

    為了打造高品質抹茶,貴茶集團傳承日本最正宗的抹茶工藝和自動化的制作生產線,引進日本一流的殺菌設備、磨粉制粉的工藝和設備。

    目前生產出的貴茶歐標抹茶獲得日本抹茶專家的稱贊,得到了日本、美國、德國等國家采購商的青睞。

    從2017年起,貴茶集團斥資六億元,正式投建銅仁產業園,逐漸將原有傳統茶園,改造成抹茶園。

    實現了精品抹茶智能量產,以歐盟食品安全標準與日本傳統工藝相結合,旨在打造國內最大的茶產業綜合開發項目、世界最大的抹茶生產基地,目標打造世界抹茶超級工廠。

    2018年,江口縣共生產抹茶200噸,總產值8000萬元。每年可以生產兩季抹茶,還可以生產一季常規茶,每畝全年可以給農民帶來9000元以上的經濟收入。抹茶,將會成為助力銅仁發展的一抹新綠。

    微信改版,

    這樣做更快找到中國飲品快報

    -蘋果IOS系統-

    -安卓Android系統-

    —————END—————

    中國飲品快報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快報精選 | 好原料點擊下方logo去了解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0050.html

    (0)
    上一篇 2019年5月18日 18:19
    下一篇 2019年5月18日 20:3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