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餐飲時報》給大家講一個創新案例: 非常簡單,但可以“敲醒”我們固有的思維。 創新菜品,我們經常從口味、主輔料搭配、器皿擺放等方面入手,但今天這個案例,同樣是創新菜品,改變了售賣形式、甚至因此創造了一種商業模式。 今天這篇文章,就想給我們每個人打開思維!
韓國人是一個善于“微創新”的民族。 尤其在餐飲方面。 《餐飲時報》帶國內餐飲同行去韓國考察時,經常被他們靠“微小的創新”卻做出上百家門店的連鎖品牌感到訝異:看起來沒什么技術含金量的“變化”,卻可以新穎到眼前一亮、口味與顏值俱在、給顧客全新體驗。 最近,韓國在流行一個項目——牛排杯:可以走著吃的牛排!
這是韓國街頭一景:一美女端著裝滿牛排的牛排杯,走在街頭,邊走邊吃,無比享受……
美女手中的牛排杯,就來自這家店。
在韓國街頭,這種店正火爆得不行!
一個小小的店鋪,大部分的場地用來現場煎牛排。滋滋啦啦的香味不斷飄出來,引來路人不斷聞香。
接著往下看——
咦?牛排被切成塊了!
難道這一步不是應該顧客自己拿著刀叉在做嗎?
切塊的牛排放到一個特制紙杯中。看到這里你一定明白了:牛排杯,就是將切好的牛排粒放入一個杯子中。
這個杯子比較特殊,杯子的下半部份是裝水果汁飲料的,上面一層是裝蔬菜沙拉和牛肉丁的。
是不是完全沒想過還有這種吃法?
又能吃又能喝,上層有牛排有蝦仁有薯條有脆生生水靈靈的維生素,下層就用來放飲料,還可以裝啤酒。
又能吃又能喝,還能解放雙手!
是不是非常簡單的創新,卻可以打造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
還有一種牛排售賣方式,韓國年輕人也很“買賬”:
這就是牛排盒。很多漂亮的美女邊走邊吃一份牛排。當然《餐飲時報》記者覺得最理想的做法是點一份七分熟的牛排,然后再加一份薯條。
試問哪個花季少年能抵擋住這個誘惑呢?
韓國餐飲靈活巧妙的“微創新”,《餐飲時報》之前也進行過報道,可以點擊這篇文章:(韓國餐飲歐巴愛用“小”聰明俘獲女孩子!探訪韓餐看趨勢2:韓國人的微創新!)
《餐飲時報》創始人小時、韓國金世渼女士帶領國內餐飲同行考察韓國流行特色餐飲項目
■1.全新體驗感吸引人 牛排杯打破了牛排傳統的吃法:“自從韓國推出了這款‘牛排杯’感覺從此以后吃牛排再也不用坐在餐廳里了,走馬路上就可以和閨蜜人手一杯牛排薯條邊吃邊嗨了……”這是一位顧客對牛排杯的解說。 ■2.慢餐快餐化 吃牛排,本來是一個“慢”餐,到西餐廳慢慢坐下來細細品。牛排杯打破原有西餐的概念,直接變成街頭小吃,而且可以邊走邊吃,把高大上的東西一下變得更接地氣! ■3.運作簡單、用人少 只需要兩三個人、一個小門面,全靠“現做現賣、帶走吃”吸引人。 從毛利潤率方面講,牛排杯的盈利能力絲毫不亞于西餐廳,而且不必為繁雜的傭工發愁,即使遇到用餐高峰,也能保證上菜速度。 ■4.特色明顯、單品制勝 牛排杯,就是變換一種形式賣牛排,把小眾美食大眾化。賣點明顯,優勢明顯。
創新有三層含義: 第一,更新; 第二,創造新的東西; 第三,改變。 創新,未必都是從零開始、推倒重來。升級、迭代,也是創新,改變、轉換也是創新。 韓國的很多餐飲品牌,一連鎖上百家,走出國內、走向世界,很多都是“微創新”的典型成功案例。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希望給苦苦創新的餐飲人打開另一扇窗戶! 本文屬于《餐飲時報》原創,尊重原創,任何平臺、網站轉載務必請帶以下圖文及微信號。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營銷方式:給顧客說“說菜”,4個月上座率提高到80%
2.西貝想干啥?推燕麥面新品牌,要“開10萬家店”!
3.路邊烤串店的新生存法則:進駐購物中心
4.掀起“水貨”旋風的57度湘,又出新品牌:吃飯皇帝大
5.什么神器讓餐廳一個月回本?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2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