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餐飲行業一直有著“不確定趨勢”,近年尤甚。在“三高”之后又出現了“三慌”,餐飲人究竟該怎樣應對?
“不確定趨勢” 出自美國被譽為 “硅谷精神教父” 、著名預測家凱文·凱利。他曾早在 1994 年就著書 《失控》 準確預言了今天社群網絡蓬勃發展的趨勢,還有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網絡經濟等等。
今天,他則預測未來是 “不確定趨勢” ,對于已經習慣謀勢發展的人來說,開始有些 “失控” 。
對于中國餐飲業來說,同樣面臨著 “不確定趨勢” 。從管理者的角度分析, “三高” 之后,又現 “三慌” : 一是業績慌,消費者需求難把握,經營業績或徘徊不前或大起大落; 二是決策慌,互聯網思維花樣多,資本攪動誘惑多,何去何從,前程未卜; 三是危機慌,食品安全潛在風險多,網絡媒體傳播迅速,有時令企業應接不暇。
過去的 2015 年餐飲市場創新求變者猶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定位理論、好吃戰略、產品主義、爆款產品、庸俗營銷、團購促銷、采購聯盟等等,創新之聲不絕于耳。
借鑒零售業的發展經驗,重新定義核心競爭力要以消費者為中心,考量以下幾方面:
—01—
重消費者定位,避免錯位
定位理論的核心之一是以消費者為中心作為參照物,模仿他人、撕逼對手,抑或主觀判斷等,反而忽略了消費者需求,研究對象錯位。
每家餐飲品牌的基因不同,無論傳統的還是時尚的,研究消費者定位才是持久之道。
—02—
重吃的樂趣,而不是價格
外賣、團購、打折等不會成為消費主流,換不來忠誠客戶,只能為支付金融打工。
與零售業不同,餐飲消費者依然傳統,重現場美味體驗與環境服務,每一個人對高性價比的標準都不同,一味低價不是競爭力。
—03—
重品質,打造特有賣點而不是噱頭
追求爆款不是賣點,品質才是永恒的賣點,品質能換來信任。
每家餐飲品牌都有地域、產品、工藝、環境、服務等方面的特點,如好吃戰略、產品主義都是以品質為中心,以獨特的品質滿足消費者追求健康的需求。
—04—
重互聯網融合,切忌盲目跟風
實體經營者不擅長靠 “互聯網+” 創新營銷業務,但應以 “+互聯網” 形式迎合消費者行為的變化。
實體餐廳無論是自建還是應用第三方平臺,首先要了解本群消費者的行為習慣和潛在需求,建立自己或共享的互動平臺。
—05—
重供應鏈管理,而不是簡單控制成本
餐飲行業將迎來供應鏈為王的時代,尤其是已經具有相當規模的連鎖企業。
供應鏈的核心是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整合食品安全、物流、采購、產品信息源等,提高效率和質量,建立長效的成本控制機制。
來源:餐英匯;作者:楚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
編輯 | 紅餐網_咸余
餐飲真的不能做了?不要因噎廢食!
餐廳不靠“賣菜品”盈利,還能靠什么?
餐飲關店潮來勢洶洶,這個難關怎么過?
干了九年餐飲,最終得到這8個教訓……
餐廳這樣控制毛利率,營業額一定很高!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請加微信:yummy_ivy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7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