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老是提風口,都想做一頭可以飛起來的豬。
但實際上,幸運的往往是少數。尤其在餐飲業,這是一個復雜且多變的行業,如果只是坐等風口,恐怕早就餓死了。
餐飲行業將進入一個極致競爭的時代,消費者越來越喜新厭舊,也不愿意再為高溢價買單。
在大眾層面,小而精已成趨勢,控制餐飲面積、打造獨特單品、做足性價比才有前途。外婆家、巴奴、楊記興便是此類的代表。
但高端消費被抑制,不代表沒有需求。高端的體現已經轉變為特殊的儀式感以及私人訂制,不再追求富麗堂皇、金光燦燦,性價比更高、更有文化底蘊、菜品更精致的輕奢餐廳會出現更多。宴西湖只是個開始,輕奢不會停止。
而要記住的是,物美價廉很矛盾,卻是消費者永遠的追求。
從董事長到創始人,轉變的不只是一個稱呼,還有個人與品牌的捆綁關系。
餐飲品牌也要找到符合定位的IP,并將之轉化為吸粉能力,最終則體現為消費額。只要有人氣,餐飲業就歡迎你。
所以,韓寒、任泉開、高圓圓等明星開餐廳,老板就是餐廳的代言人。同時,很多商業巨頭也參與到了餐飲業,魔都超人氣的Line Café & Store就是典型的零售店+餐飲店,刷爆朋友圈的意大利超市Eataly就是典型的超市+餐飲店……
悶頭做事已經不流行了。即使不想高調,在你的顧客圈子里,能留下一個神秘的印象,塑造一個獨特的IP也未嘗不可。
供應鏈對于餐飲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要的餐飲行業,好的供應鏈是企業穩步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的必要途徑。
我們可以預測,餐飲行業的中央廚房將被整合,形成更高效的抱團體系,組團采購、集中處理食材、智能物流,高效且節約成本。
就如同智能手機行業一般,所有的品牌只是提供設計和組裝,所有的零件都有固定的地方生產。彼時,食材的優劣將不再是餐飲品牌競爭的主要方面,廚房的研發能力、餐廳給顧客的感覺以及對顧客的運營水平,將決定餐飲品牌存在的時間。
白巖松對于自己的出名很謙虛。他曾經說過,這主要是央視這個平臺,即使一條狗每天在央視出現,也會成為一條名狗。
這說的是在十年前,放在現在,這條狗如果不借助微博、微信,想成為名狗,恐怕也難。
傳播渠道的多元化、信息碎片化、媒體個人化,都決定了傳統的廣告營銷將會逐漸失效。過去一條廣告刊發出去,即使抱著試試的人群,也可能將店面擠爆,但如今的人們,對于廣告內容并不完全相信,就告知并不等同于消費者的認知。
如此一來,營銷必然向原始的方式靠近,即依賴于部分人的體驗以及口碑傳遞。過往餐飲和消費者的聯系是買賣關系,未來消費者則可能參與到餐廳的各個層面,菜品研發、環境設計,他們才是餐廳經營的核心。
未來,餐飲企業的創新將成為新常態,除了商品本身的創新之外,體驗及服務的細節要求也更為寬泛。
餐廳虛擬體驗時代來臨。VR成就餐廳線上體驗場景,SR成就餐廳店創新場景,餐飲店里可以感受活靈活現的萌寵小動物、小精靈、動漫人物、海底奇景、宇宙奇觀…
智能工具也將越來越多地在餐廳使用,除了機械人服務員,還會出現機械人大廚、機械人點菜員、機械人洗碗工……
同時,以機械人大廚為例,能炒的菜品更多,“刀工”和“廚藝”都將更強大。
好吃仍是王道
這幾乎已經是無可置疑的,好吃必須是餐飲業的第一要務。
有人說這是餐飲業的回歸本質,我們更愿意說這是餐飲業發展一直以來必須遵守的準則。不管在什么時候,能夠長久存在的餐飲品牌,必然是好吃的。
或者可以這樣說,無論設計的模式有多么好,做餐飲,最終拼的是產品。
西貝提出了好吃戰略,要讓顧客閉著眼點餐也好吃;而巴奴毛肚火鍋打擊海底撈的口號就是:“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
在產品這一基礎上,才能更容易地講故事、賣文化、塑品牌。我們已經看慣了所謂的互聯網餐飲,也看到玩得最花的不一定是走得最遠的。
這是餐飲業最好的時代,因為即使一個創意,也可能拿到巨額投資;這當然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因為總有人拿的更多,并且想干掉你。
原本,高大上的資本運作和沒有門檻的餐飲業,并不是太來電,但最近三年,卻經常有餐飲品牌獲得資本力量的青睞,中國本土餐飲財團也漸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每一家餐飲財團都有十幾甚至幾十個的餐飲品牌,不僅推陳出新,還會引入國外品牌,如外婆家、小南國、海底撈、57度湘等。
資本加碼中國餐飲業將成為大趨勢,或許某一天就會有資本想與你合作。一個人開店已經不流行,合伙人將會被餐廳越來越多地采用。
面臨全國性競爭
大交通時代里,地球真的越來越像一個村莊。
原本,廣州人只吃粵菜,有一天發現,原來川菜也這么好吃,于是,街頭的川菜館子越來越多;隨后,湘菜、魯菜、西北菜等與粵菜風格迥異的菜系都來了,更多的外來品牌要與當地企業一爭高低。
口味的融合會打破地域的局限,也會讓競爭更激烈。小南國走出上海,外婆家走出杭州,海底撈走出四川簡陽,都是因為口味的融合,而未來,每一家餐廳,都會面臨全國性品牌的競爭。
山高皇帝遠的思想已經落伍,想守住三公里會越來越難。
顧客都在互聯網上
互聯網的發展,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尤其在消費層面,從線下到線上,電商曾經逆襲了實體零售店,而線上渠道同樣正逆襲餐飲。
對于互聯網餐飲,我們不一味膜拜,但它必然會出現在生活的每一個層面,餐飲業更是不可避免。就像有了電之后,不裝點燈的餐廳基本不會有顧客,不接入到互聯網中,也會被淘汰。
功能越來越齊全的團購、手機外賣,擁有比傳統電商更高的客戶粘性,好品牌都在加大互聯網的投入,線上模式正逐步顛覆餐飲業。
傳統的餐飲業里,店扎在一個地方就等著顧客上門。而未來,顧客都在網上,就看經營者能不能找到他們了。
向商業地產集中
上個月,萬科在鄭州開出了收個Shopping Mall,業態配比中,餐飲達到了40%,是所有業態中最高的。
當然,這不是第一個擁有如此高比例的購物中心。三年前,被線上商業搶走了人氣的商業地產,就對具有強大吸引客流能力的餐廳打開了大門。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商業地產將一直呈現這種狀態,需要依賴于具有超強粘粉能力的人氣餐廳,甚至改變合作方式。
鑒于越來越緊張的生活節奏,以及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吃購娛一體化將會日益受歡迎,餐飲業也會向以Shopping Mall為代表的商業地產集中。路邊店的吸客能力將被稀釋,餐廳將和商業地產項目相互依存。
撰稿:紅餐網_梁氓
編輯:紅餐網_李曉
餐飲老板扛住,下半年還有七個坎等著你!
餐飲業轉型趨勢:互聯網化專業化規模化
餐桌上的MBA:新形勢下餐飲行業的未來
餐廳如何在過剩的餐飲中生存下去?
又一股餐廳倒閉潮?做好“加減法”可保命!
又一連鎖餐廳倒閉,這九類餐飲老板撐不過
?內容交流、原創投稿,請加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yummy_ivy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8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