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餐飲圈吹起了復古風,廚師們紛紛把目光投向傳統京菜,希望從中找到正宗老北京味道。那么,傳統京菜、老北京味兒究竟是怎樣的呢?
本期,我們邀請了知名京菜大師甄建軍師傅,來聊聊“京菜”那些事兒。
甄建軍
宮廷菜傳人
國家級烹飪大師
北京懂事兒餐廳出品總顧問
甄建軍,地道老北京人,他烹制的京菜味道十分地道,是北京餐飲圈十分知名的京菜大師。同時,他也是鼎鼎大名的宮廷菜傳人——王希富老先生的入門大弟子。
王希富老先生和甄建軍師傅
甄建軍70年代末入行,曾跟隨金保華、肖玉斌、常靜、蘇友山、馬長齡等多位八大樓、八大堂名廚、大師學習廚藝。2002年,甄建軍受人引薦,拜師宮廷菜傳人王希富老先生,并在層層篩選和考核中,成為王老先生的入門大弟子。
此后十多年的時間里,甄建軍跟隨王老先生深入學習和研究傳統京菜,把王老先生家族幾代傳承下來的“傳家秘笈”都梳理研究了很多,并恢復了宮廷菜、宮廷素席、寺廟素席、部份八大樓八大堂的菜、閭巷菜、回民菜以及玫瑰餅、五毒餅、八寶缸爐、七星點子等傳統滿族點心。
閭巷菜
玫瑰餅
閭巷菜菜譜
“師父出生在名廚世家,外祖父是宮里的御廚,父親、兄長、舅舅等家人也都是八大樓、八大堂的名廚,從小耳濡目染著長大,對傳統京菜的理解和認知非常深刻,造詣深厚。師父教給我的東西,是我之前做廚師二十幾年來所沒有學到的,很多都是已經年久失傳的東西。跟隨師父學習,使我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深深影響了我今后的廚師生涯。”
第一期閭巷菜培訓班成員和王希富老先生合影
在王老先生的傾心教授下,甄建軍對傳統京菜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真正掌握了“老北京味道”,有其監制出品的北京風味餐廳“懂事兒”,也成為了傳統京菜的代表和象征。
那么,到底傳統京菜是怎樣的呢?
甄建軍師傅認為,說起傳統京菜,就不得不提時令菜。
香椿攢盤
“京菜時令性很強,那會兒吃食都是應季的,不像現在有反季節蔬菜。”在甄建軍師傅的記憶里,上世紀80年代以前,老北京人做飯吃菜,都是應季而食。開春吃榆錢、香椿、柳芽;入了夏秋是黃瓜、扁豆、茄子、西紅柿等;入冬則吃儲藏的大白菜、土豆、蘿卜和干菜、腌菜等,每個季節吃食都各有特點。
“例如秋收后開春前,青黃不接的時候,老百姓很難吃得上鮮食,大多會拿出之前儲藏的干菜、腌菜來做吃食。大餡團子便是一種特色吃食。它的餡的用料,除了干菜外,一般還會加入油渣、肥肉、肉丁等,這樣既緩解干菜柴的口感,而且也增香,非常有風味特點。”甄建軍舉例稱。
榆錢糕榆錢飯攢盤
除了時令性明顯這個特點,京菜還具有包羅萬象的特點。
北京是六朝古都,是全國各地飲食文化的匯集之地,在上千年間,形成了一個以北方菜為基礎,兼收融合各地風味,又有其地方特色的菜系。
“京菜是一個以北方魯菜為基礎,宮廷菜為核心,八大樓八大堂為代表,包括回民菜、閭巷菜、宮廷/寺廟素席、北京小吃等等在內的菜系。”甄建軍分析稱,京菜內容十分豐富,不只是有大家所熟知的烤鴨、涮肉等回民菜及北京小吃。
宮廷菜席
雖然京菜組成部份豐富,但是其口味基因卻是一致的:味道相對濃厚,要求原汁原味。
那么,如何理解這個口味濃重和原汁原味呢?
“原汁原味也就是一個菜一個味道,豬肉是豬肉味,羊肉是羊肉味,魚肉是魚肉味。而口味濃厚,則是說要把味道做到足,要做得香香的。譬如說講究清淡爽口的粵菜,有些蔬菜甚至是用水煮一下就可以吃的,吃得比較清淡,但咱京菜口味相對濃厚,講究個‘香’,得熱鍋下油,熗一下,炒出香味來。”甄建軍解釋道。
“炒出香味來,說起來簡單,但要做好京菜,其實并不容易。”甄建軍說,這要求廚師要合理運用原材料和烹調方法,堅守傳統的工匠精神。
比如說北京市場上最為常見的醬爆,醬可以有很多種,肉也可以有很多種。但是,用什么肉,怎樣炒醬,才更符合京味兒,更能表現這道菜的特點呢?
“‘懂事兒’的‘醬爆肉丁’選用的是豬頸肉,因為它肉脂、纖維分布均勻,肉質軟嫩一致,炸出來,不僅顏色好看,口感好,而且顏色、口感也協調統一性。”
“除了選對料,還有很多烹飪細節要注意。比如說切肉丁,你是頂刀切好,還是順刀切好。在烹飪時,火候掌控也十分重要,這點蘇東坡在《食豬肉》里就提到過: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把選料做到極致,把烹調方法做到極致,甄建軍為“懂事兒”打造的這道菜品,深受市場歡迎,成為了“懂事兒”的招牌菜,很多人慕名而來,就是為了一嘗這道菜。
醬爆肉丁
頓了頓,甄建軍繼續給我們解說京味兒的炮制方法。
”比如說,經典京菜“干炸丸子”有個傳統三吃的說法:就是干炸丸子上桌以后,配合椒鹽、木樨鹵、老虎醬三種不同醬料來吃,每種吃法都各有風味,適合不同的顧客群體,能帶給顧客更好的體驗。”
“椒鹽,就是把咱們北方的花椒炒熟炒透,再把咱們的食用鹽炒熟,完了之后把花椒搟碎成面兒,然后和炒熟的鹽對半混合。這種吃法適合所有普眾。”
“木樨鹵,就是把木樨切絲,木耳切絲,加雞湯,再和醬油、鹽、油、料酒等調好的味道勾成芡,做成鹵汁。然后丸子趁熱、外焦里嫩的時候,往鹵汁里一裹,讓它外面帶著鹵汁,沾著黃花絲、木耳絲,非常好吃。這種吃法非常適合女性,營養又不會產生口氣。”
“老虎醬,是將黃醬加上蒜汁兒,再加上香油調制成的一種醬。老虎醬既有醬發酵的香型,又有蒜的味道,和丸子沾著吃,味道非常淳厚,很適合男性顧客吃。”
“做好傳統京菜,要考究的,不只是廚師的烹飪手藝,還有廚師的飲食文化修養。”甄建軍說道,“你不僅要能烹制好這道菜,還要懂得怎么吃這道菜,這些都是我們傳統的烹飪飲食文化,都是我們要加以學習的。”
最后,甄建軍還提到,現在餐飲市場上添加劑橫行,做京菜要特別注意的是,要謹慎合理使用調料、食品添加劑來調味。
“我們應該用合適的烹飪方法、適度的調味和火候,來發揮原材料的能動性,最大程度去體現原材料的本味、香味和營養。”甄建軍談到,比如說提鮮,過去有一句話:“戰士的槍,廚子的湯”,廚師可以用吊湯的方法來提鮮,而非用添加劑來提鮮。
“添加劑不利于人的健康,我們做人做菜,都要憑良心,做的菜要敢讓家里的父母、孩子吃,要做良心菜,要對得起顧客。”
在甄建軍看來,實際上不止是做京菜要這樣,做其它菜系也應如此。作為一名廚師,要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做一個有道德、有品味的廚師。
自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人口大量涌入北京,市場開始變得復雜和多元化,為了迎合新的市場需求,不少餐廳打出新派京菜、融合菜的招牌攬客,而傳統京菜,則逐漸被人們所淡忘。
“90年代的時候,我也曾下海闖江湖,包過廚房,做過五星級酒店行政總廚,過程中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不斷調整著廚房的技術結構和菜式風味,川魯粵淮都做,也嘗試過推出創新菜、融合菜。”但是如今回過頭來反思的甄建軍認為,自己做過的這些創新與融合,實際上過于牽強,缺乏傳統的支撐。
“現在市場上大行其道的融合京菜、創新京菜,大多如此。很多人不了解傳統,加入西方的或者其它菜系的調料、烹調方法,就當成創新了。”
“比如說咱們北方菜和蠔油其實關系不大,尤其是京菜,是不會放蠔油、海鮮醬這些調料的,現在卻放了,打破了菜系之間的用料區別,把這也當成了南北菜系的融合。”甄建軍感慨道,這些創新融合,沒有尊重和體現北京菜的風味特點,是有失慎重的。
“每個菜系都各有其風味特點,如果說各大菜系都這么來做的話,那么豈不是全中國、全北京都一個味?豈不是就中不中、西不西、南不南、北不北了?”
“廚師做創新前應多思考,我們這個菜系的特點是什么?應該在保持‘本菜系特性’的基礎上,再去吸收其它菜系的優點來進行創新,發展豐富的菜系文化系統。因為任何創新都不能離開傳統,否則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甄建軍看來,廚師應該把學習傳統作為基礎,然后再形成自己的風格,要做到萬變不離其宗。
在甄建軍心里,尊重和傳承傳統烹飪飲食文化,是一種情懷,也是對社會的一種責任, “堅守和傳承傳統京菜”便是自己一生的追求。
這十幾年來,他跟隨恩師王老先生,一直致力于對傳統京菜進行重新挖掘整理,以期能多找回一些在歷史長河中遺失的優秀傳統手藝和文化。在傳承這條路上,他正堅定地走著。
干炸丸子
<原料>
豬五花肉和少許上腦肉(精選后手工剁餡,一兩肉餡出5~6個丸子為好)。
<配料>
少許土豆絲,黃花、木耳(切細絲),油菜葉(點綴)。
<調料>
鹽、淀粉、花生油。
<佐料>
蔥姜(泡水)、花椒(炒熟壓碎做椒鹽)。
<做法>
1.精選豬五花肉手工剁餡,加玉米淀粉、鹽、蔥姜水、少許黃醬,攪拌均勻上勁,反復摔打至滋潤。
2.炒勺上火,注入花生油適量,燒至七八成熱時,逐個下入丸子,炸至外焦里嫩,需要反復出油過風才能達到所需效果,也是炸制丸子的要領。
3.將炸好丸子裝盤,點綴上土豆松和油菜松為宜,跟椒鹽、木樨鹵、老虎醬配著吃。
<特點>
此菜品風味特點濃厚,烹調技術要求高,口感外酥里嫩,肉香撲鼻,回味無窮,營養豐富。
醬爆肉丁
<主料>
精選豬頸肉半斤。
<配料>
精選去籽黃瓜丁(用鹽腌漬去水入味)。
<調料>
鹽、白糖、黃醬、黃酒、香油、淀粉。
<佐料>
姜汁、蔥水。
<做法>
1.將豬頸肉切丁,用蔥姜汁、鹽入味,上漿掛糊,下入七成熱的油鍋中炸至外焦里嫩,出勺控凈油備用。
2.炒勺上火,香油打底油,炒醬,依次加姜汁、黃酒、白糖炒至成熟,放入炸好的肉丁和過一下油的黃瓜丁,翻炒裹勻,出勺裝盤即可。
<特點>
顏色棗紅,口味香甜,醬香濃郁,口感外酥里嫩,風味獨特,是京菜典型代表菜。
油燜大蝦
<主料>
精選八頭海明蝦(去腳,去蝦線、砂包、蝦槍)。
<配料>
法香少量(做點綴)。
<調料>
鹽、白糖、黃酒、醬油、花生油。
<佐料>
蔥、姜、蒜切沫。
<做法>
1.將加工好的大蝦用高油溫炸或煎至外皮酥脆后,出勺控油。
2.炒勺上火,加入適量花生油燒熱,放入事先炸好的大蝦,再下蔥、姜、蒜沫,翻勺煎出香味,烹料酒,加入鹽、白糖、醬油少許,加適量純凈水,加蓋移小火,微?。
3.煨?10分鐘后,撿出大蝦,過濾湯汁,進行原汁收?至粘稠、出香味,裝盤即可。
<特點>
此菜風味獨特,口味鮮咸微甜,皮酥肉嫩,營養豐富,代表性強。
御膳烤蘋果
<原料>
黃香椒蘋果6個。
<配料>
棗泥、松仁、雞蛋、淀粉、面粉、紅櫻桃。
<調料>
白糖、桂花、核桃仁。
<做法>
1.將蘋果打皮去籽,掏空,釀入事先備好的棗泥拌松仁。
2.將雞蛋清8-10個打成蛋泡糊,加入適量玉米淀粉和面粉拌勻,分成六分蛋泡糊蘋果托。
3.將釀好的蘋果坐在上面,將事先備好的去皮熟核桃仁按入蛋糊中,呈五福捧壽狀,蘋果上端再用蛋泡糊擠成圓球蓋在上邊,封口,點綴上櫻桃。
4.將釀好的蘋果放入150~180℃的烤箱中烤熟,澆上糖桂花汁即可上桌。
<特點>
此菜吉祥大氣,口味香甜,營養豐富。
菊花酸菜爐肉熱鍋
<主料>
豬五花肉兩斤(經腌漬晾坯,烤制,蒸形,切片)。
<配料>
精選酸菜(切細絲,焯水)、鮮菊花一朵、炸粉絲。
<調料>
鹽、醬油、黃酒、花生油、肉湯。
<佐料>
大蔥、姜、韭菜花、香菜、辣椒油。
<做法>
1.將炸好的粉絲捏碎,墊在火鍋的底部。
2.再將切成絲的酸菜蓋在粉絲上,壓實成型。
3.將切好的爐肉先按順序碼放整齊,將調好味兒的肉湯注入火鍋內,上火燒開,打沫,定滋味,放在點燃固體燃料的火鍋底座上。
4.鮮菊花洗凈去花蒂,栽在火鍋中間,跟韭菜花、醬豆腐、辣椒油、蒜汁、香菜沫上桌。
<特點>
此菜為宮廷菜,器皿造型莊重大方,食材造作選料精良,營養豐富,風味獨特,是典型的京菜代表出品。
45萬廚師都在關注這個號 你還沒有關注嗎?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