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華美食征服老外!”“國外市場中餐美食還是空白,市場很大”……如此看來,海外開餐廳好像挺有市場的,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紅餐網曾刊發《海外開餐廳很賺錢?眉州東坡王剛:忽略這些差異要吃虧!》一文說了海外開店的問題,今天再來聽聽更真實版的海外中餐廳創業之路。
來源:天府早報;記者:周琴
最近,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中餐廳》大火,節目中明星開店做飯,動不動就改菜單和改價格,甚至揚言“島上唯一一家中餐廳,就是權威”。看著節目,中餐廳的生意十分火爆,這個讓人覺得海外開中餐廳貌似也不是很難。
事實上呢?海外開餐廳確實賺錢多,一年一家店可以賺50萬元,但是過程很辛苦。
01 口味的不同 是海外開餐廳最大的問題
采訪對象:辛辛
經歷:在吉隆坡開了家香辣鍋
辛辛是成都人,2003年嫁到吉隆坡,過去之后,根本吃不慣清淡的馬來菜。從那個時候,開一家餐廳的想法在她腦中萌芽。4年前,辛辛在吉隆坡開起了第一家店——重慶香辣鍋。店里主打香辣香鍋和九宮格老火鍋。
為什么會開一家名叫重慶香辣鍋的店呢?辛辛笑言,“因為我重慶好朋友的弟弟就是餐廳的師傅,所以就想開一個正宗地道的重慶風味的店。”火鍋料、花椒、辣椒都是調味很重要的環節,如何保持口味正宗?“我們的調料大多從重慶貨運到吉隆坡,大概要20天左右可以送到。花椒用的是茂汶花椒,顆粒大,比較香。”
△各式各樣的調料(網絡配圖)
堅持口味的正宗
開店至今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口味的不同。
“因為川菜比較注重油,本地人喜歡少油少鹽,剛開始很擔心本地人接受不了。”試菜的時候,辛辛與丈夫也出現分歧,“我老公每次喊少油少辣,搞得師傅都不會炒了。我也和老公天天吵,差點離婚了,這也是文化的差異。”
最終,辛辛決定還是堅持本味不變,經過四年的經營,該店成為一家小有名氣經常需要排位的餐廳。
海外開店要做好吃苦準備
剛開店時,周圍只有一家湖南菜館,沒有川菜館。經過4年的發展,現在周邊一共有6家中餐廳。“餐廳越來越多,對我們還是有一些影響。主要我們到現在還是經常排隊,很多客人不愿意等太久了。”
△重慶火鍋(網絡配圖)
辛辛說,因為味道正宗,不少明星都是她店里的座上賓。“去年6月,郭富城來吉隆坡拍電影的時候,有一個星期來了三次。第一天因為人太多沒有吃到就走了。第二次拜托經紀人打電話來訂位。”辛辛透露,目前她在吉隆坡已經開了兩家店,每家店一年的利潤在50萬元人民幣左右。
談及《中餐廳》這個節目,辛辛坦言確實有關注過,“只開了20多天的中餐廳,那是為了圓夢。”
對于想要跨進餐飲行業甚至在國外開餐廳的人,辛辛建議,做好吃苦的準備比較重要,“只要能吃苦,能早上7點起床買菜,守到晚上12點回家睡覺,就可以開了。”
對于未來,辛辛笑言不準備繼續開店了,“等老公退休,帶他回成都。吉隆坡太熱,我還是喜歡四季分明的地方,成都那么美,又有麻將打。”
02 人員招聘是難題 海外創業最好找當地人合伙
采訪對象:陳茂希
經歷:在吉隆坡開“米線控”餐廳
改良口味融入市場
陳茂希今年35歲,從事餐飲行業已經9年。從2013年開始做火鍋米線,門店遍布中國多個省市。“到了去年感覺餐飲行業競爭特別大,這就造成了資金實力雄厚、有特點的餐飲才能走出來。”
因經常出國,陳茂希注意到在東南亞等國家,川渝風味特別受歡迎,“而且很多地方,米線是一個空白。”于是,陳茂希將自己想要在國外開米線店的消息在朋友圈中發散出去,尋求當地人的加入與合作。
△油辣子米線(網絡配圖)
很快,在吉隆坡的合作人找到了合適的店鋪。經過5個多月的籌備,今年3月,這家名為“米線控”的餐廳終于在吉隆坡開業。原材料從重慶海運到吉隆坡。面對飲食習慣的差異,陳茂希選擇迎合消費者,并調整口味。
陳茂希說,“馬來的華人大多喜歡吃清淡口味,我們保留了一兩款正宗川渝風味的,比如泡椒風味,其他的口味則把辣度降低,現在賣得比較好的是番茄、酸菜、三鮮。”一份米線價格15-20馬幣不等,再加上吉隆坡很多人吃米線時有喝飲料的習慣,最終人均消費在20-25馬幣,利潤空間非常大。
經營的困難要克服,服務員流動大
對于經營中遇到的困難,陳茂希坦言其實并沒有太多,要做的是一個一個的去克服。“比如第一個月我們的貨在海上走了2個多月,到了之后米線有部分打濕了,但是這部分米線是可以食用的。于是晚上我們就把米線攤開曬在店鋪里面,等早上商場開業了再收起來。”
△服務員流行性強也是海外開店的難題
服務員流動性強也是一個問題,“比如服務員,我們沒有請外勞,請的是當地兼職的漂亮學生。但是這樣也有一個問題是,學生的流動性其實也很強。未來,我們還會在吉隆坡開第二家店、新加坡、美國的分店也在準備當中,到時候我們會把國內店鋪里的服務員培訓好,通過移民局辦理正規的外勞手續,在馬來西亞月工資可以達到3800-4600,他們是非常愿意的。”
對于想在國外開餐廳的人,陳茂希直言,“如果你什么途徑都沒有,想要開起來是完全不可能的。至少有一定的親戚朋友,才有可能發展,最好找當地人合伙,會在政府的各種要求上,提供很大的幫助。”
03 連鎖內部經營是難題
火鍋競爭激烈,要和專業人士合作
采訪對象:Hellen
經歷:北美劉一手火鍋負責人
Hellen在成都生活20年,此前在成都從事數據分析咨詢工作,2010年移民溫哥華。目前,Hellen是北美劉一手火鍋負責人,主要從事管理工作。
談及與劉一手結緣,Hellen透露,自己曾經與重慶劉一手火鍋董事長劉梅在成都一起上課,兩人因此結識成為朋友。“劉一手后來開始全球火鍋計劃,董事長邀請我參與投資。當時我沒有參與。2014年,劉一手加拿大的首家店在溫哥華列治文市開店。后來是因為他們有困難,我才參與進去幫助。能做多少,算多少,這是我加入的初心。”
△火鍋在海外市場競爭也很激烈
對于當時面臨的困難,Hellen坦言,主要是內部問題。在Hellen的管理下,目前火鍋店已經擴張到7家,且還有意向在加拿大和美國繼續開店。“現在所用的調料都是自己的產品,我們花錢做了物流相關資質,空運和海運都有。”當然,她也清楚地看到,目前僅僅是在列治文這個城市,火鍋的競爭已非常激烈,“光是在這個城市火鍋就不低于30家,麻辣火鍋,港式火鍋,臺灣火鍋等,品種非常多。”
對于想加入開海外餐廳陣營的朋友,Hellen建議,“我看到過太多沒有經驗的人栽在餐飲里。餐飲就像是大漏斗,一旦虧損,止都止不住。最好和專業人士合作,否則風險很大。”
04 海外開中餐廳這些問題要注意
以上三個例子,好像在海外經營中餐廳都沒有遇到太多的問題,實際上并沒有那么簡單。
首先,國內外的環境不一樣,衛生和法律要求不一樣,這個首先就是最大的挑戰。因此,第一步就要先熟知當地的法律知識。
其次,就是各種證件的申請流程。如果不達標,往往開不了店。
第三,口味和原料的問題。是改良還是保持正宗,這個都需要考慮。而有些調味料國外沒有的,都得從國內運輸過來,如何降低成本,保證貨源,必須得考慮。
第四,人員的招聘問題。無論是招聘當地員工還是國內員工輸出都不容易,流動性大,一不小心還可能觸犯了當地的勞務條例,難。
對于想要在國外開餐廳的人們,建議:因為國外政策法規等不同,不要一頭熱扎進餐飲行業,一定要跟專業的人合作,特別是與當地人一起合作。
編輯 | 紅餐網_劉茜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8026395830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3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