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第一個漢堡包竟來自中國?!

    奪美食原產地是全世界人民都喜聞樂見的一件事,也是社交網絡上的流量擔當,這也就不奇怪時常會有各種撕X大戰。

    比如,有人就說,漢堡包不是美國人發明的,也不起源于德國,而是中國人發明的。你信嗎?

    前幾年,在《赫芬頓郵報》還興旺的時候,經常會有博主做出驚人之語。

    當時,有一位博主撰寫了一篇在《赫芬頓郵報》網站上只收獲了3條評論,卻火遍了中文網絡的“消息”:

    “世界上第一個漢堡包肯定不出自你想象中的地方,漢堡包不是由美國發明的,更不起源于德國,世界上的第一個漢堡包其實來自中國,它的名字就叫rou~jia~mo~”

    爭奪美食原產地是全世界人民都喜聞樂見的一件事,也是社交網絡上的流量擔當,這也就不奇怪時常會有各種撕X大戰。不過,人類為什么熱衷爭奪美食原產地呢?

    △圖/duitang

    ▍肉夾饃是什么時候發明的?

    自從“肉夾饃”這種食物在全中國流行起來,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疑問:“明明是饃夾著肉,怎么叫肉夾饃呢”。直到后來,才有專家出來解釋說,這是古漢語的省略句式,意思為“肉夾于饃中”,并不是什么謬誤。

    圖/網絡

    在中國,肉夾饃一直被認為是一種陜西小吃,而在陜西各地也有多種肉夾饃,包括臘汁肉夾饃、寶雞西府的肉臊子夾饃及潼關肉夾饃等。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臘汁肉夾饃。

    臘汁肉夾饃中的臘汁肉,是一種用大鍋煮制的肉,要求煮制時鍋中肉湯上有較厚一層油脂,以作保溫留香作用,由于油脂較多,冷卻后油脂凈白如臘、瘦肉也如蠟浸,故名臘汁肉。

    圖/網絡

    臘汁肉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周禮》一書提到的“周代八珍”中的“漬”,“漬”就是臘汁肉。戰國時代稱為“寒肉”,當時位于秦、晉、豫三角地帶的韓國已能制作;秦滅韓后,制作技藝傳到今西安,并世代流傳下來。

    說完肉,再來說說饃。臘汁肉夾饃用的饃叫“白吉饃”,講究的是“鋼圈底,虎皮背,菊花心”。自古,在陜甘通衢要道,設有驛站。因驛馬全是白色因為得名白驥驛,后在此設白驥鎮。

    ▲圖/nipic

    明清時期,“白驥”逐漸轉為“白吉”。清中葉之前,這里原是回漢雜居,地名是“白吉里”,當地群眾都能制作白吉饃,并作為日常主食。

    當然,在白吉饃之前,饃的歷史最早也可以追溯到秦末漢初,所以最原始的肉夾饃大概就是在秦朝時誕生的。

    圖/catabigrecipes.blogspot.rs

    ▍漢堡包的發明是一樁無頭懸案,但基本與肉夾饃無關

    漢堡包從被發明至今也就一百多年,雖然歷史長度遠遠不及肉夾饃,但卻異常復雜。

    西班牙學者克拉西奧·塞爾德蘭在著作中探尋了漢堡包的起源,指出21世紀初在埃及發現的一具木乃伊的陪葬品中有兩個夾有肉卷的面餅,是大約4000年前烤制而成的。

    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在英文中漢堡包的單詞是“Hamburger”,而德國漢堡市的單詞是“Hamburg”,在一座城市的名字后邊加“er”,無論從英語還是德語,都可以把“Hamburger”理解為“漢堡的、漢堡人或者漢堡人的”。

    最原始的“漢堡”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因為在14世紀,德國成為人們今天熟悉的漢堡包的誕生地。德國人用質量較差的肉加工制成了這種窮人的食品。漢堡包的名字源自于德國城市漢堡,當時人們稱之為“漢堡肉餅”。

    19世紀,大量德國人移民美國,也把漢堡包這種吃法帶到了美國。不過,美國人至今也不承認現在的漢堡包起源于德國,原因在于,德國人帶去的“漢堡包”只是炸牛肉餅,并沒有把它夾在面包之中。

    第一個把牛肉餅夾在面包之中的人是誰?美國人吵了一百年都沒有吵出結果,2007年時,美國兩州還吵了一架。

    2007年初,德克薩斯州一位共和黨議員提出一項議案,宣稱漢堡包是于19世紀80年代在該州阿森斯發明的,并在阿森斯法院廣場前出售,這段歷史“證據確鑿”;隨后沒幾天,威斯康星州一位民主黨議員發出了針鋒相對的議案,稱威斯康星州的西摩才是名副其實的“漢堡包之都”。

    除此之外,宣布自己發明了漢堡包的人還有十幾個。但不管發明者是誰,1904年舉行的圣路易斯世博會,令漢堡包迅速成為流行全美的食物。當時《紐約論壇報》在一篇報道中稱其為“路邊小販的杰作”。

    2007年,美國廣播公司專門制作了一檔節目,探討誰發明了漢堡包,給出的結論是,“漢堡包缺乏成文歷史……它很可能是由來自國家不同地區多人智慧的結晶”

    麥當勞、肯德基等標準化快餐的存在,是漢堡風靡全球的重要原因之一。

    圖/人民網

    但能達成基本共識的是,漢堡包的發明肯定是受到了三明治的啟發。這種兩塊面包夾肉的食物,在西方普遍認為源自公元前的猶太食物。

    ▍爭奪美食原產地,世界人民都喜聞樂見

    在人類歷史上,尤其是近些年資訊越來越發達之后,爭奪“美食原產地”一直是一項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

    薯條在美國英語中被稱為“French Fries”,意為“法國薯條”,然而比利時人卻堅稱薯條是自己發明的,比利時和法國還曾為此舉辦過一場辯論。圖/500px

    就拿肉夾饃來說,所有在中國生活的人大概都認為這是陜西小吃,但是有媒體卻宣稱肉夾饃其實起源于河南,理由就是,戰國時期能制作“寒肉”的韓國,位于秦、晉、豫三角地帶,所以河南也算肉夾饃的起源地之一。

    聽起來是有些雷人,但河南也算是沾點邊吧。接下來這個聽起來就得令人抓狂了,那就是,多年以來,韓國人一直堅稱“壽司是起源于韓國的”。

    圖/m.trip.kyoto.jp

    日本人可真不干了,于是日本學者開始查證,日本最早有記載的壽司出自于公元718年,而現代壽司則起源于江戶時代(17世紀至19世紀)。事實俱在,可韓國人還是時不時把“韓國壽司起源說”拿出來折騰一番,盡管這種食物在朝韓地區并不算特別流行。

    這種爭奪在全世界都不鮮見。有時候欺負一下飲食發達的地區也就算了,但是有人連英國菜都要搶。這就是意大利人。

    △圖/delicious. magazine

    在2015年2月,有一家意大利媒體表示,其實薯條炸魚是意大利人發明的,文章還進行了考據,表示意大利人在1860年左右發明了這種做法,并且由威尼斯移民把它帶到了英國并流行了起來。

    說說也就罷了,但是意大利人已經把這個“起源說”編入了小學課本,作為意大利的代表食物之一,并且還要在羅馬的中小學里,對14萬學生供應薯條炸魚。

    ▍人類為什么熱衷于爭奪美食原產地?

    全世界的人為什么都愿意為這件事打得不可開交?這有關吃和美食在人類社會中的意義。

    攀附名人也是爭奪美食起源地的重要手段,有網友整理了各地聲稱乾隆爺“欽點”的美食。圖/kanjingjiang.com

    眾所周知,人類文明的象征之一就是對火的使用。盡管在現代社會,仍然有日本人吃生魚片,西方人吃韃靼牛排這樣的事情,但不可否認的是,生火煮食這件事大大提升了人類的文明程度。

    生火烹飪明顯的好處就是讓可食的食材更好地讓人體攝取,并且還可消毒殺菌。而且,生火不僅要有火,還要有容器和鍋具,人類文明因為火,變得越來越高級。

    漸漸地,烹飪的目的就不只是填飽肚子。放眼古今中外,不論何方何時,飲食都是文化的轉化行為,而烹飪成為了文化儀式之一。

    飲食與禮俗、節慶、祭司、信仰等文化儀式都有著密切的關系,慢慢地,代表性的美食就會“是一種社會約束,是一套共同使用的語言,是一條紐帶”。

    所以說,美食是一個重要的族群特征,它跟一個民族或者國家的文化傳統、倫理道德、價值信仰以及審美都會有重要的聯系。

    于是,世界各地的人都會奮力守護自己的傳統美食,同時也會以爭奪美食起源的方式來彰顯自己文明的悠久和文化優越感。

    就連被意大利人搶走薯條炸魚的英國人也會大叫:“這不是一個菜的問題你知道么,這是國家的尊嚴,尊嚴問題好不好!”

    來源:三個料理人(ID:sanjiangfood

    編輯|紅餐網_朱斐

    往期內容回顧

    小面不是重慶的面子,是里子

    餛飩、抄手、扁食和云吞,連很多餐廳都分不清

    廣東人究竟有多愛吃雞?

    為了一條腸粉,廣州人與潮汕人差點打起來了


    內容交流/轉載 | 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3265099024 & 17724287321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7900.html

    (0)
    上一篇 2019年8月13日 21:21
    下一篇 2019年8月13日 21:3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