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標 題 下 藍 字 關 注 餐 飲 第 一 新 媒 體
第 1244 期
干餐飲的你,是否遭遇過這樣的時刻:
高價買的凍蝦,解凍后發現一半是蝦,一半是水。
搭餐賣個小酒,掙錢的很難賣,好賣的不掙錢。
費勁進口的生鮮,居然有安全隱患,一不留神就踩到地雷。
……
如果你還在為這些事情頭疼,那你可能正在錯失一個安全、經濟、便利、靠譜、專業的食品服務供應商。
這個誕生于1964年、1996年進入中國、全球最大的零售和貿易公司之一,對中國餐企運營支持有著不為你知的大用處。
”
1
總有一些經營者會遇到四個痛點場景!
▼
① 凍品“前后不一”的尷尬
以凍蝦仁為例,不僅餐飲人面臨過解凍后重量縮水一半的尷尬,普通消費者也常認為這是行業慣例,但這種情況給餐飲經營者帶來的“傷害”卻遠大于對普通消費者。
有一個餐企老板做過實驗,他從批發市場采購冷凍蝦仁?
按照這個凈重計算,蝦仁單價升至143.92元/kg。他家的一道水晶蝦仁賣68元一盤,15公斤購進的蝦仁只能出15道水晶蝦仁,單品收益1020元,比蝦仁采購成本價還低,算上其他材料費和人工費,這道菜明顯在虧本出售。
② 生鮮“安全隱患”的尷尬
作為日料店必備的三文魚,其市場狀況魚龍混雜,因為進口三文魚必須要有進口檢驗檢疫證明,而有些“來路不明”的三文魚,若冷藏設備不過關,食品安全風險較高。尤其是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之后,中國海鮮產品市場狀況又隱患陡增。
如果不小心采購到有安全隱患的海鮮食材,餐廳就有可能面臨滅頂之災。
③ 酒水“走量不盈利”的尷尬
酒水利潤高行業周知,但在中小餐企運營中,質優價高的葡萄酒銷量不佳,而低價位葡萄酒利潤又不明顯。
上海有一家餐廳出售進口葡萄酒,在春節等節日期間,葡萄酒銷量攀升,但餐廳盤算利潤后,老板納悶:300元以上的進口葡萄酒賣不動,一兩百元的葡萄酒銷量不錯,可店面盈利并沒有提高太多。
④ 餐企運營“軟技能升級難”的尷尬
一些餐企經營者表示:建店容易,運營難。這和創業容易守業難一個道理。
餐飲業入行門檻低,但真正把經營方法鍛煉成熟,卻需要一定的周期和學習意識,且如何讓小伙伴具備學習能力、掌握新知也很重要,這樣才能讓企業有持續前進的內驅力。
比如,某餐廳需要經常接待外籍顧客,但其廚師對個別外國口味的菜不是很熟悉,該怎么破?品控、成本控制、菜單設計、采購技巧等這些思維又該如何及時迭代?
2 “外國雷鋒”送來“解藥” ▼
面對上述餐企運營痛點,這個外國超市做了如下各個擊破式的解決措施:
① 賣食物,不“賣”冰
上述“買蝦”的老板來到這個外國超市默默地做了一個實驗。
他發現?
為什么?因為這個超市凍品包裝上的重量標識為解凍后的凈含量。
重慶水產協會曾表示,水產品外部包的冰,其實只需要均勻覆蓋,即可達到很好的保鮮效果,包冰量20%和90%的效果沒有區別。
② 冷鏈全程“無尿點”
三文魚對溫控要求極高。為保持三文魚的新鮮,從被打撈出海的那刻起,它就必須一直在0-5℃的環境中冷藏。冷藏,而非冷凍,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從原產地到這個超市中國冷鏈配送中心的每一個節點,工作人員都會對商品進行溫度測量、更換保溫箱內的冷凍液、添加冰袋,運送過程中的車輛設備不僅全程制冷,更配備實時監控的溫度記錄儀,運輸車輛始終保持制冷直到卸貨完畢,脫離冷鏈不超過20分鐘,售貨后會給顧客供應保溫袋和保溫箱。
它家的三文魚從捕撈到運送,加起來只需72小時,中國顧客便可購買到最新鮮的北歐三文魚,其三文魚全球銷量巨大,香格里拉、洲際酒店等品牌是其長期客戶。
早在2007 年,這個超市就開發出一套食品可追溯系統叫“麥咨達”,記錄了3000多種SKU“從田地到市場”的每個環節,覆蓋大部分生鮮品類,一個蘋果通過掃二維碼都可知道其“前世今生”。
③ 一手直采vs原瓶進口
上述銷售紅酒的老板后來轉從這個超市購買進口葡萄酒,實驗一個月后,該店葡萄酒銷量增長一倍,店面利潤也比以前高了許多。
這個受惠于該超市實行的全球一手采購策略,團隊遠赴法國、意大利、阿根廷、澳大利亞等知名葡萄酒產地,為中小型餐廳客戶帶來地道的葡萄酒。
原產地采購為其省去諸多中間環節,如傳統進口商、經銷商、批發商等,性價比競爭力成為必然,30-50元一瓶的價位,如果按杯賣或者搭配套餐出售,中小型餐廳的毛利會增加。
④ 建餐飲學院,免費讓你念書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個外國超市的中國區總裁這樣說。
2016年這個外國超市在中國成立了餐飲學院,主要面向上海和周邊省份的現有和潛在餐飲類專業客戶,為其提供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
包括廚師、采購人員、經理及企業經營者等,打造行業培訓及溝通的平臺,幫助其應對消費需求升級帶來的挑戰,并取得業務發展和成功。
該餐飲學院服務覆蓋烹飪培訓課程、飲料和酒類培訓課程及考證培訓課程,滿足學員理論學習、實踐操作和資質認定等需求,師資都曾服務于五星級酒店或知名餐廳。
3 當供應鏈成為競檻,為啥不換思路破題? ▼
中小型餐飲企業,囿于行業理論、自身體量、發展階段的限制,有時難免會陷入對中央廚房的迷信、對代工的依賴誤區,導致不是受制于人就是受制于己。
在供應鏈成為行業競爭高階壁壘的時代,把目光投向這類具有供應鏈企業性質的大型超市,未始不能實現破局,即使不能通盤解決企業問題,但局部的障礙也許可以被化解。
沒財力和能力自建供應鏈,尋找代工又擔心品質不可控,與背景雄厚、服務體系全面的超市合作,不失為一種省心省力的選擇。
何況這個超市是中國第一家通過HACCP(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標準認證的企業。該標準于1959年由一家食品公司與美國國家航空和宇航局(NASA)共同開發,初衷是為宇航員提供百分之百安全的食品,通過這一標準,意味著安全衛生標準達到國際水平。
這個超市還有自己的服務配送平臺、支持多種支付方式,是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的主要食材供應商。
這個超市叫麥德龍,源自德國,德國品質你懂的。
餐飲套路太深,我們一起用心! 內參CEO秦朝的音頻專欄 100期親手打磨音頻節目 參加秦朝飯局、沙龍活動 一起學習互動、獲得VIP專屬禮品獎品 馬上訂閱《秦朝餐見》 也可以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訂閱
· END ·
統籌丨劉曉紅
編輯|王艷艷 視覺|陳曉月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逆境經營學|產品力修煉|動線大手術 海底撈用人密碼|餐飲業BAT|謀殺進店欲 711研發邏輯|人力浪費|咖啡館賣面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