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可 點 擊 文 章 底 部 閱 讀 原 文 進 行 訂 閱
第 1233 期
有的老板,晚上加班加點討論餐巾紙選3毛5一包,還是3毛9一包;
還有的老板,為了“食材零浪費”,連菜根都研發成涼菜,品相不好的蔬菜做成蔬菜面……
然而,這些真的能為你節約成本、提高收益嗎?
你以為干餐飲是“榨甘蔗”,結果卻可能是自己被“榨成汁”!
”
■餐飲老板內參|譚飛鵬 發自北京
有幾件小事,讓內參君記憶深刻。
第一件:一位從房地產沖入餐飲業的老板,向我們講了他家火鍋店的獨特模式:“我們店內的原材料損耗特別低,食材幾乎是零浪費,比如,就連香菜根兒都被用來拌涼菜,品相不好的菠菜葉則用來榨汁做菠菜面。“成本控制”至此,產品也不錯,可是他家經營慘淡。
第二件:一位女老板,事無巨細,甚至還晚上加班開會討論紙巾選3毛5一包還是3毛9一包。但最后關門了。
第三件:一家30平左右的米線店,明明是小兩口就能搞定的夫妻店,卻愣是配了5個人。生意不好時幾個人大眼瞪小眼,想進店的客人一看這陣仗去別家了。
第四件:某餐廳,洗潔精采購回來必須兌水;還有某餐廳,老板交代買回的洗手液必須兌水,洗手間手紙一定要選最便宜的。
……
一項數據顯示,70%的企業供大于求,這意味著70%的餐廳是沒有排隊的。
那些門前排隊的30%的餐廳老板是幸福的:他們可以騰出精力,學習比爾·史密斯的六西格瑪理論,學習泰勒的科學管理,可以學習豐田的精益生產,可以學習王陽明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甚至可以去讀《毛澤東選集》……
而無論科學管理還是精益生產,解決的是最大化的提高生產效率。但它有個大前提:產品供不應求快速銷售掉,不會積壓庫存。
而那70%的老板,他們的心結是——如何活著。因為許多經營困難的餐廳,都面臨著極大的“庫存”浪費。
等等,餐廳等客人到店才“生產”產品,又怎么會有“庫存”?但你想過沒:產品沒庫存,人力就沒有庫存嗎?產能就沒有庫存嗎?
理想狀態下,餐廳服務一個顧客的邊際成本為0時,效率將會達到最高。但對很多“供大于求”的餐廳來說,空轉的人力是沉沒成本。空轉時間越長邊際產出越低,服務每個顧客的邊際成本越高。這是不是“產能”庫存?
而這,是70%甚至更多餐廳的共同困境。
瓶頸理論,與精益生產、六西格瑪并稱為全球三大管理理論。 其創始人艾利·高德拉特說,“企業的目標就是賺取更多的利潤,為實現這一目標,可以有三條途徑:增加有效產出、控制運營費用、降低庫存”。
降低庫存,是老生常談的道理,但許多餐飲企業還是倒在了產能庫存的“黑箱”里。
黃太吉2015年曾欲轉型外賣平臺,并建立了10個中央廚房,希望整合整個餐飲鏈的上下游。
黃記煌、仔皇煲、一麻一辣、青年餐廳、東方餃子王、局氣、很久以前、有飯等餐飲品牌都曾與黃太吉簽約,入駐黃太吉外賣平臺。
然而,平臺業務發展不順,讓黃太吉的中央廚房的產能嚴重過剩,10個中央廚房的沉沒成本不可小覷。
可以說,是產能庫存壓垮了黃太吉。
而更可怕的是“人力庫存”。
回到開頭: 一家經營困難的小火鍋店,竟然還配備了涼菜師傅和面點師傅。食材倒是合理利用了,增加好幾倍的人工成本這個賬怎么算? 老板的精力分配倒置,在戰略上沒想法,卻在餐巾紙選3毛5一包還是3毛9一包上大花心思,對企業來說到底是節省還是更大的損失? 單叢表象上看,30多平米米線店配備5個人,是否存在“勞斯萊斯發動機拉小車”的人力過載? 還有洗潔精和洗手液都要稀釋的。稀釋前用兩滴,和稀釋后用半瓶,區別在哪里?兌水這一項要不要人來操作?稀釋后用量加大,換瓶率增高,要不要消耗人工? ……
這也許不是他們經營不善的唯一原因,但足以成為壓垮駱駝的那根稻草。
在餐飲經營中,不少老板往往會犯一些“不合常理”的錯誤: 對針眼大的物力成本拼命算計,對駱駝大的人力浪費視而不見。 對納米級的可見成本攔河筑壩,對公里級的不可見成本放任自流。 在成本控制中,要重視可見的物力成本,更要重視不可見的人力成本。否則,你以為干餐飲是“榨甘蔗”,最后自己卻被“榨成汁”。
餐飲套路太深,我們卻愛得認真! 內參CEO秦朝的音頻專欄 每周至少兩期我的個人分享音頻內容 參加我發起的飯局、沙龍活動 一起學習互動、獲得VIP專屬禮品獎品 馬上訂閱《秦朝餐見》 也可以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訂閱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李新洲 視覺|陳曉月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饅頭大王|起死回生|選址邏輯巨變 餐飲業學霸|供應商開餐廳|爆品的秘密 直擊店面升級|海底撈新logo|新匠心派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1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