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麥當勞這家餐廳差點毀掉,還好它這樣起死回生!

    點 擊 上 面 藍 字 關 注 我 們

    1104

    《摩登時代》中卓別林在流水線上擰螺絲,成了美國大工業時期的經典形象。
    在餐飲業,去廚師化就是工業化。很多餐企設立工作站,將每個崗位、每道工序變成工作站,員工都變成了操作員。
    這樣做固然可以大規模標準化復制開店,但菜品的口味也隨之工業化。然而消費者的味蕾越來越挑剔,犧牲口味,也讓消費者流失。

    南京塔可餐飲文化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俞杭寧自稱,曾走了工業化的彎路,現在要回歸手工作業,向半工業化發展,培養自己的廚師長和店長。

    今天,內參君就帶大家來看看他所走過的這段路。

    餐飲老板內參 | 黃宏森 段明珠 發于北京

    1

    為了標準化,我走了一段彎路

    2008年,塔可還是南京的一個本地品牌,和南京萬達河西店合作后發現生意非常好,隨即上馬第二個項目,之后在很短時間內開了十幾家購物中心店。

    然而,規模急速擴張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比如遠程管理難協調、遠程配送各種誤差、信息化程度低。

    結果俞杭寧發現,自己每天花費大量時間不是在研究服務、營銷,而是天天著急想辦法處理快到期的貨物。

    塔可想到了走標準化道路,為此請了一批有大型餐企經驗的空降兵。但是這些空降兵很快出現了水土不服,其思維方式無法與塔可兼容。

    同時,老員工覺得公司重視前場不重視后場,紛紛離職,這導致公司管理成本越來越高。

    更讓人頭疼的是,因為餐廳就是按照SOP(標準作業程序)做菜,沒有廚師長的概念,餐廳口味下滑嚴重。一度,公司員工請人吃飯,都不愿意請在自己的餐廳。

    公司陷入了惡性循環。

    2

    為什么極致標準化不靠譜?

    2011年,塔可開始“撥亂反正”,重新定位于休閑餐。

    俞杭寧當時反思,休閑餐不是快餐,盡量不要去廚師化。因為一去廚師化,就變成快餐了,快餐是填飽肚子,但談不上美食。

    既然是做休閑餐,就要講究美食、講究烹飪技術;對于廚師來說,還是要把自己當做一個手藝人。

    塔可在餐飲標準化道路上走的這段彎路,讓俞杭寧有了三點思考:

    1.工業化不符合國情

    美國從夏威夷到紐約,3億多人吃的東西是一模一樣的。但在中國就不一樣了,廣東吃云吞面,河南吃燴面,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能完全照搬一個口味。

    2.消費升級

    消費升級意味著,快餐市場份額會相應降低。再者,中國人就是再沒錢,也想吃口好的。

    塔可最早的客單價在60塊,使用的是加工程度較深的調理牛排。后來俞杭寧決定將這個品牌定位于中端消費群體,改用原肉制作,雖然成本高,但更受消費者歡迎。

    此后,俞杭寧把調理品全部從菜單上去掉,增加很多手工作業的菜品,還把客單價提升到了80多塊。目前,塔可一家店周末單日流水可達4~5萬元。

    3.無法留住核心員工

    俞杭寧還發現,在流水線工作站模式中,每個員工進來都想當店長,不想當廚師。

    然而,要當店長,從后廚到前廳,每個工作站都要做過。如果一個人身在廚房,心卻不在,怎么能夠做出好作品來?怎么能保證菜品質量?

    再比如,有家快餐店開了100多家分店,也是工業化中央廚房做的配送,有員工在店里擔任廚師兩年,回老家過年發現自己并不會燒菜,由于缺乏成就感,年后就辭了職。

    3

    標準化和工匠感怎么和諧共處?

    怎么才能在后臺做了足夠的工業化,同時又在前端保持足夠的個性?

    1. 先說塔可標準化的一面

    塔可全國有六十多家店,要做到味道一樣,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為此,塔可現在的半工業化嘗試是,把一些大量重復的工作分包出去。

    比如,塔可把牛排用中央廚房做好預處理,真空包裝運到各個門店。這是因為,如果用人工操作牛排切分,老手和新手切的手藝不一樣,厚薄大小、去筋的水平也不一樣,因此,用人工處理很難控制火候、保證穩定出品。

    此外,塔可還將醬料、調味料分包出去進行工業化處理,找凈菜公司把菜洗干凈、切分好。

    2. 再說塔可個性化的一面

    在半工業化的基礎上,塔可的廚師有了30%的自由發揮空間。

    塔可希望廚師發揮出更大的主觀能動性、熱愛自己的工作,把烹飪技術當作藝術。

    塔可請來的都是做西餐二十多年的大廚,他們以前服務的人群,其客單價都達到了800—1000元,現在服務的人群其客單價在80元。怎么能讓這群人覺得工作“有面子”、有動力,就是塔可下功夫的地方了。

    4

    培養子弟兵,不找空降兵

    塔可希望找“白紙”培養成自己的子弟兵,無論是廚師長還是店長。

    1. 對廚師長的培養

    首先,塔可努力多邀請大廚加盟,實在來不了的,就是請來做顧問也行,能來幾個來幾個。這些大廚就是塔可菜品研發的原動力。

    然后塔可就把這些大廚的弟子引入,當廚師長來培養。同時,塔可把菜品流程都做成SOP,把研發中心建好。

    2015年開始,塔可建立了自己的產品經理制度,在俞杭寧看來,只有產品經理才能把握住市場變化。

    2. 對店長的培養

    公司大部分店長都是從基層做起的,包括督導,小區經理。還有至少1/3員工是大學畢業就到塔可上班,所以忠誠度很高。

    店長的培訓周期最起碼要一年半到兩年,如果能力強的話一年就能培養出來。

    原則上店長需要學會排班,訂貨,開會,還要做大量的訓練,SOP一定要會背——最起碼,廚師長燒一個菜出來,他一看這個菜就知道有沒有按標準去做

    3. 對傳菜員的培養

    傳統餐館,服務員和傳菜員是兩個崗位,需要協作。這往往導致一個結果:傳菜員把菜端到客人旁邊了,客人眼巴巴等著服務員上菜,可服務員正忙活別的事情。

    塔可就想辦法從餐廳動線設計上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在塔可,服務員就是傳菜員,繼續晉升就能變成監督員。

    4. 最終需要強大培訓體系

    在自己摸索員工培養模式之外,塔可也在學習國際連鎖企業的培訓系統,俞杭寧認為外企的這套系統其實相當強大。

    現在,俞杭寧正在著手建立塔可大學,培養自己的講師體系,引入外部的專業力量。

    ·END·

    統籌丨關雪菁

    編輯|溫馨 段明珠 黃文瀟 視覺|阿部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企業長不大| 餐廳動線 | 百勝中國上市

    改造菜單 | 九毛九升級 |中央廚房坑

    服務之神警告 | 互聯網餐飲那些坑 | 情感攻占人心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2229.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1月8日 00:09
    下一篇 2016年11月8日 10:4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