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1068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我很喜歡,也經常看的公眾號——「書單」(ID:BookSelection),這個號,由一群從南方周末,香港大公報出來的媒體朋友們一起做的。這不僅僅是一個高質量的讀書號,更像一本既有價值、又有意思的商務雜志,讀他們的文章,思維一定有所啟發。今天特意給大家分享一篇他們最新出爐的書單,閱讀量幾小時就破了10萬。?文:書單君
最近,電影《釜山行》很火,不知道大家看了沒?喪尸的攻擊很恐怖,但相信給你更深震撼的,是那些面對喪尸攻擊時,做出各種選擇的人。
一位朋友說:“這部喪尸電影讓我看到了人性!”
書單君很喜歡看電影,人性這個主題也一直是我感興趣的,尤其是人類那顆不見光的“黑暗之心”。你可以說它是人性本身具有的惡,比如《圣經》里的七宗罪:貪婪、懶惰、驕傲等等。但除此之外,“黑暗之心”更是我們內心隱藏、復雜、不合常理的那一面。比如,一個貌似老實的人突然就成了殺人兇手——這里面沒有解釋得通的因果關系,更多的是人性的復雜和黑暗。人性在大部分時候,會表現得陽光甚至高貴。但有一種人,他們的重要任務,就是透過這種日常表象,向人心極深處探索,找到黑暗中的惡龍。今天,書單君和大家分享他們與惡龍遭遇甚至搏斗后寫下的七本杰作。當你見過黑暗,才愈知光明的可貴。
然而書單君讀《白夜行》,卻發現東野圭吾并不致力于此,他的野心,是把人心和人性的暗面推向極致。《白夜行》中的主角,背負著令人錯愕又痛心的罪惡,但他們的所作所為,我們卻能夠一次次地理解。因為在他們成長的開始,一切就在崩壞。原生家庭的扭曲對一個人沖擊,竟可以造就毫不回頭的恨和幾乎不留寸縷的愛。這里書單君不便劇透太多。只能說東野圭吾構造了徹底的黑,將讀者拋進了絕對的冷酷:最光明的白天是夜晚,最燦爛的希望是不存在。假設有一天,全世界的人都突然失明了,那人們的生活將發生什么改變?這就是《失明癥漫記》的故事背景,說實話,我第一次知道時還覺得挺沒有想象力的。但通過生動的細節刻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若澤·薩拉馬戈把這個爛俗的設定搶救過來了——讀完書,你甚至會覺得它可能是真實事件改編的。你想想,全世界的人都看不見彼此,也再也沒有類似政府的監督者,你做什么事情只有你自己知道……于是,人們不再注意外表,美麗的城市一夜之間變為屎尿之坑;人們也不必再遵循秩序,強奸、搶劫、殺人、偷竊在這里完全沒有禁忌。但如果你是千萬個失明者中唯一一個復明的,面對這道德淪喪的世界,你會怎么做?是崩潰還是征服?失明帶走的不僅僅是視力,還有我們最珍貴也最脆弱的人性。五龍,這是在我二十年閱讀史中,一旦想到就讓我感到背脊發涼、胃部不適想趕緊跳過去的名字,可是他又確實是讓我只要想到描寫人性黑暗,尤其東方式的黑暗,第一時間就蹦出來的名字。故事并不復雜。五龍是個鄉下流浪漢,被小城米店老板收為長工。在這個小城里,五龍獲得了從米店老板到其大女兒以及整個街上各種龐大勢力從身體到人格的全方位侮辱。而這位仁兄,絕不像一般底層人民那樣逆來順受。他將各種邪惡手段發揮到極致,最后將米店的兩個女兒全部強娶了,將整個米店占為己有,最后將小城中的其他勢力也全部消滅,而五龍最后本人也被自己的親人各種算計,金牙都被兒子撬光,死在回鄉的火車上。故事雖簡單,但蘇童營造的整個故事環境卻不只是邪惡戰勝正義這種簡單邏輯。整部小說中幾乎沒有一個正常人,沒有一個人性健全。他們沉溺于情色、金錢、權力、暴力、欺凌等各種欲望中。那里處處盛開了惡之花,唯一清香的,也是五龍唯一信任的讓他放松的,是整個故事的隱喻,大米。每部偉大小說最終一定會讓你起碼記住一個人。人性的黑暗和復雜最終體現在那個人身上。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這部被很多人認為其一生最偉大的作品中,拉斯科尼科夫,絕對是今天看來都極有意思的人。殺人是黑暗小說的必然母題,大部分人殺人都是出自人性中最陰暗的部分,可是,拉斯科尼科夫卻是一個極品。這個衣衫襤褸、交不起學費的大學生跟于連一樣渴望擺脫貧窮擠入上流社會。但他居然形成了這樣一種理論:人類歷史上,每一次社會變革都是對舊的社會倫理秩序的褻瀆和叛逆,而社會變革的領導者也必然是謀殺舊秩序的“罪犯”,這些罪犯同時也成為了創造人類歷史的“行動者”。這種帶有法國大革命色彩的理論讓這位大學生走上了殺人之路。他殺死了一個放高利貸的老太婆。但他宣稱,他殺人的真正原因不是物質欲望,而是一種文化精神需求,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劫富濟貧、主持正義。故事的背景設定在未來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由于飛機事故,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墜落到一個世外桃源一般的荒島。這些來自文明社會的孩子們決定齊心協力,共同在島上打造一個民主社會,但好景不長——野獸出現了。于是我們可以看到,原本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是如何一步步墮落,像實驗室中的小白鼠一樣開始了殘酷的內斗……民主、人性、法律……這些人類引以為傲的文明產物一一崩塌,人徹底地淪為了動物。這是一本讀起來會感覺很沉重的書。它的沉重不僅來自作家楊顯惠的文字,也來自文字背后那段真實存在過的荒謬歷史。夾邊溝是甘肅酒泉地區的一個勞改農場,自1957年全國性的反右運動開始后,這里先后羈押了近三千名右派分子。然而到1960年底,存活者已不足一半……楊顯惠采訪了近百名當事人后,通過19個故事,讓我們感知了當年夾邊溝的苦難、饑餓與死亡。書單君印象最深的,莫過于那些暴露人性黑暗丑惡的情節:為了得到一塊手表,農場醫務室所長在沒有斷氣的情況下,就將病人送進太平間;還有人平時對右派岳父“劃清界限”,得知岳父餓死后竟然長出一口氣:這就好了。當然,籠罩在夾邊溝最大的幽靈還是饑餓。食物短缺的右派們吃干菜葉,吃根本無法消化的黃茅草籽,實在沒的吃了,那么人就會成為食物……這本書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中短篇小說集,同名短篇小說《羅生門》是其中的一篇。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則改編自這本集子里的另一個短篇:《竹林中》。書單君覺得,這是一篇揭露人性的神作。它通過七個人的供詞,講了一個非常離奇的故事。竹林中發生了一起兇殺案,死者是一名武士,然而,兇手是誰呢?從盜賊、武士妻子、武士(死去后附身于巫女,開口說話)的供詞中,我們大概能知道如下信息:武士和妻子路過山林,盜賊見色起意,編造山里藏有寶藏的謊言,將武士誘騙進竹林,然后將其制服,綁在樹下,又在武士面前玷污了武士妻子……然而三個人的供詞的后半部分,卻出現了詭異的一幕:盜賊、武士、妻子都說是自己殺死了武士——究竟是什么比性命還重要的東西,讓三個人爭相承認殺人?“生命比什么都重要”,這是我們一般人的觀點。但小說家的任務,從來都不是重復人所共知的東西,他要找的,是人深藏不露的黑暗之心。
創新,需要持續不斷地刺激
讀書,就是向最頂尖的人學習
更多“書單”好文關注后即可查看
1、《賺錢究竟靠的是什么?》
2、《他如何創出10家公司,順道玩遍50個國家》
3、《誰說實體店沒落?這家“爆款”超市,一年掙15個億》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書單”
▼ 戳我,大家都在看
—點擊下列關鍵詞,獲取更多內參干貨—
和合谷“賣身”|黃太吉做錯了什么|搶奪大學生
最火高顏值餐廳|mall吸金王|服務員穿潮服
4個服務天條|好老板要吃到吐|牛逼流程控
50平年入200萬|麥當勞大數據|燒烤經營之道
統籌:張琳娟|編輯:王艷艷|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2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