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1044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流傳已久的“黃記煌收購許留山”傳聞,終于在日前坐實。
黃記煌董事長黃耕透露,已經完成對香港老牌甜品連鎖品牌許留山的全資收購。他未透露具體收購金額,只表示資金規模在億元以上。
在此之前,王品、眉州東坡、小南國、外婆家……不約而同選擇了“多品牌、小規模、集團化”的發展之路。
資本主導的多品牌之路,真的是老牌餐企擺脫老化、打開市場想象的良藥?
01
為什么是甜品?
▽
許留山是香港老牌甜品品牌,1960年在新界元朗開業,2004年進入內地市場,2012年進軍東南亞市場,目前在全球擁有超過200家門店。
作為一家有著56年歷史的老牌餐飲公司,盡管有著豐厚的歷史底蘊,但近年來,許留山的發展明顯落后于一些新興品牌,勉強能用“穩定”二字來形容。
黃耕坦言,自己對老品牌始終懷有敬畏之心,“有機會將它收歸麾下,對我來講也是一種責任和榮耀”。
黃記煌收購許留山是去年底完成的,從未對外界公布,僅有個別圈內好友知道。從有收購意向到最終完成收購,大概用了半年時間。
“就是很普通的商業談判,我們認為許留山是一家值得收購的公司,報表數據、收購價格看也都比較合適,管理團隊也不錯,就收購了。”
選擇甜品作為多品牌發展第一步的原因,真的這么簡單?聯系小南國的多品牌戰略,或許能找到答案。
大力擴張徹思叔叔烘焙工坊,力推奶茶品牌米芝蓮……小南國的多品牌戰略里,甜品是重要部分。
其總裁康捷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奶茶項目是很有意思的一個方向”“所以我們大家一起合力來發展這個很接近大眾消費的奶茶品牌”。
所以,看中伴隨著消費升級而逐漸興起的“甜品熱”及其背后的年輕化、高質量消費群,或許才是這些老牌餐飲的真正用意。
02
多品牌是“防老”良藥?
▽
對于黃記煌來說,收購許留山讓它邁出了多品牌經營戰略的第一步。
創立于2004年的黃記煌,以獨創的“三汁燜鍋”開創了一個餐飲新品類,并通過標準化產品、連鎖化經營,迅速擴大規模,目前在全國已擁有500余家門店。
但隨著市場競爭的空前激烈,與很多傳統餐飲企業一樣,黃記煌同樣面臨著門店業績下滑的困境,急需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
黃耕表示,盡管采取了輕資產的特許經營模式,但十余年的發展,伴隨著門店的擴張,黃記煌建立起了相對較重的后臺管理系統,規范化的管理流程、物流供應體系、團隊培養建設、資金的積累等。
因此,迫切需要通過多元化、多品牌發展,逐漸釋放后臺積累的能量。“這就像蓋高樓,地基打得越深,上面蓋的層數越多。這個基礎就是后臺體系。”
事實上,餐飲業作為一個個性化產業,細分化趨勢日漸凸顯。很多知名餐飲企業,如王品集團、眉州東坡、小南國、外婆家等,都不約而同走上了“多品牌、小規模、集團化”的發展之路,依靠強大的后臺系統,支撐多個品牌在各個細分市場上掘金。
相比之下,黃記煌的多品牌之路走得有點兒遲緩。
03
資本運作引發大洗牌?
▽
黃耕表示,餐飲業已進入飽和甚至過剩階段,必將迎來大洗牌。黃記煌已完成外資引入,未來將完成從餐飲運營公司向資本運作公司的轉型。
許留山易主已經超過半年,門店經營一切照舊。除了換了個股東,原來的管理團隊全都保留。
不過,不變顯然只是暫時的。黃耕表示,許留山已經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只不過目前尚處于調查了解階段,總的原則是為這家老牌企業注入更多活力。
△
迎合市場,必須做出改變
“我們用半年時間進行了梳理、調研,包括跟管理團隊接洽、與社會調研機構溝通等。”黃耕表示,通過大數據分析,看下一步許留山如何與市場融合,如何迎合年輕消費者,是自己正在思考的事情。
盡管許留山最終如何改變尚未有定論,但從黃耕的一些想法可能傳遞出變革方向。
比如未來對市場進行切分,香港地區、內地市場、其他市場各有發展的側重點,比如根據門店所在城市進行細分調整和變化,“芒果是許留山的一大特色,但是如果某個地區有更加獨特的水果,是否可以考慮替代和轉換”。
既然是面向市場的零售企業,就必須考慮食客的需求和感受,必須迎合當地市場。
此外,黃耕還透露,令黃記煌旱澇保收的“有限合伙制”,未來很可能被引入許留山的經營當中。
(來源:綜合《北京商報》、《時代周報》報道)
▼ 戳我,大家都在看
—點擊下列關鍵詞,獲取更多內參干貨—
90后餐館倒閉記|餐飲進入下半場|寫字樓開店
開店臨界點|年入30萬的搟面工|別膜拜定位了
強調口味死得快|絕味PK周黑鴨|為何深陷困境
顧客調查全攻略|餐飲業的底線|干餐飲VS炒房
統籌:張琳娟|編輯:王艷艷|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