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牌經營觀念由來已久,但是因為過去餐飲業是高速增長行業,只要抓住機會就能無往不利,因此多品牌經營觀念并未引起關注和討論。
但是,目前餐飲業受到宏觀經濟和政策影響,已經進入了微利時代,餐飲企業為了擴大市場占有率,紛紛布局多品牌。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餐飲企業做多品牌都能做好,因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新品牌要打響知名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由成熟度和市場認可度比較高的餐飲品牌打造的子品牌,往往更容易讓消費者接受,餐飲企業也能更快拓展市場,并且找到成功復制的模式。
57℃湘就是這樣一家多品牌經營的餐飲企業,它創立于2004年,目前在全國門店有260余家,旗下擁有57℃湘、水貨、小豬豬、魚樂水產、好食上、我愛魚頭、海食上等子品牌,在今年還計劃推出吃飯皇帝大和燜燒客等新品牌。
圖為57℃湘董事長汪崢嶸
當身邊的朋友問道,為什么會選擇做這么多的品牌時,57℃湘董事長汪崢嶸總是玩笑著說:“花心唄,總是想嘗試各種事情啊。”但實際上這種選擇也是基于公司發展之上。
汪崢嶸也坦言,選擇多品牌發展之路,對公司的研發和創新提出了更多挑戰。那么,57℃湘為什么要選擇多品牌發展,又是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的呢?
餐飲企業多品牌經營優勢有哪些?
據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中國餐飲百強企業分析報告》顯示,在百強企業中,約60%的企業實行多品牌經營,其中品牌數量超過5個的企業達到20家。
由此可以看出,多品牌經營已經成為餐飲業的趨勢,那么餐飲企業布局多品牌有哪些優勢呢?
1)、能吸引不同類型的顧客,提高市場占有率。
在餐飲業內,普遍認為餐廳定位越窄,路就越寬,有個性的品牌才有未來。
但是單一品牌不能滿足日益多元化需求,在不同的消費需求之下,就會存在不同的細分市場。所以,多品牌經營模式,能夠吸引不同類型的顧客。
汪崢嶸認為,在每一個細分市場里做到數一數二的品牌,才能被消費者所熟知。因此,57℃湘的目標是在各個細分市場里,建立有個性的品牌,并且做到品類中名列前茅。
2)、能夠避免同質化現象。
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成熟的餐飲品牌不僅面臨激烈競爭,而且非常容易被模仿。這種低門檻的模仿和復制,容易導致市場同質化嚴重。
因此,餐飲企業要想走下去,唯有持續不斷地創新。
汪崢嶸深知持續創新的重要性,因此,自57℃湘創立至今,就始終保持持續創新。
2004年,汪崢嶸在湖南長沙創立了“好食上”餐飲品牌,把粵菜和湘菜進行融合;
2008年,汪崢嶸又創立了“海食上”品牌,主打海鮮;
2009年,主打中式鐵板燒的“57℃湘”亮相長沙;
2011年,“我愛魚頭”登陸上海;
今年,57℃湘又將推出吃飯皇帝大和燜燒客等全新的品牌。
“持續創新是一個頻率的問題,既然走了這條路,就不是做出一件東西就可以的,而是需要持續創新。”汪崢嶸說。
3)、品牌間的獨立經營,避免了因個別品牌失敗對其他品牌聲譽的影響,降低經營風險。
特別是近兩年高端餐飲市場受困,經濟發展宏觀環境和相關經濟政策的影響,多品牌模式成為很多高端餐飲企業轉型的選擇。
比如臺灣餐飲業多品牌經營典范“王品”,旗下擁有王品牛排、西堤牛排、陶板屋、藝奇新日本料理、曼咖啡等10多個品牌,而其最初的多品牌構想就與當時臺灣的經濟下滑有關。
因此,對于餐飲企業來說,多品牌經營是擴大消費,提高市場占有率的良方。
但是,多品牌經營對于企業來說,挑戰與機遇并存。把握好了,對企業來說就是提高獲利的萬靈丹,把握不好,有可能會造成更加嚴重的結果。
餐飲企業多品牌經營存在哪些挑戰?
在很多餐飲企業的多品牌經營模式中,往往出現副牌容易催生,但是卻不容易存活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多品牌經營模式中存在著諸多挑戰。
1)、資源配置問題。
在多品牌經營中,因為產品品類增加,必然會面臨人力、物力等資源分散的問題。如何在資源配置和經營中取得平衡是企業經營者首要課題。
2)、品牌定位容易失焦。
過多的品牌擴張,很容易造成品牌本身價值稀釋,對企業的品牌管理能力提出很大挑戰。
因為在消費者看來,每個品牌在每個細分領域都應該是專家的身份,如果進入新的領域,消費者也會認為你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一旦期待與實際結果不符時,對企業來說將是一場災難。
3)、企業管理壓力大,標準化難以兼顧。
品牌擴張,如何維持品牌質量與價值的統一性,對于餐飲企業來說,本身就是一大難題。
如果擴張的腳步太快,企業在管理方面壓力很大,對品牌標準化的把握將會更難。
總之,對于餐飲企業來說,這三大挑戰是阻礙其進一步擴張的瓶頸。對于企業的戰略制定、團隊管理、資源分配等都提出了考驗。
所以,并不是所有企業都適合做多品牌運營。筷玩思維研究認為,想要成功實現多品牌運營,餐飲企業至少要具備兩方面能力。
首先,企業內部必須要做好充分準備,在戰略制定上,必須要有清晰明確的思路;
其次,要有雄厚資金做后盾,所以對于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來說,首要任務還是將主品牌做實做強。
57℃湘經過四年的發展,在進一步鞏固主品牌的基礎上,才開始新品牌計劃,所以對于想要打造多品牌的餐飲企業來說,首先要問的是主品牌是否已經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其次,擴張腳步也不宜太快。
57℃湘從五個維度去打造核心競爭力
對于多品牌經營,汪崢嶸認為是一個持續創新的過程,并且在此基礎上,要做到極致。
12年的經營過程中,57℃湘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模式,筷玩思維從五個維度來具體解析。
維度一:品牌設計模型,要注重傳遞明確期待和打造符號記憶。
在新品牌的設計過程中,始終圍繞顧客需求。汪崢嶸將顧客的消費過程,分為三個時間和空間,即顧客到店前、店中和離店后。
在顧客到店前,品牌能夠傳達的明確期待是什么,換句話說,賣點是什么。
比如,57℃湘鐵板燒,顧客明確期待是,鐵板燒型的湘菜;水貨,給顧客的期待是,全國首家無餐具餐廳;魚樂水產,給顧客的期待是,來自寶島臺灣御廚的手藝,一定要喝湯的魚火鍋。
顧客到店后,企業需要考慮有什么東西能夠打動他,留下強烈印象。
比如57℃湘鐵板燒現場制作,顧客可以DIY,其中銅鑼燒已經玩出了三百多個花樣;水貨品牌,猶如海底一般的就餐氛圍,會給顧客帶來驚喜;魚樂水產,店內臺灣氛圍打造得足夠濃,讓顧客有置身臺灣的感受。
顧客離店后,企業要考慮顧客能傳播出去的是什么,也就是顧客形成了什么樣的符號性記憶。
57℃湘最有名的是會跳舞的炒手(57℃湘對廚師的特稱);魚樂水產的符號記憶則落在產品上面,很薄很嫩的魚片在下鍋六秒之后就能享用、現場炒制的飄香的沙茶醬、現場打制的魚丸等。
維度二:高頻率的創新需要雄厚的技術儲備。
為了支撐起高頻率的創新,57℃湘專門成立了研發平臺,建設雄厚的技術實力。
在平臺成立之后,推出的第一個品牌“燜燒客”,其賣點是全國獨創的立體式雙鍋結構,讓顧客在吃得香的基礎上,有好的營養搭配。
另外,即將推出的第二個品牌“吃飯皇帝大”,用國際化視野去再現土家族的魅力。
團隊通過一個月的時間整理出土家族的五色,即綠、紅、黑、白、黃,用這五個色系來完成菜品、器皿等整體打造,并且結合土家族太陽味、泉水味、火焰味等五味,形成獨具特色的土家族飲食文化的品牌形象。
維度三:創新要從顧客的角度出發,避免自嗨。
對于創新來講,有時候會存在一個誤區,特別是有幾年餐飲經驗的從業者,會誤以為自我感覺、自己的經驗就是顧客的需求,其結果往往就是自嗨。所以在創新過程中,需要一個相對客觀的角度。
57℃湘非常注重用戶調研,每當要推出新品牌之前,要對顧客進行深入研究,對消費者的喜好、消費習慣進行大量數據收集和分析,在品牌正式推出之前還要進行十幾輪測試,不斷優化。
維度四:用現代工具和系統程序來加快人才培養速度。
57℃湘從創立第一家店開始,就編著了培訓教材,建立了一套人才培養標準化程序。57℃湘炒手培訓,需要經過8大類別共11項培訓,再經過12道關卡、80多項考核,但這個過程僅需21天。
目前,57℃湘的人才培訓結構,可以達到每年1000個炒手的培訓量,為57℃湘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維度五:建立和打造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對于餐飲企業來說,是解決一個團隊為何而戰的方向性問題,57℃湘打造企業文化分為三個方面。
首先,在57℃湘內部有這樣五句話:純真不偽、一直好奇、快樂為本、永遠熱情、相互成就。57℃湘的全體員工也以此來檢驗自身對行業的初心是不是一直沒有改變。
其次,57℃湘的愿景是成為優秀餐飲伙伴實現餐飲夢想的舞臺。不斷嘗試新品牌,也為57℃湘的優秀伙伴提供實現餐飲夢想的舞臺。57℃湘會讓不同類型的員工,去選擇自己喜歡并擅長的舞臺。
最后,57℃湘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使餐飲行業成為受人尊敬的行業,并且12年來始終堅持這一使命。
汪崢嶸說:“這條路還很漫長,但是在餐飲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未來一定會實現。”
PS:筷玩思維專注和深挖吃喝玩樂完整消費產業鏈。目前筷玩思維單篇文章全網分發平均PV已破10萬。歡迎創業者自薦或推薦吃喝玩樂消費產業鏈上的精英企業。
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8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