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上萬個合伙人”的瘋咖砍掉外送,咖啡O2O正陷入全線危機?

    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976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這年頭,“談O2O色變”,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了。
    曾經波瀾壯闊的融資燒錢、戰火硝煙的慘烈競爭跌宕起伏的劇情不斷刷新,臺前消費者與商戶只看到這一領域的熱鬧,幕后外送平臺卻冷暖自知。
    尤其在國內咖啡市場這個不大的圈子里。
    上周,內參旗下咖門曾報道過的一個咖啡品牌,宣布了自己O2O外送業務的“死亡”。

    ?餐飲老板內參 啡姐 發于上海

    1

    O2O外送,“風口”只是假象

    “即日起 ,關閉所有咖啡配送服務。”

    6月15日,那個曾希望用“上萬個合伙人重構咖啡產業鏈”的咖啡品牌瘋咖,在自己微信服務號上發出了一則推送,宣布其O2O外送模式的告別。

    又一個品牌告別了O2O外送模式

    就在3個月前,啡姐曾拜訪過這家企業。

    以為中小咖啡館服務為核心,一方面供給咖啡豆及輔料,幫助線下咖啡館給消費者提供產品;另一方面,通過微信服務號銷售自有品牌咖啡,由合作的中小咖啡館負責生產,為C端消費者提供咖啡外賣服務。

    彼時,在創始人沈謖峰看來,這種模式盤活了線下咖啡館的閑置資源,將創造可觀的消費增量,想象空間巨大。

    “今年6月份將達到300家,2年內在全國范圍實現一萬家。”

    可觀的消費增量,只存在于理想的商業模式里。

    短短3個月之后,當啡姐再次與沈謖峰對話,瘋咖對O2O外送商業模式進行了否定——

    “瘋咖做O2O外送過程中的困境,是行業共性的問題,繼續走下去很難成功,因為缺少直接存在的價值。”

    這個經過頂層設計、又不缺互聯網思維的咖啡品牌,經過1年多的O2O實踐,開始了“平靜而徹底”的轉型,瘋咖遭遇了什么,又看透了什么?

    2

    咖啡O2O模式失敗的3大原因

    “我們自己都被騙了,消費增量并不存在”

    按照瘋咖原來的模式,在整個咖啡交易環節中,它要掙的是咖啡館加工產品中,線上增量那部分。

    這是很多咖啡品牌做O2O外送的一個出發點——滿足另一種消費場景。

    場景需求固然存在,然而沈謖峰慢慢發現,這并不意味著能帶來新的消費增量。

    美好的設想只是一戳就破的泡泡

    “假設一家咖啡館可以賣出5萬元/月加工產品,我們原來希望通過online增加5000元,但其實這件事情我們自己都被騙了,沒有這5000元的增加。”

    也就是說,無論從消費群還是消費頻次上來說,這種模式挖掘的是咖啡館本身的日常顧客,瘋咖有心想與咖啡館一起做到5.5萬/月,卻只能掉入原本的5萬中發力。

    “說白了還是傳統咖啡的銷售通路,我們在跟一個大的咖啡市場做競爭,而基礎消費需求擺在那兒。”

    這樣的情況下,瘋咖要考慮的比線下咖啡館更多,損耗在增加,包裝耗材在增加,物流成本在增加,而用戶體驗感逐步降低。

    “戰線太長,細節太多,難度太大。”

    “O2O這種商業工具,我們已經采購不起了”

    如今,接觸過太多O2O外送相關服務的線下咖啡館,已經十分挑剔。

    當它們無法直觀看到合作模式的益處,成為“合伙人”的積極性就大大下降,何況彼此本就可能形成一種競爭與內耗。

    這種情況下,原本想進行資源整合的瘋咖,成本直線上升。

    燒錢換資源,不是誰都燒得起。

    在一則2015年10月的相關報道中,瘋咖已經在上海地區拓展了100家咖啡館作為“合伙人”,而之后的增速卻開始放緩,品牌植入咖啡館愈發舉步維艱。

    從咖啡館角度說,收取品牌的“場地租賃費”,說來也無可厚非。

    而擺在瘋咖面前的,不僅是商業構架被破壞,更現實的是一筆按月計算的高額費用——要知道,僅僅在大門上貼個帶品牌logo的“push”&“pull”提醒標識,就需要500元/月。

    “O2O不是商業模式,而是一種商業工具。我們已經采購不起了。”

    “品牌粘合性快要喪失到0”

    “我們做營銷的時候,用戶會大量下單,而一旦不做,就無法獲得下單。”

    沈謖峰發現,即便瘋咖在持續維護中,用戶的粘合性都無法呈現樂觀的數據反饋。

    曾有業內人士告訴啡姐,消費者對咖啡外賣平臺的態度普遍是——圖方便、怕麻煩、喜歡占便宜、沒有太大品牌忠誠度

    沈謖峰的判斷更加悲觀,“品牌本是抓取流量的工具,這已經不是一個品牌的世界了,對于用戶的粘合性幾乎快要降至0的地步。”

    誰方便選誰,誰便宜選誰,持久的忠誠是種奢望。

    如何抓取用戶?理想情況下,需要用戶的強需求、重復需求,且沒有其他競爭對象。

    而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那么還有一個辦法,花錢賺流量,獲取那片刻的歡愉。

    說白了,這是個需要長期被供養的模式——燒錢,持續燒錢。

    這不僅僅存在于咖啡行業中,看看隔段時間就熱鬧一回的租車領域,當滴滴快的終于拼到合并,準備坐擁千億級市場時,Uber的進入,又開啟了新一輪的流量大戰。

    3

    轉型發力F2B,“還是要解決深度鏈接問題”

    沈謖峰并不認為瘋咖之前的商業邏輯是一種錯誤,而是沒有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工作。

    “之前把種子種在了天上,現在要把土壤做好。”

    目前,瘋咖已經開始轉型——

    供應環節集中發力。F2B模式,去掉中間環節,對接廠牌與商戶,供應“所有與咖啡相關的原材料”,打造咖啡館一站式采購站。

    協助商戶優化產品。通過建立工廠與商戶間的暢通渠道,觸碰咖啡館開發力量有限、新品需求度高的痛點。

    互聯網分銷模式推進。微信招募“推客”,通過相關流程建立瘋咖的分銷微店,每次從推客入口售出商品即有返傭。

    互聯網分銷模式是一種很好的轉型之舉嗎?

    “我們發現現在有這樣一種傾向,未來五年市場商業模型的主流將是社交營銷,消費者將從‘我想要買什么東西,轉化成被引導買什么東西’。”

    基于朋友圈的傳播,店中店模式可快速復制,迅速擴展銷售渠道。

    在瘋咖最新的推送中,發布了其招募分銷合伙人的細則,舉例明示“微分銷三級返傭模式”。微信端進行分級分銷,其合規與否至今仍存在不小爭議,瘋咖此番是一步險招。

    另一個角度說,目前市場環境下,當用戶頻繁被一些微商暴力刷屏,能否獲得更廣泛的消費群體認可、回歸本質,考驗的是品牌初心和營運能力。

    —點擊下列關鍵詞,獲取更多內參干貨—

    讓傳菜員去做菜餐飲大數據怎么用品牌升級術

    品牌如何講故事 全球最忙星巴克|參中參

    餐飲上市潮|麥肯不再姓“洋”3個月扭虧

    人力成本降50%星巴克隱形福利海底撈導師

    統籌:劉曉紅|編輯:王艷艷|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3005.html

    (0)
    上一篇 2016年6月24日 05:44
    下一篇 2016年6月24日 07:5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