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854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內參評測小組第三輪測評瞄準了智能餐廳。 評測目標選擇了北京幾家各具特色的智能餐廳:主打智能機器人的順來福酒店,主打智能炒鍋的金百萬餐廳,鍋們主題餐廳,麥當勞未來智慧概念餐廳(Next),和主打智能餐桌的妙藍串吧。 讓我們來看看,智能餐廳的真實“智商”到底有多高?
?餐飲老板內參王建萍發于北京
評測規則如下:
通過百度搜索挑選排名靠前的北京地區5家熱門智能餐廳,測評小組成員分別前往店內進行全面體驗,并針對每項進行排名。
環境與智能化是否匹配?
妙藍串吧
藍色就是其主色調:門頭是藍色的,樓梯和前臺都綴滿了藍色的燈帶,餐廳的頂部也設計成藍色夜空的感覺,服務人員穿著的也是藍色T恤。餐廳里擺放的桌子:金屬的邊框,黑色的桌面上閃耀著藍色光芒——這就是傳說中的智能餐桌。
麥當勞未來智慧概念餐廳(Next)
門店色彩以灰紅的簡約風為主,更主張突出食物本身色彩,通透廚房和包間設計,使得格局更加開放。設置31個手機無線充電站,微信可一鍵登錄WIFI。
鍋們主題餐廳
店門旁擺了一整面墻的鍋,門口還有機器人。店內采用現代酒吧的裝修風格,以藍色調為主。店內上方也有鍋,上菜容器也是鍋,使用白色花樣燈管做隔斷,整體氛圍不錯。
金百萬
整體裝修采用金色白色,貴重金屬風格,餐廳格局明亮。
順來福
黃紅搭配偏陳舊,與機器人智能化程度不甚搭配
智能化程度有多高?
▼
妙藍串吧
妙藍串吧的智能餐桌將餐桌做變成平板電腦,提供娛樂,點餐和沖浪三大模塊應用。餐桌的點餐模塊,可實現遠程預定,排隊,點餐支付,客人點餐后,服務員通過微信看到客人的下單情況,從而上菜。
麥當勞未來智慧概念餐廳(Next)
點餐柜點餐,屏幕更大更清晰,可刷卡或微信支付;CYT(Creat Your Taste)漢堡只能由手機點餐。掃描桌上二維碼,服務人員會根據掃描信號定位,自動將餐品送到定位區域。
順來福
啟用6臺機器人上菜,機器人價格從2萬到25萬不等,員工設置從24名縮編至14人加6臺機器人;但機器人只給客人送瓜子花生等零食;
鍋們主題餐廳
機器人小美必須沿軌道上菜,所以只有一圈內的兩排座位可以提供機器人上菜,且必須提前預約。
金百萬
“智能炒鍋”實現將準成品倒在電飯鍋里加工成熟的最后一步操作。
是否增加門店吸引力?
▼
麥當勞未來智慧概念餐廳(Next)
重裝開業起,目測到店食客絡繹不絕,據說需要排隊個把小時。
順來福
2009年開店即引入機器人,大概有40%的顧客為機器人而來,特別是帶著小孩的客人。
妙藍串吧
淡季創造高營業額。下午4點多進店體驗,大概六點左右,店內基本坐滿;待下午6點多即將離開店面時,已經有人開始排隊。
鍋們主題餐廳
因為鍋們所在的凱德Mall翠微店多小孩、老人,主要是為了吸引兒童。
金百萬
評測小組成員隨機采訪了五桌顧客,有三桌(兩桌是家庭聚餐,一桌是一單獨男士)表示不知道有準成品菜單
顧客體驗滿意度?
▼
麥當勞未來智慧概念餐廳(Next)
CYT(Creat Your Taste)漢堡吸引顧客;點餐柜點餐需要服務人員指導操作。
妙藍串吧
家人外出就餐,往往帶著孩子,孩子們在等餐時間熟練地在桌子上玩起游戲,少了幾分喧鬧。
順來福
主要吸引小孩子觸碰拍照。
鍋們主題餐廳
小朋友比較多,很喜歡跟它玩。
金百萬
隨機采訪的五桌顧客中,有一桌情侶表示之前吃過準成品,味道比廚師現做差很遠,再也不想吃了;還有一桌是一位專門來吃準成品的女生,但表示失望,味道不好而且食材沒處理干凈。
是否節約人力成本?
▼
金百萬
全智能互聯網自主體驗的餐廳,有230平米。開業時,店里員工總共有48人,現在只有32人。一樓因為全智能化,使得服務員和廚師各減少4個。準成品基本是利用廚師的空閑時間加工制作的,可以使得人工最大化利用。
順來福
機器人均價3.5萬,有效節省了人力,原需要24名員工,使用機器人后,縮編至14人加6臺機器人,員工月薪三千多元,一年就能收回機器人成本,而機器人的使用年限是5年,還是相對合適的,充電6-8小時,使用3-5天,根據運動量而定。
鍋們主題餐廳
小美并沒有起到多大的節省人力的作用,重在給食客們提供好奇、新鮮感。
妙藍串吧
4人位的餐桌需要7800元。沒有節約人力成本。
麥當勞未來智慧概念餐廳(Next)
店內現有的大量優質服務人員隊伍和大量隱形設備加重了前期的運營成本,可能產生服務費。
|評述|
餐飲老板們在解讀“智能餐廳”這個命題時,通常會走向兩個方向:一是智能機器;二是系統智能。
智能機器方向的思路是,用智能機器人代替人工,用智能餐具代替傳統餐具;系統智能方向則是,創造排號預約,智能點餐及智能管理于一體的智能化系統。
這兩個方向看似不一,其實隨著智能化的發展,必然走向統一。
目前來看,餐廳引入的智能機器人本身的智能化程度比較低,只能按照控制完成一些非常簡單的服務動作,其能代替人工的功能相應比較弱,因此并不能理想化地實現降低人工勞動的要求。智能機器人更多的角色意義只是一個噱頭。
不顧及用戶體驗而一廂情愿智能化,其實是走向了本末倒置的誤區。
智能點餐,雖然簡單便捷,減少了排隊和取材時間,但手機點餐的操作可能帶來一部分人不習慣或反感,大部分餐廳都選擇智能點餐和傳統點餐相結合的點餐方式。
智能餐廳需要完成從訂餐,等位,點菜,支付,營銷,會員管理等功能在內的系統整合,并形成自己O2O業務平臺。如何通過智能系統實現更有效的資源調度,更成功的點菜推薦,以更低的價格實現更好的服務,是當下的智能餐廳需要解決的三個核心問題。
統籌:張琳娟|編輯:閆太然|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iyanran
申請大食貸請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3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