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810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走進峨眉,提起美食,當地人都會熱絡的告訴你:峨眉最美味當屬榮生家那碗倔強的蘿卜湯。 說倔強原因有三: 不做廣告,生意火爆。 不賣服務,客流不斷。 搬家不打招呼,食客依然如故。
沿著峨眉市名山大道一路向南,晴朗的天空下,兩旁靜默的村莊若隱若現,這是通往著名景區峨眉山的必經之路。
沿途偶爾能見到幾個經營的店鋪,都在車窗外一閃而過。并不在鬧市區的地理位置,想來通常是沒有大紅大熱的名店吧?
其實不然,再往前走,就在馬路橋附近,秀美的峨眉風景近在眼前,呼吸一口窗外的空氣,都帶有絲絲的甜。
轉眼,榮生蘿卜湯店就在轉角處,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這是家大堂寬敞的店,大店沒有門,沒有包間,店內的情況一目了然。裝修樸實,人頭攢動,約莫70張桌椅擺滿了整個大堂。
榮生蘿卜湯飯店
下午2點,店內依然客源不斷。眾人圍坐一起,吃得好不熱鬧。服務員不多,周旋在每個餐桌前,忙得不亦樂乎。仔細看,每個桌上必有一盆蘿卜湯。
嚯!又一個純純的好店。
忙活在大堂招呼到店客人的,正是榮生蘿卜湯店的老板娘向淑華。
向淑華說,店里主打蘿卜湯,這湯可是婆婆的拿手絕活。先前自家人天天吃,總覺得吃不夠,拿出來做生意,給當地的食客吃,就這么火了。
蘿卜肘子湯
就在店里,向淑華的婆婆鞠淑君總也閑不住,因為年齡大了,剛從后廚退出來,換到前廳做做雜事。
這位60多歲的老太太,看上起很富態,靦腆不多話。聊起開店初期,剛說了開頭,老太太不覺紅了眼。
鞠淑君的家就在周邊農村,當年,老實的她嫁給了一位下鄉的知青。
老伴是位知識分子,那個年月,上山下鄉的知青沒有生活來源,他們的幾個孩子相繼出生,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家人的溫飽問題都開始變得困難起來,鞠淑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鞠淑君是個地道的農村婦女,十里八村都知道她做飯很好吃。家人也總饞她做的那碗蘿卜湯。
在市場經濟剛剛復蘇的八十年代,鞠淑君決定開店,就賣蘿卜湯。因為家境貧困,鞠淑君開始為開店的錢而犯愁,不知踏破了多少鄉親家的門坎,吃了多少閉門羹。錢一分沒借到。
要生活,就得學會豁出去。
沒借到錢,鞠淑君與老板商量后,拿出了壓箱底的修房子錢,領著一大家子人在村口的馬路邊開店了,那年是1981年。
鞠淑君說:“老天總把磨難安排在前面,趟過去,就會越來越好。”
蘿卜湯在峨眉開始出名。
來吃蘿卜湯的人越來越多,但是過慣窮日子的鞠淑君依然開源節流。除了自家親戚幫忙,不愿意多請更多的工人,她希望把更多的錢投入到菜品上。
于是帶有鄉土特色的鹵菜等一些列美食相繼出爐,引來贊嘆聲一片。
臘肉、炒野菜和峨眉山雪魔芋炒肉
榮生蘿卜湯出名了,靠的是口碑相傳。時常有市場推廣的業務員跑來店里找他們宣傳,都被一一拒絕。
2001年,因為房屋拆遷榮生蘿卜湯店不得不搬家,2013年,因為同樣原因,他們再次搬家。
鞠淑君就是那么倔強,沒有貼告示,沒有打廣告,食客們總是追尋他們的腳步,趕來喝湯。
這碗倔強的蘿卜湯在峨眉扎根了。
現在做蘿卜湯的事交給了鞠淑君的小兒子李雪松負責,他總是每天早早趕到店里開始做湯,肘子和蘿卜搭配30多年不曾改變。
肘子+蘿卜,30年不變老搭檔
早起開門做生意,一鍋鍋上好的蘿卜湯就在那候著了。在榮生吃蘿卜湯,這邊點上,那邊就能上桌。這也是讓食客們頗為稱贊的秒上菜速度。
李雪松對母親傳承下來的蘿卜湯做法,把握得非常好。
這碗湯看上去清湯白水,是用新鮮豬骨和豬膀熬成鮮湯后,再放入蘿卜。燉湯的蘿卜是峨眉山龍池特產蘿卜,味道清甜脆爽,沒有筋絡,燉后,吃起來沒有渣。
與蘿卜湯一起的絕配就是被食客們津津樂道的泡筍。這種筍也是來自峨眉山的新鮮竹筍,泡入自制的鹽水中,清爽、鮮嫩,還有開胃功效。與蘿卜湯相輔相成,一葷一素,一綠一白,堪稱家常菜中一絕。
泡筍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大冷天吃蘿卜湯是再合適不過的事了。
一盆蘿卜湯上桌,只見盆中有大塊的滾刀蘿卜塊,大塊肉,肥瘦相間;湯色白,有濃稠感,表面撒有青頭,只是看賣相,就讓人口水直流。
下口嘗來,肉極香鮮順口,肥而不膩,入口即化。再嘗白蘿卜塊,有肉鮮香,滋味沁潤,軟糯滑美,大口咀嚼,口頰溢香。鮮湯下肚,潤口、潤胃、潤心肺。
如果再配上店里特制的蘸水吃塊蘿卜,那感覺就是另一番滋味了。
在榮生吃蘿卜湯,蘿卜和湯可以無限續碗,絕對管飽。
下午兩點多,飯點已過,眼見廚房門口一位身穿廚師工作服的中年男人,一個人站在那里,有些發呆。他就是李雪松。
閑下來的李雪松時常會這樣端望一會兒自己的店。
與李雪松聊天,他有些害羞,說起自家的蘿卜湯,他低頭笑了:“這都是我母親的功勞,我們都是跟著母親學呢。現在她年齡大了,也該歇歇了。所以我就幫她盯著廚房唄。”
李雪松說,只要得空他就會出去學習,提高廚藝,盡量增添食譜上的美味。
聊起未來,眼前這個憨厚的男人顯得特別淡然,倔勁十足:
“我沒有想過把我的店做得多大,多出名。我們做的蘿卜湯就是做給當地人吃的,我們不想走出峨眉,不想出名全國。就想老老實實守在家鄉,家鄉的人喜歡吃,這就足夠了。”
李雪松的話很實在,乍聽讓人不知該如何接茬。
只是,短暫的停頓后,在場的人都為李松雪的倔強,笑了。
來源:好食記|作者:孫巖巖
統籌:劉曉紅|編輯:閆太然|視覺:陳曉月
申請大食貸請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4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