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790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姚振華的“賣菜郎”身份、年輕的田樸珺小姐,以及王石的“你不夠格”,這些具有身份沖突和社會結構矛盾的詞語,使原本清晰的資本較量,淪為八卦,是非反而模糊了。 而寶能之前已成華僑城集團第二大股東,萬科并非第一道菜… … 內參不趟這渾水,我們來說說王石提到的“資格”。這個資格,其實是兩部分:一是格局,二是格調。
? 餐飲老板內參 王新磊 發于北京
“資格”是一個價值認同,而不是金錢量變的結果
姚振華跟王石聊了自己的“發家史”后,王石反應有點兒過激了。王石擔心,因寶能信用不夠,可能毀掉萬科品牌信用。
王石主要從兩點表示了“不歡迎”:1、你信用不夠;2、你太冒險了。
王石的擔心可能沒有錯。“賣菜郎”的發家史,連很多記者都在文章中表述“神秘的寶能集團”、“神秘的掌門人姚振華”。
因此,縱然賣菜郎有400億,雙方缺少的,根本不是財富的對話,而是價值認同。
有句話說,資本沒有道德,但資本背后的人不能沒有。比如王石,在中國企業家中,第一個提出“不行賄”。
在紀念《南方周末》創刊25周年的系列活動中,王石有了企業家、登山家之后的第三個標簽:不行賄者王石。
直到今年,馬云就任浙商總會會長時,才又一次發出倡議:“我希望浙商永遠不參與任何行賄。”
這對餐飲老板們最有價值的啟示就是:
爆發戶的時代已經過了。用金錢砸不進“貴圈”,“跪舔”擠不進“貴圈”,要成為貴圈的朋友,一是企業有價值觀;二是企業家要有價值觀。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格局:企業家是一個社會秩序的建設者
王石和他的萬科,引領行業。
在行業內,王石跟房地產行業“志友”,搞了中城聯盟,他是首任輪值主席。多年后,王石說:中國80%的綠色建筑是中城聯盟建設的。
王石和他的萬科,也引導行業。
在房價高漲時,王石向行業喊話:房產商的責任就是不追求高額利潤,更不要追求暴利。
他“敦敦教誨”:“開發商,除了要給消費者提供滿意產品外,還應肩負企業公民的責任”。
所以,王石游學美國回來,他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為EMBA的學生講契約精神的課程。
這讓我想到之前的一篇網文,說當前中國是一個“互害社會”:做食品的濫用添加劑害人;做工程的用劣質工程害人;庸醫濫用抗生素……最后,害別人者又被別人加害。
因此,借用媒體評價:王石無論是發展個人興趣,還是參與公共事務,都在以超前的國際化視野,引領中國企業家邁入新的階段。
這也正是未來餐飲企業家的路徑和方向,就是格局不在企業,而在社會。
未來,一個企業家獲取發言權,不再取決于財富多少,而是取決于價值認同:誰能引領行業“食品安全標準化”、“廚房操作透明化”,誰能在發展企業時推動社會公益……
格調:實踐企業家的精神
有人認為,王石看不起賣菜的,我不敢茍同。王石對賣水果的褚時健就佩服的“五體投地”。
我看到有一篇文章,王石帶著56個企業家朋友去“朝圣”種褚橙的褚時健。
他們從北京到昆明是三小時飛機,從昆明到玉溪是一小時車程,從玉溪到戛灑鎮又是三小時,最后又開半小時車,才到褚橙基地。
這已經是王石第五次拜訪褚時健。
王石為什么這么做?他認同褚時健身上的“精神”。
2013年4月,亞布力論壇美中企業家圓桌會議在紐約召開。
王石參會后再次感慨,“中國民營企業家專程到美國學習什么呢?過去學習如何賺錢的方法、技巧,現在更著重的是美國的企業家精神,這種精神不僅是不斷開拓創新的意念,更重要的是對社會責任的擔當。”
而王石提出,萬科要籌建民辦非營利性質的萬科兒童醫院,先后在上海、廣州和深圳成立3所。醫院的原則是,既給窮人看病,也給富人看病,把給富人看病賺來的錢支持窮人看病。
不僅如此。王石倡導的“全球環保的公益基金會”,這更是中國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即便是在高度國際化的香港,包括邵逸夫、李嘉誠等在內的大企業家,始終未曾以國際化視野走出去。而中國大陸的企業家就更沒有具備如此視野和格局的了。
有人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要混。但是,財富只能讓你擠進圈子,能不能成為“圈中人”還要拼人品、思想和價值觀。
比如褚時健,遠在哀牢山,卻成為“影響企業家的企業家”。而餐飲老板們不缺乏匠心,缺乏的是格局和格調。
來源:餐飲王道
統籌:劉曉紅
編輯:閆太然
視覺:陳曉月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4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