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772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在中國的企業里,最“危險”的人有三種: 一是企業老板,二是關鍵崗位的人;三是領導的親信。 他們要么掌握企業命運的方向盤,要么把控人、財、物的生殺大權,要么直接影響企業內部的氣場和生態。 對于這三種最“危險”的人,王品在11條“憲法”中,用了5個“天條”來約束,并以苛刻的執行,牢牢地管理住了他們。
? 餐飲老板內參 王新磊 發于上海
先來看看餐飲企業中這三種人的危險指數。
餐飲企業中,這個關鍵崗位,大多跟錢和物有關。比如采購經理,會有多種方式向供貨商索賄。“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還是餐企買單。
對于餐企來說,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隨著企業做大,僅僅依靠親信已經不行了,甚至有時親信更加肆無忌憚。
這個親信,比如親戚朋友。中國的很多企業,正是因為這種親信多了,才把企業搞得繁雜,效率低下。最終,要么堵塞了員工上升通道,要么加大管理成本。
企業就是一個小王國。在這個王國里,老板擁有絕對的權力,普遍缺少自我約束機制。在這些企業,最危險的就是老板。
特別是那些強勢的老板,大家都恭維他,而公司決策取決于老板的喜好。這就往往會造成一些決策是老板一意孤行。太多企業失敗的案例,都是因為老板的一意孤行,帶給企業滅頂之災。
一個天條鞭打關鍵崗位人員,守護“透明干凈”的外部環境
這是王品的第一條“天條”,看似很小的事,但是曾有人以身試法。曾有一員工去其他公司辦事,接受了對方員工贈送的一袋牛肉干而被開除。
不僅如此。即使合作方提出贈送禮品,被員工拒收,員工也要填寫“誠實政策回報單”。
王品集團公關經理Elaine對內參君說起發生在她自己身上的事情。
中秋節之前,她的朋友定制了一款產品,要作為中秋小禮物,贈送給她和王品集團的趙總品鑒。
她馬上回復對方:因為公司規定不可收取任何禮物,所以請千萬不要寄出,否則她還要安排寄回。對于這份心意表示了感謝,并告知也會轉告趙總他們的好意。
然而,當她將此事及時微信告訴了趙總。本以為這事就到此結束了,沒想到收到趙總的回復:“你第一時間匯報給我是對的,但你還是要填寫一張‘誠實政策回報單’給到我簽字,然后給到總經理、執行長和董事長簽字。”
正是這種“不講人情”的嚴刑峻法,為王品創造了“簡單透明”的企業文化。
與王品有過合作的供應商,都非常清楚了解王品的這一條規定。也因為這樣,供應商就可以安心的給到王品最好的貨和最優惠的價格,不用考慮還要留出一部分的費用作為交際費和回扣。
因為干凈、簡單、透明,王品拿到了更多質優價低的產品。王品通過這項憲法也可以讓公司利益最大化。
這些利益的受益者除了股東,也是公司所有同仁的。這才有了王品每個月都會拿出盈利的33%作為營運獎金分享給所有同仁。
海底撈就有一條規定:不得接受任何供貨商的宴請,但可以請供貨商吃飯,費用全部報銷。如此做法,如出一轍。
兩個天條“屏蔽”領導的親信
領導親信“染指”的途徑有兩個:一是進入企業;二是在局外做關聯交易。《王品憲法》用兩個“天條”,把這兩個路都堵死了。
這條規定適用于包括戴勝益、陳正輝兩位創始人在內的所有人,而且兩位創始人嚴格執行。
戴勝益說,既然我們的子女、親屬都無法進入王品,王品未來的接班人必然是團隊里的優秀人才,這給所有的管理層人員吃了一顆定心丸,他們清楚只要自己有能力將來就有機會。
《王品憲法》第三條又規定:公司不得與同仁(同事)的親戚作買賣交易或業務往來。
這兩個天條,就是約束“有權的人”。
王品創始人戴勝益認為:全公司誰最可能掏空公司?——有權的人。
這個機制就是要將這個可能性堵死。在王品,萬一出現因不了解情況而誤向員工親戚采購的事情,相關款項也必須由當事員工支付,創始人戴勝益便曾為此支付過8萬元。
兩個天條約束權力的欲望
人一旦成功,就會有欲望膨脹。而貪婪的心,又會讓人冒險。這些人性的弱點,制造了很多企業悲劇。
比如此前,北方地區,一家規模僅次于好利來的烘焙企業,從無到有經營了18年的企業轟然倒下。老板在公開信中就坦承:“自己錯誤的決策,高負債經營把公司帶入了深淵。”
比如最近,福州的一丁集團“全國瘋狂開店,燒錢燒出天坑,年銷56億巨無霸一夜猝死”。老板在“跑路之前”反思了三點:第一、永遠不要跟銀行借錢;第二、永遠不要向民間借貸;第三、量力而行。
其實,一丁集團真正的死因是死于老板的欲望。
一丁集團也是有格局有追求的企業家,“不抽不喝不嫖不養小三,也不怎么陪老婆孩子,平均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但是他的心太大了,他要改變零售的業態,一口氣在全國開十幾家智能生活體驗館……
當前的餐飲業,正在復制這種瘋狂:有的高喊,要開出兩千家;有的叫囂,要搞出兩萬家。
這讓小編想到一個牛逼的人——秦武王贏蕩,這個蠢貨身高體壯,勇武好戰,但智商是硬傷——不好好當秦王,卻跟別人比拼大鼎,結果兩目出血,折斷脛骨,最終因流血過多,氣絕而亡,時年23歲。
不作死,就不會死。而王品,卻用2條“天條”把決策人的權力裝進了“籠子里”。
現金流對企業來講意味著生死存亡,對外借債的金額不超過30%保證了企業正常的現金流,即使發展慢一點也在所不惜。
這是公司董事長對員工的承諾,也是對自己投資沖動的自我約束。
而《王品憲法》第六條,又把企業的發展方向“約束”在了餐飲業。
像王品這樣的企業,一旦有了品牌和影響力,各種機會隨之而來。王品的自我約束是:專注于餐飲事業,不做本業外的投資。
現在外界的誘惑和賺錢的機會很多,守得住本業,就是最持久的生意。
《王品憲法》管住了“最危險的人”,企業自身也形成了一種“透明干凈”的企業變化率。在王品,無需考慮做人,只需認真做事。
有不少員工離開王品后,又選擇了回歸,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在其他公司很難適應那種勾心斗角的企業文化。
王品現任董事長陳正輝曾經問一位從一家很不錯的公司跳槽到王品的高級主管,究竟是什么吸引他來這里,那位主管舉出了王品的三項政策:非親條款、關系人交易條款、財務透明。
陳正輝認可他的觀點:“如果能做到這三點,基本上就是一家真正的‘大家的公司’,大家可以放心投錢進去當股東,而不會害怕公司會被少數人掏空。”
據統計,王品的員工流動率僅為5%,店長、主廚及以上管理層員工的流動率更是低于1%,與人員流動率居高不下的行業現狀形成鮮明對比。2013年,在臺灣《天下雜志》評出的“臺灣大學生最向往的1000家企業”中,王品超越統一、谷歌等知名企業,位居榜首。
統籌:劉曉紅
編輯:閆太然
視覺:陳曉月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