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564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評論
解決問題的根本是什么?也許不是大刀闊斧,不是顛覆以往,而是找準問題的關鍵。顯然,麥當勞、肯德基就處于這樣一個階段。文章輕描淡寫的說明了快餐巨頭的窘境,也輕描淡寫的說出了解決辦法的關鍵。
從客戶出發總是沒有錯的,客戶的改變不會是裂變。潛移默化的改變就需要用潛移默化的手段解決。
2014年以及2015年開年,對國際洋快餐巨頭肯德基和麥當勞而言并不好過。今年一季度,麥當勞在亞洲、中東以及非洲市場,同店銷售降幅達8.3%;而肯德基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額下降14%。之后更延伸出了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麥當勞要關閉部分門店“止血”以拉升業績。
肯德基和麥當勞此種境況的出現,可以找出很多理由,比如說去年經濟環境疲軟,或者是受去年食品安全事件影響。但如從深層次刨根問底,我們能發現現在肯德基和麥當勞的境況十分微妙。
遙想當年,肯德基和麥當勞基本都是每個商圈吸引人流的王牌,門店開業所引爆的超高人流讓人羨慕。肯德基爺爺的笑容總是那么慈祥,麥當勞叔叔那個紅色的大嘴巴總是那么歡樂。小孩子們總會為能讓爸媽帶去吃上一個漢堡、喝上一杯可樂而承諾努力考一百分;也總會認為能吃到美國食品是多么高大上的事。
然而現在,隨著兩大巨頭門店的不斷擴張,當年的神秘感、稀缺感、驚喜感消失了。如今肯德基在中國華麗麗地超過4800家店,而麥當勞門店雖然稍遜一籌,也超過了2000家。他們賴以生存的純正美國文化被現在的消費者慢慢淡化了。
此外,麥當勞、肯德基還遇到了眾多“隱形”的搶客者。受國家打擊三公消費的影響,餐飲市場個性化、特色化的進程讓我們始料不及,給消費者創造了太多驚喜。比如專做烤魚、烤串的可以做成一家連鎖;單靠榴蓮酥或榴蓮蛋糕一款特色產品,也可以在餐飲市場闖出點名堂。漢堡、可樂也變成了只是特色餐飲之一。
再者,花三四十塊,能喝到一杯可樂、吃到一個巨無霸和一塊烤翅,但現在花同樣的價格,可以好好坐在一個環境、格調、口味都不錯,還能點菜吃的餐廳。這種消費的轉向,對肯德基、麥當勞原有的消費群是個極大誘惑。
如果從這些原因來分析,肯德基和麥當勞在中國市場遭遇業績下滑的壓力,就很好理解了。他們如何才能重新給中國消費者創造驚喜?
在過去一年,無論肯德基還是麥當勞,都不斷升級門店,讓門店更現代,甚至會因應不同商圈推不同風格的門店;越來越多非漢堡、可樂的產品出現在餐牌上,比如麥當勞賣起了飯,肯德基在年初賣咖啡之后最近還開賣涼茶。
不過對這些多元化產品,并沒有使窘境好轉。畢竟消費者對每一個餐飲品牌都會有固有的消費認知。比如要吃漢堡,消費者會到肯德基、麥當勞,即便真功夫推出漢堡,消費者估計也不會將其作為首選。而其他本土化氣息濃重的產品,要引起消費者共鳴,顯然不是那么簡單的事。
麥當勞叔叔、肯德基爺爺要再造驚喜,不是上面這些簡單的一個點一個點的策略就能解決的。它需要依托的是一個面上的概念:如何進行整體品牌的創新。在這個創新過程中,不得不提的一點是,無論怎么變,麥當勞、肯德基的“漢堡”基因和美國文化依然會是品牌的安身立命之本。
本周一晚間,麥當勞宣布要將全球業務架構大重組。在重組之下,麥當勞“悄悄”拋出了要將麥當勞塑造成現代、銳意進取的漢堡公司。沒有任何疑問,麥當勞依然認為“漢堡公司”是麥當勞的金身。
那么如何才能現代、如何才能銳意進取?萬變不離其宗,更好適應消費者需求永不會過時。這可以讓麥當勞、肯德基作很多延伸的思考,比如能否讓消費者就餐時更便利、是否可以考慮增強消費者對品牌建設和創新的參與感等等。
作者:黃麗嫦
來源:南方都市報
編輯:內參小然君
金文濤
金果牧場燒烤創始人CEO
————————————————-
每天感謝一位讀者,內參君因您傲嬌!
加內參君本人微信 neicanjun
入全國餐友匯交流群;
回復 目錄 看往期精彩內參;
尋求 報道與合作 加內參小秘書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6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