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店悄悄回歸,小而美餐飲過時了嗎?

    掃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刻報名

    1747 期

    今年以來,餐飲界掀起了一波開大店的浪潮,呷哺呷哺、星巴克等行業大佬都開起了千平米的大店,“小而美”過時了嗎?


    ◎ 餐飲老板內參 燕子

    從火鍋、正餐,到小吃
    他們的店都越開越大

    曾經追求小而美的餐飲業,大店正在悄悄回歸。

    就在前幾天,奈雪的茶在上海雙店齊開,其中包括一間獨棟、兩層小樓的店面。

    從一開始,奈雪的茶就重新定義了奶茶店,面積不再是檔口大小,而增加了更多體驗的空間。這一股風,眾多飲品品牌都在追趕,如今的奶茶、茶飲,店面都越開越大。

    今年6月6日,CoCo在鄭州新開了一家240平米的店面,而山東淄博大潤發店,有300平左右。

    在其他領域,不管是火鍋、正餐、小吃,我們熟悉的很多品牌,都悄悄開起了大店。

    旺順閣不論主品牌,還是新推的徽菜品牌“披云徽宴”,新開店面積都在500-700平米之間,位置好的面積超千平米。

    4月,呷哺呷哺在武漢新開一家面積最大的店鋪,上千平米,可同時容納近300人用餐。

    曾經以60平米做到極致效率的云味館,目前新開的店面集中在80—150平米。“我們在謹慎而樂觀地嘗試稍微大一些的店。”云味館創始人遲煥濤對內參君說。

    賣鹵制品的獅頭牌鹵味研究所,新開的大店約400平米,開業后營業狀況高過預期。

    大店風潮來了?“小而美”過時了嗎?內參君采訪了呷哺呷哺、云味館、西少爺等品牌,發現經過了情懷、產品、外賣、新零售之后,大店的體驗感,重新被擺上了餐飲品牌的案頭。

    開大店還是開小店?

    – ? –

    呷哺呷哺

    未來會開大、中、小不同面積

    呷哺呷哺董事長賀光啟說,今年4月在武漢新開的千平旗艦店是呷哺自身的升級版。有了大店模式的嘗試后,呷哺呷哺會在全國各大省市縣開出不同規模的門店。

    “今年呷哺新開店鋪數量不會低于去年。”賀光啟說,在各地新開店鋪會有大、中、小不同面積。

    據了解,呷哺大中小店的面積分別為800~1000平米、500平米和250平米左右。開大店還是中型店主要取決于市場容量,對大店的占比也沒有規定。

    知情人士告訴內參君,呷哺呷哺在武漢的大店周圍高校眾多,大學生顧客群體足夠多,相當于一個小火鍋食堂,是大學食堂的一個補充。“但如果在北京的某一個Shoppingmall的地下一層,可能只能開一個小店。”

    – ? –

    CoCo

    每開10-20家小店,開一家200平大店

    CoCo進軍大陸11年,已經開出了2000多家門店。一直以來,都是以十幾平米“檔口店“形象示人。

    去年開始,CoCo100平米左右的大店進入市場,今年開到了200平米以上。

    內參君了解到,這主要是因為隨著新茶飲品牌的涌現,重空間、做體驗的茶飲品牌門店越來越有品質感。對CoCo來說,將空間做大、把產品線變得豐富,升級是大勢所趨。

    “以后會每開10-20家小店,就開1家200平米以上的形象體驗店。不會在全國立馬開出很多大店,而是先在一個城市做試點,轉型成功之后,才會全國大面積推廣。”CoCo都可區域負責人表示。

    – ? –

    云味館

    謹慎地嘗試大店,先從減主食加小食開始

    云味館創始人遲煥濤說,隨著購物中心里餐飲的崛起和消費升級,一些品牌越來越傾向于開大店,因為大店的體驗感更強,對顧客更有黏性

    他們也在謹慎而樂觀地嘗試稍微大一些的店,但是沒有一下子做大,因為基因不一定適合。但現在做小店的時候,也已經改變了邏輯,主食砍掉了差不多一半,同時增加了小吃和飲品的占比,達到30%-40%。

    “我們是先改變邏輯,然后逐步嘗試加大面積。”遲煥濤說,不一定非要開大店,每個企業根據自己的需要,比如小吃店或者快餐屬性的街鋪店就沒必要開大店。

    -?-

    72街

    門店升級、模式升級,提升品牌價值

    中式快餐品牌72街于5月底新開出了3.0店面——旗艦店72街CHEF,無論從店面還是模式都顯著區別于之前的店鋪。

    首先,開放式廚房,大廚現炒,顧客可以一邊自選菜品,一邊觀賞廚師做菜;其次,在模式上,顧客可以自選自取,稱重計費;餐廳環境也進行了全面改造,強調空間的舒適性和私密性。

    每個座位的占地面積加大,提供更多軟包座位,采用點光源,增加免費 WIFI、USB 接口和手機支架。為了讓消費者吃得更舒服,“在這里看一場球賽也無妨”,72街總裁周明說。

    業內總結說這是在用做正餐之道來做快餐,對于用餐舒適度的提高很明顯。

    -?-

    西少爺

    大店小店都開,看選址區域的市場需求

    西少爺門店面積基本在80-150平米之間。創始人孟兵說,開大店還是小店,這要看這個地區的需求量,“比如,如果這個地區我們預估需求很大,就開的大一些,我們最大的店是200平米,最小的是四五十平米,所以我們的彈性比較大。”

    西少爺還有另外一種模型,就是20平米的外帶店,比如位于中關村大街上的店面。“這種模型特別好,但需求很大的位置開這種店就很浪費,因為它的收入可以提高好幾倍,但這種模型產能就會受限。”

    -?-

    豆撈坊潮汕牛肉火鍋

    有潛力的地段,能支撐就開大店

    豆撈坊潮汕牛肉火鍋創始人苑嘉益說,小店管理方便、投資小、 但聚客能力不如大店;大店不好管理, 考驗店長的管理能力。

    “一個能力普通的店長就能經營一家小店, 大店不僅店長能力要全面, 管理體系也要健全, 因為人多、 事多、要靠體系來管。”苑嘉益如此分析。

    豆撈坊潮汕牛肉火鍋自身是比較傾向于400-500多平米的店,有比較好的或有潛力的地段也可以考慮開800-1000平米的旗艦店,目前大店和小店的比例是1:4左右。“企業發展階段不同、 經營理念不同、 團隊成熟度也不同,對大小店的需求也不同,主要看勢能能不能支撐起來大店。”

    -?-

    獅牌鹵味研究所

    三種門店模型對應不同消費場景

    獅牌鹵味研究所的店面分為三種:小型店(30平米)稱為“鹵急送”,外賣占比大;中型店(不超過200平米)稱為“鹵飯科”;大店(大約400 平米)稱為“打冷科”。

    三種門店模型對應不同消費場景。

    新開的400平米大店,主要用于形象展示,為了提升品牌調性。除了常規菜品,還專門設計了酒水菜單,粉鵝肝、巨鵝翼等可以搭配店里的威士忌食用,讓顧客像吃法餐一樣吃鹵味。

    其他的設計,包括現場食材陳列等,無一不是為了增加體驗感。

    體驗強勢回歸

    綜上,內參君發現,并不是說“小而美”過時了,其實每個品牌對大小店都有自己的考慮和打算。但有一個觀點卻是一致的,那就是他們都在強調體驗感

    就像原北京美大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總裁王朝龍說,星巴克的大店就是增加體驗感,提高品牌勢能。

    而喜茶也表示,在可承受范圍內,希望開更大的空間,給用戶更好的體驗。

    對餐飲消費的主力軍90后、00后來說,用餐不再為了飽腹,而是要社交、娛樂、取悅自己等多維度的體驗需求,所以品牌get到這樣的變化,包括呷哺呷哺等快時尚餐飲品牌在內,都逐漸向著“輕正餐”化邁進——比傳統快餐隆重一分,又比正餐輕松一點。

    據內參君了解,背后也有業績承壓的原因,外賣的崛起和購物中心正餐增多,很多快餐品牌的生意被分流嚴重,開大店是為了利用“增強體驗”這張牌提振生意。

    大店潮到來,也預示著,餐飲業正在從服務主義,向體驗主義升級。

    ·end·

    輪值主編|孟北 視覺|尚冉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林依輪玩跨界|炒飯年收400萬|最強內容營銷

    海底撈燒烤|“百貨女王”厲玲|餐飲達沃斯

    連咖啡速度|云味館極致高效|小龍蝦“冰火兩重天”

    首席勾搭官1:13811864253(同微信)

    首席勾搭官2:18510797162(同微信)

    轉載原創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7758.html

    (0)
    上一篇 2018年7月30日 07:48
    下一篇 2018年7月30日 08:0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