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并星標☆,每天7:40準時閱讀餐飲經營好文
“編者按:
餐飲業容不下明星玩票。
作者|祥燎
來源|金錯刀(ID:ijincuodao)
編輯|Neo
餐飲市場這么大,怎么就沒明星餐廳的活路呢?
最近,黃磊和孟非合開的火鍋店“黃粱一孟”宣布閉店。不到兩年,真成黃粱一夢。
他倆開的火鍋店,落到這步田地,很是不該。
黃磊素有“黃小廚”的名號,對吃頗有講究,很令人期待;孟非雖然沒在吃這方面表現出天賦,但和黃磊一樣,雙商高、人緣好,資源豐富。
贏在起跑線,卻不能笑到最后,這是明星餐廳共同的魔咒,“黃粱一孟”終究沒能逃過。
說到底,明星又如何?高淘汰率的餐飲行業,容不下任何玩票的人!
管你什么明星,開餐廳九死一生
如果站在普通餐飲人的角度上看,明星餐廳就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典型——上來就把初期的流量問題解決了,怎么還說死就死呢?
2014 年 11 月,孟非的個人餐飲品牌“孟非的小面”在南京開業,郭德綱、黃健翔等名人前來捧場,引來大量食客,一度需要特警維持秩序。開業前一個月,顧客想進店吃碗 28 元的面,還要從黃牛那花 20 元買號。
就這勢頭,3 年時間,“小面”接連在全國開了 9 家分店,數錢數到手軟。
但好景不長,在社交平臺上,“價格貴”“不好吃”“不新鮮”“名不副實”等評語漸漸占了主流。目前,“小面”僅剩 1 家還在堅守…
同樣是在 2014 年,同樣是南京,韓寒參與投資了一家餐廳,叫“很高興遇見你”。餐廳的菜單和墻上,隨處可見韓寒元素,韓寒本人也偶爾現身餐廳,與粉絲合影。
打IP牌的效果奇好。開業當天,餐廳外千人排隊,蔚為壯觀。此后勢如破竹,巔峰時期在全國門店超過 60 家,作家韓寒成功晉升為餐飲大佬。
結果,也是沒躲過慘淡的命運。
去年 3 月,“很高興遇見你”武漢店被爆出鼠患嚴重,外表文青,內里骯臟。執法人員當場就對餐廳進行斷水斷電斷氣、停止營業的處理;今年 7 月,天津加盟店被起訴至地方法院,原因是拖欠員工工資,且根本聯系不到老板。
一片非議聲中,“很高興遇見你”的門店數,已不及 10 家。
明星餐廳的落寞,也不僅僅在這幾年,而是早有先例。只不過,后來者從不記教訓。
早在 2009 年,趙薇和郭德綱就相繼在北京三里屯開起了餐廳,一個叫“樂福”,一個叫“郭家菜”。
兩人各有拉客之道。趙薇常將自己的電影發布會、慶功宴,選擇在自家餐廳,反正上哪吃不是吃?王菲等圈內好友也曾被她拉來吃飯,噱頭十足;郭德綱則將餐廳裝修得極具中國特色,內部還搭建舞臺,定期安排相聲表演,熱鬧非凡。
到頭來,“樂福”餐廳堅持了不到 1 年。有報道稱,當時餐廳還欠下供應商 16 萬多元貨款;2013 年,“郭家菜”也黯然倒閉…
有名氣、資源,就能馳騁餐飲業?殊不知,將餐廳加速陷入死地的,往往就是明星光環。食客慕名而來,卻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而負面消息搭上明星,上熱搜是分分鐘的事。
明星開餐廳前,也許沒聽過一句話:別拿你的業余愛好,挑戰別人吃飯的專業。
不專業,名氣就是累贅!
根據美團發布的《中國餐飲報告 2018》的數據顯示,近兩年倒閉餐廳平均壽命 508 天, 2017 年關店數是開店數的 91.6%。
在高淘汰率的餐飲行業,明星餐廳自帶的那點流量,可謂無足輕重。真正的廝殺,是在供應鏈、管理、服務、菜品上,把它們做好,才有存活的可能。
一切生意的本質都是流量,但持續的流量不是平白無故來的。
一些明星餐廳認不清現實,明明專業能力不足,卻強行上場,于是很容易犯兩個錯誤。
1.一流定位,九流產品
據美團和大眾點評雙平臺數據顯示,2017 年人均每餐消費 80 元以內的親民型餐飲,占據了市場 93% 的份額。
但也許是為了和自己的“氣質”相契合,明星鮮有選擇開親民餐廳的。
“孟非的小面”,一碗 30 不算貴,但和周邊 10 元的小面相比,就是“情懷只夠吃一次”的水平了。
孟非和黃磊開的“黃粱一孟”,開業時就以一盤 198 元的毛肚成功上了熱搜,人均 300 以上的消費水平,足以嚇退大部分食客。
對此,孟非去年 6 月接受采訪時卻說,“付過錢你才有資格說它貴不貴、好不好。”
做高端餐飲不是不行,但要做到讓食客心甘情愿為“溢價”買單,就必須有自己的強價值點。海底撈的火鍋不算最正宗最好吃,卻把服務做到極致,食客多付點錢就當服務費了。
明星餐廳要是有明星親自服務,哪怕出來合個影,想必抱怨的人也會少很多。
否則,食客只是帶著“飯菜難吃且貴”“服務一般”的評語離開,明星餐廳也就混成了網紅店,打卡一次即可,沒必要反復去吃。
沒有口碑、沒有回頭客,是致命的。除非你的餐廳開在景區里。
2.經營管理,只砸錢不砸時間
如果說提供不了物有所值的菜品或服務,是明星餐廳的表面癥狀,那么經營和管理,就是它們的致命傷。
很多明星開餐廳,并沒有親自張羅,而是以資源入股,不負責日常運營和管理,多是合伙人或家人在管理。
老板心不在焉,管理層和基層員工能賣力干活嗎?
Angelababy 曾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開了四家店,沒多久就全倒閉了,員工表示:“因為自己的老板楊穎最近真的是十分忙了,根本沒有時間經營。”開著玩呢?
悄無聲息地倒下,不失為一種體面的退場。有的明星餐廳是被罵死的。
韓寒的餐廳,曝出無證經營、鼠患的問題;包貝爾的餐廳,用牛血冒充鴨血,還謊稱是從四川直接空運而來;有人在杜海濤的餐廳里慶生,吃完不到半小時,同行 7 人都出現肚子疼惡心腹瀉的癥狀。
開店前,包貝爾曾信誓旦旦地說,“開火鍋店首先要做到食材衛生,這是一個人的道德,不用地溝油不以假亂真,這是必然的。”瞧這臉打的。
危機發生后,再遲鈍也總該意識到,這背后反映的是對供應鏈、渠道和店面的管理能力問題,可惜幾乎沒人去大力整頓,任憑它沒落,大概是不在乎餐廳這點小錢吧。
不會管理,還體現在成本把控上。
“黃粱一孟”花了 200 萬裝新風系統,說是為了讓食客吃完火鍋身上沒味,但評論中,極少有人提到這點,淪為自嗨式創新。
另外,“黃粱一孟”的食材是從重慶直采空運。這樣做的餐廳其實不少,但你只有一家店,就別跟風了吧。
那些活下來的明星餐廳,
都有個共同點
明星餐廳的存活之道是什么?最要緊的,是明星別把自己當明星,做個真正的餐飲人。開店之前就該明白,內行人干內行事。
在做餐飲的明星中,任泉也許是最有心得的一個。
1997 年,任泉獨立創業成立“蜀地辣子魚”。“當初想賺錢,也沒有其他的想法。”任泉坦言,“不過,我從那時就是從自己的消費角度出發,把自己當做一個顧客來定位和經營我的餐廳。”
從把控預算、選址、購材、施工到品菜,都由他獨自完成。結果第一個月餐廳就賺錢了,第三個月開始排隊,排到現在。
2013 年,任泉還與李冰冰、黃曉明合伙投資了“熱辣壹號”火鍋店。他說,“熱辣壹號是我 15 年做餐飲的總結。我會去思考如何去復制、量化、標準化的問題。這些事情以前的我想不到也做不到,但現在我可以做到了。”
現在的任泉,更多時候是一名商人、投資者,基本淡出了演藝圈。
最近幾年大火的“飯爺”,其創始人林依輪,也從明星轉變為了創業者。
做產品時,“我凌晨起床試吃,1 點半、3 點半、5 點半、8 點半,在正式投產之前調試了 4 次”,“做‘飯爺’ 4 年,我胖了 20 斤,‘工傷’!”
做管理時,“創業之初我就報了五道口金融 EMBA,在讀碩士。現在產品、品牌、戰略……都是我在做。”
林依輪的想法是,“沒有別的辦法,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
2016 年 5 月 11 日,“飯爺”辣醬正式上線,3 萬瓶辣椒醬,兩個小時內賣斷貨;在完成線上線下的布局后,去年 7 月更是單月銷售破千萬;如今,“飯爺”的估值已達 3.6 億。
縱觀過去倒下的明星餐廳,依靠名明星效應,賺足了人氣,可是卻在人員培養、產品品質、顧客服務方面漏洞百出,最后走向關店的結局,明星餐飲,成在明星流量、卻敗在經營管理的細節里。
對于圈內的餐飲人來說,明星餐飲的關店更多是一種警示,如何快速的沉淀和積累行業知識,將重心放在供應鏈、管理、服務、菜品上才是核心和關鍵。
而對于很多新的餐飲人來說,快速沉淀的最好方法就是學習。勺子課堂經營型店長實訓營-北京站即將啟幕,旨在為餐飲門店打造具有管理能力和經營思維的營運管理者。
截至 2018 年末,店長課程已經開展 24 期,走過 16 座城市,培養店長超過 1200 人,服務品牌超過 300 家,其中包括西貝、豐茂、全聚德、大龍燚、小龍坎的頭部品牌。
2019 年,我們的課程全面升級,將繼續助力你的餐飲品牌在新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新的一年對于餐飲來說,大趨勢有挑戰,小趨勢有機遇,但放不下身段,沉不下心做事,再多的引流,最終只能以失敗告終。
點擊 閱讀原文,了解新年第一課!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6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