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貨女王”厲玲:沒有一夜爆紅的“新零售”,只有辛辛苦苦的零售

    1738 期

    “或許99%的餐飲老板都以為餐飲是服務行業,但我認為餐飲其實是零售行業。”


    ◎ 餐飲老板內參白劉陽 整理

    “很多人講不抓住90后會死,50后、60后就不消費了嗎?這批人才是有錢有閑”、“我非常反對馬云的一句話,‘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因為做生意從來就沒有簡單的”……

    7月19日,在餐飲老板內參主辦的“中國餐飲創新年會2018夏季峰會”上,研究了25年零售業的“百貨女王”歷玲,分享了“mall時代”餐飲和零售的關系。

    這位零售業的資深專家,講起餐飲業金句不斷,刷新了餐飲人對于零售的認知,現場1000多位餐飲人多次為她響起掌聲。

    1

    餐飲其實是零售業,

    本質是把商品賣給消費者

    以前,人們把餐飲視為服務行業,就和賓館、酒店、美容、美發一樣。這是因為當時都是小餐飲、小配套,在角落里做做而已。

    但是現在不是,現在餐飲的規模已經非常大。有一個指數叫做“社會消費品零售指數”,是由國家每個月公布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財經指數。在這個指數的構成當中,餐飲是占很大比例的,而且比例越來越大。

    到上個月為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連續三個月出現增幅下降,但餐飲業是逆勢增長的。

    餐飲的零售屬性在增強。餐飲的規模化、連鎖化、標準化、半成品化都加速了餐飲的發展,增加了它的零售屬性。線上消費,也大大加強了它的零售屬性。

    星巴克是一個餐飲店嗎?是。但它的零售屬性大不大?很大,你可以看到,它的杯子、咖啡豆等產品都銷售得很好。誰敢說現在的餐飲以后不做零售?所以,我認為餐飲是零售業。

    零售不是別的,不是大數據下“人、貨、場的重建”,也沒有“新零售、舊零售”之說。我在《永遠的零售》一書里反復提到這個觀點:零售就是零售,零售的本質就是把商品賣給消費者。

    零售是做什么的?零售是人流、物流、財流。吸引人流,帶走物流,留下財流。任何只要人流不要財流、不要物流的那就是廣告公司,任何賣了很多東西但是一直虧本的都不是零售。

    2

    “一夜爆紅、三年超過人家三十年”

    那都是在販賣焦慮”

    包括餐飲在內,零售行業有什么特征?

    第一,門檻很低。

    巴菲特6歲的時候從商店里把買來的口香糖賣給了鄰居,這其實就是一次零售。把商品賣給消費者,他在6歲時就會做了。

    零售的門檻非常低,沒有年齡的要求,沒有性別的要求,沒有文化的要求,沒有知識的要求,甚至沒有資金的要求,誰都可以開始。我在門口賣鮮花,賣海鮮、賣地瓜,什么都可以。零售業由于低門檻的特征,所以競爭非常激烈。

    第二,零售行業一直在發生變化。

    有你改變的,也有對手改變的,還有員工改變的,變得特別快。一旦不能適應這個變化,就得出局。今天很多人都說購物中心是對百貨店的迭代。但是百貨店消失了嗎?沒有。零售天天在創新,從來沒有迭代,從來沒有淘汰過。

    第三,零售需要堅守。

    要創造一個品牌,就是要堅守。不要總期望一蹴而就,創造一個品牌必須有時間、有沉淀、有汗水。千萬不要聽信一夜可以爆紅、三年可以超過人家三十年,那都是在販賣焦慮。

    沒有新零售,只有永遠的零售。零售都是非常辛苦的,要扎扎實實地做。我非常反對馬云的一句話,“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因為做生意從來就沒有簡單的。

    總體來說,我覺得零售和餐飲都是很有活力的行業。這兩個行業的從業者很多都是小商人,他們的思想是最活躍的,最能夠接觸到市場變化,最能夠接受信息。創新力非常強,非常有活力,創新對他們來說是天生的能力。

    3

    餐企需要向零售行業學3點

    第一,是空間環境的維護。

    我做零售的時候,我的店里是不準有紙屑的。任何紙屑我都要求撿起來,總經理親自撿。只有總經理撿,部門經理才能撿。我允許顧客丟垃圾,但是所有的員工就應該要撿。不僅不能丟,而且要撿。(就環境來說,購物中心好于商超,超市好于餐廳)

    第二,是細節管理。

    我們管理百貨店的時候,要求員工水杯不準放在柜臺里,統一到后面去喝水。對于這些細節化的管理,餐飲應該和零售一樣。零售就是細節,餐飲更應該注重細節。但是事實上,很多餐飲企業都沒有做到這一點。有些員工衣服就臟乎乎的,這種店面你會愿意進去嗎?

    實際上,細節管理是為了提高消費者的體驗感。對“體驗”兩個字,我覺得被人們弄壞了。有人認為實體店摸得著、看得到的東西才叫體驗,其實不是。沒有天生的體驗店、非體驗店,體驗是一種經過。不是天生誰是體驗,誰不是體驗。

    無論線上線下,零售、百貨、餐飲,想要給消費者最好的體驗,都需要拿出渾身解數,從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環節入手。在這個過程當中,每一環都有體驗、每一環都要做好,每一環都要讓消費者舒服。

    關于這一點,我要說說排隊的事情。現在,餐飲行業中有一個現象是,以平均等位時長來進行自我標榜。這個想法其實不對,排隊其實不是消費者想要的東西。

    我做百貨的時候,我是這么要求的,非節假日收銀隊伍排隊人數不能超過五個人以上。超過五個人,我就要給經理臉色看,我就會要求增加收銀人數。

    第三,就是對員工的培訓。

    很多餐企的培訓是,出現問題了,員工說抱歉。抱歉有用嗎?服務就是要及時和到位。還有是對員工自信心的培養。雖然我不喜歡吃火鍋,但是我去過兩次海底撈,我很詫異于他們服務員的自信。很多餐飲服務員其實是不自信的,給人的感覺就沒那么好。

    厲玲和高榕資本左愛思(左)、盒馬鮮生陸磊寧(右)等一起碰撞餐飲新零售

    4

    大數據是基于小數據的精準、及時和完整

    很多人在講,未來的消費者都是90后、00后,不抓住這群人就會死,不抓住這群人沒有未來。我是不同意這個觀點的,難道50后、60后、70后就不消費了?其實,這批人才是真正有錢有閑的人,消費能力更強。

    從整個市場來看,消費有升級也有降級。所以,零售是360度的,不是單向的,它是無極差變化的,永遠都有空間,就看我們自己怎么做。

    提到消費升級,大家都在用大數據說話,甚至把大數據捧上了神壇。大數據是怎么來的呢?大數據的前提是小數據的精準、及時和完整,沒有小數據的精準、及時和完整就沒有大數據。問題是,現在有哪個小數據是精確、及時、完整的呢?

    比如天貓的“雙十一”,現在都在說每年的銷售額達到了多少。可是,有人知道第二天、第三天的退貨數據嗎?

    比如沃爾瑪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用衛星傳送全國、全世界的銷售信息,自動產生訂單。人家是用大數據驅動的嗎?不是,人家就是用小數據、精確數據在驅動,研究出這個商品和哪個商品搭,這個商品應該放多少,哪個商品銷售不好要下架。

    5

    純外賣不可靠,不做連鎖也不一定死

    我對純外賣一點不敢接受,因為不知道這些食物是從哪兒來的。

    首先對餐具,我覺得外賣用了大量塑料和一次性餐具,這是一種非常落后的表現,這不是消費升級。其次,因為不知道從哪兒來,覺得不衛生,所以我能夠不買就盡量不買。

    對于餐飲的商業模式,很多人覺得不做連鎖、沒有規模就要死了,就要被淘汰了,其實不是。

    國外有大量個性化的小餐飲店,可能就只有一家店,祖孫三代維持這么一家店,非常優雅而且價格也很貴,照樣可以活,而且活得挺好的。在歐美、日本有很多這樣的小店,不過活得好的前提是要堅守品質。

    ·end·

    輪值主編|孟北 視覺|劉晶晶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連咖啡速度|云味館極致高效|小龍蝦“冰火兩重天”

    火鍋界“京東”|美團點評上市|必勝客新logo

    降本提效試驗|內容營銷|個體戶生存指南

    首席勾搭官1:18842356756(同微信)

    首席勾搭官2:17600280777(同微信)

    轉載原創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7818.html

    (0)
    上一篇 2018年7月21日 08:00
    下一篇 2018年7月21日 08:1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