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營銷的6個誤解:終于知道我花的錢為啥都打了水漂……

    一份讓你免于掉隊的餐飲數據報告。

    也可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訂閱

    第 1341 期

    搞了一個創意團隊天天追熱點、發海報,是品牌營銷嗎?

    門店新開業,花了10萬塊打廣告、做折扣,是品牌營銷嗎?

    每個節日都花樣翻新、營銷玩法爆點十足,是品牌營銷嗎?

    ……

    在這個強調品牌就是競爭力的時代,不善于營銷品牌很難有前途。但很可能,你做的品牌營銷只是自嗨。

    今天,內參君就來說說,關于品牌營銷這件事,90%的人都可能存在的誤解。

    餐飲老板內參王建萍 發自北京

    誤解 1 :品牌營銷=做活動、寫文案

    正解:品牌要干符合階段需求的事

    一位餐飲老板曾向內參君吐槽:“要招一個真正的品牌總監太難了!大部分品牌總監偏執行,是很好的活動策劃人;還有一些干的是成就自我、但不成就品牌的事情。

    “他們很容易沉浸在專業領域,而忽略公司階段性戰略及營收指標。假如一個餐飲品牌,每天輸出很好的文案,門店卻并不賺錢,就好比甲方公司做著乙方公司的活兒,角色錯位了。”

    品牌營銷的目的一定是基于公司戰略,用做品牌的方式,最終幫助公司實現盈利增長。達到增長目的的過程有長有短,但最終的目的一定是增長。

    品牌就應該干符合階段需求的事兒。

    網易云音樂能夠把5000條樂評大字報鋪滿杭州地鐵1號線和整個江陵路地鐵站,戳中2億用戶的心,就必然成為經典案例。

    創業初期的第一佳大雞排曾在垃圾桶上貼帶LOGO的“請愛護環境”小標語,從而實現門店的引流,也可算作品牌微小時的巧妙打法。

    但,如果在解決溫飽的時期去解決文化問題,生出的文化必然是臆想和扭曲的。

    誤解 2 :開店先談品牌

    正解:首要解決經營問題

    井格重慶火鍋認為,企業只有先生存下來,才有資格談品牌。比如,井格在品牌勢能影響不到的地方開店,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一定不是做品牌,而是解決經營問題。先活下來,再去做錦上添花的事情。

    比如,去年夏天井格舉辦了為期4個月的啤酒節活動,顧客花30元即可購買300瓶啤酒存在店面,售賣持續40多天,賣出7400多張預定券。雖然顧客反響很熱烈,大有品牌活動的樣子,但活動最初的出發點,其實是要解決川渝火鍋在北方城市的淡季問題。

    “最初啤酒節活動是要解決一整個淡季的引流問題,而不是來提高短期的營業額。因此活動周期必須拉長。”井格認為,“現在的顧客越來越難對短期刺激做出決策,而更趨向于選擇長期刺激。

    誤解 3 :營銷活動就要創意翻新

    正解:品牌就是不斷重復

    每逢各種節日,餐飲商家們總是會做各種創意營銷活動,尤其以情人節為甚。但在大家創意迭出的時候,西貝卻年復一年,重復著“親嘴節”的活動,因此被不少人揶揄創意枯竭。然而,當重復3次以上時,大多數人記住了西貝的214親嘴節,卻毫不記得那些迭出的花樣。這就是重復的力量。

    當然,重復不代表一成不變,活動本身仍然有自我進化的需求。

    以井格啤酒節為例,雖然是出于解決經營問題而舉辦的,但當它產生品牌營銷的效果時,井格決定把它做成一個長期的品牌活動。

    今年,在大體不變的情況下,井格根據去年的啤酒節活動做出了幾處調整:

    1、慮到去年很多商場自駕的消費者、姑娘們不會參加啤酒節活動,便將活動內容從去年的“30元買300瓶啤酒”調整為今年“38元買300瓶啤酒+100瓶酸梅湯”,滿足多場景、多人群的就餐需求。

    2、慮到大部分人喝不完300瓶啤酒,辦卡顧客可能會在心理上感覺浪費,于是加上了線上分享功能,同一張卡可以多人使用。

    3、加了線上售賣渠道,擴大了活動入口。線上購買、公眾號查詢剩余瓶數、微信好友間飲品自由轉贈……這些顯然更符合當下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于是,今年活動剛開始一個多月,已經售出16000多張暢飲券。按照現在門店數60家計算。平均單店銷量已經與去年整個活動時期的單店銷量持平,且到店飲品核銷率高達150%。

    誤解 4 :糾結于起個好名字

    正解:選好渠道比起名更重要

    白巖松曾說:一只狗天天上央視,就能變成名狗。這就是對渠道力量大于內容本身的闡釋,也是新聞聯播后的黃金3分鐘每秒價值幾十萬的原因。

    井格解釋為什么今年的暢飲節勢頭很好時,提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渠道宣傳成本比去年更大。去年投入2700元,而今年投入20萬元。比起第一屆暢飲節僅以門店宣傳為主,第二屆暢飲節打造了全媒體營銷推廣策略。

    除了在門店、商場重點人流區域做密集線下推廣,還在門店覆蓋率高的城市,采用了城市級自媒體、微信朋友圈推廣、微博推廣等線上多渠道曝光,最終引導至活動頁面完成銷售轉化。井格同步還推出了重慶爭霸賽的小游戲,促進了消費者對活動的自主轉發。

    至于“起名”,學院派常在字面上分析“暢飲節”“啤酒節”哪個更好,理論上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事實上,叫什么名字并不太重要。

    誤解 5 :有“記憶點”就夠了

    正解:營銷只能拉新,復購要靠運營

    餐飲企業永遠在考慮兩件事情:沒生意的時候考慮營銷,有生意的時候考慮持續提升品牌力,更加強調顧客感受。

    很多品牌方在表述品牌時,常常為了觸及“記憶點”而只選單獨一點來表述,但這并不是品牌的全貌。巴奴一直在強調毛肚,西貝在強調好吃,但顧客感受到的其實是環境、菜品、服務帶來的綜合感受。

    營銷引進門,留人靠運營。營銷是拉新和轉化,復購需要綜合運營能力。如果一直靠營銷來拉動門店人氣,而沒有配套的運營能力,營銷起到的就是副作用,可能好則營銷與生意一齊停止,壞則讓長期營銷把門店拖垮。

    誤解 6 :脫離門店實力談品牌影響力

    正解:品牌的基礎是規模

    門店無疑是最好的廣告。為一家店拼命投10天的廣告可能雁過無聲,但如果一下子在某個城市開了10家新店,則必然造成全人民、全媒體的轟動。

    內參道哥就一直強調“品牌的基礎是規模”。沒有規模談品牌大多是無本之木,無根之水。

    華與華認為,品牌的本質是要降低三個成本:企業的營銷成本,顧客的選擇成本,社會的監督成本從這一角度講,門店數量越多的品牌,無疑是在幫助社會降低監督成本,從而也獲得了更強的品牌力。

    當然,快速開店固然能夠搶奪市場認知度,但這把雙刃劍的另一面,仍然是對運營體系的考驗。

    火鍋、燒烤、小龍蝦、烘焙……

    最新最全品類分析

    請看中國互聯網第一份

    基于真實交易數據的行業報告

    百勝集團、海底撈、西貝、外婆家……都在看

    《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

    訂閱方式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師麗丹視覺|陳曉月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小吃店標配餐飲首富復出金錢豹倒下

    選址土方阿米巴模式落地|麥肯秀肌肉

    真正的好服務美團綠色十條公約|明檔廚房慎建

    喜茶回應假排隊海底撈獨立外賣|國民最愛小吃

    西貝新戰略奇葩龍蝦店名餐飲店“掃地僧”

    餐廳“走光”|領導力法則桌椅擺放技巧

    Slogan創意法小一班學習報告|餐飲界“眾泰”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0772.html

    (0)
    上一篇 2017年7月13日 07:27
    下一篇 2017年7月13日 08:0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