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標 題 下 藍 字 關 注 餐 飲 第 一 新 媒 體
第 1286 期
前不久,有媒體報道稱,千億級的小龍蝦市場,每年只有4個月能賺錢。真的如此嗎?
中國最火爆餐飲單品,經過兩年混戰后剩下了什么?
今天,內參君就帶你看小龍蝦市場的生存真相。(更多品類分析,請關注《2017中國餐飲報告》)
”
■餐飲老板內參|邵大碗 楊國輝發自北京
1
小龍蝦店生存面面觀
▼
小龍蝦被認為是最符合雷軍“單品爆款”這一特征的品類。根據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的觀點,餐飲老板只要研究一種新的食用小龍蝦的方式,就有可能從單點突破,在小龍蝦市場上分一杯羹。
看似擁有巨大商機的小龍蝦,經過前兩年的混戰,如今實際情況到底如何?先跟著內參君從這幾個角度來看看:
一方面是熱氣騰騰的紅海,一方面是紅海之下的哀鴻遍野。進入小龍蝦市場的人越多,關門歇業的店就越多。
小龍蝦的季節性,是一個避無可避的話題。在南方,小龍蝦有大半年的旺季,從4月初到10月底,隨后是兩個月平季,兩個月淡季;在北方,每年的5月到8月是小龍蝦旺季,淡季則長達五個月。
除了小龍蝦養殖的季節性和由此引發的肉質變化,人們的消費習慣也是一大問題。
每年秋末到初春這一時段,溫度低,人們更偏愛能帶來熱量的食品,所以冬天涮羊肉、火鍋等就大火,而小龍蝦的點單率就寥寥無幾。一是氣候讓人尋求熱量,另外是在人們的印象里,淡季的小龍蝦普遍“偏瘦、不好吃”。
有間蝦鋪創始人曾暉表示,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小龍蝦的銷售比重會比旺季下降1/3以上。在淡季他們出于對消費者體驗和利潤考慮,通常會對小龍蝦限制銷售。
三年前,小龍蝦市場還沒有這般擁擠時,還存在“4個月能賺夠一年錢”的情況;但到了現在,小龍蝦的銷售情況可能就沒這么樂觀了。雖然錢依舊有人在賺,但問題是,你有沒有這個規模去賺。
“這兩三年的情況是,老品牌會越來越好,新品牌越來越困難。”在成都霸王蝦創始人袁燁看來,“消費者的認知已經固化,他們會更青睞于有穩定的品牌和口碑的品牌。”
這里有個真相:
市場對小品牌很殘忍,消費者已經沒有多余的注意力分給小品牌。這就導致很多小龍蝦品牌“夏生冬死”,還來不及成長就已倒下。
2
活下來的在做什么?
▼
小龍蝦市場已是一片紅海,不想被浪潮打倒,只能在風雨中搏擊。
對那些品牌已經做大,有知名度的品牌來說,淡季不適合輕易更換品類。“這會顯得你不專業,”墮落蝦創始人李林渡認為,“當一個品牌在全國做出知名度時,淡季哪怕是虧損也應該持續小龍蝦經營,因為這是對品牌維護最有利的選擇。”
對中型單店來說,你的關注點應該落在你的營收上,而不是品牌。當你的客群主要是周邊居民時,結合地域因素更換或增添品類經營,能彌補淡季虧損,同時,對你的品牌也并不會造成過大傷害。反而,學大品牌,冬季高價購入小龍蝦來維持品牌經營的做法,就有點“打腫臉充胖子”了。
小、微夫妻檔的小龍蝦,沒有品牌的牽扯,你只需要想一件事:把味道做好,利用好夏天,不要命地賺錢。重點是,先活下去,再考慮活得好。
霸王蝦創始人袁燁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些小店,如果旺季掙到了錢,淡季的時候他們就會換個品類繼續經營;如果旺季沒賺到錢,到淡季他們就直接關門了”。
而那些想放手一搏、做些突破的老板,已經在小龍蝦身上尋求創新。
有實力的品牌才能玩創新,這話不假。于是,小有實力的人想到去做成品化,大有實力的企業去發展商品零售。
為了保證小龍蝦的持續出品,墮落蝦想到用技術把小龍蝦變成成品,將小龍蝦的口感“鎖起來”。李林渡說,他們建了一條完整的供應鏈,小龍蝦一打撈上來,就地烹飪,隨后物理冷卻,最后將成品發往各個門店進行復熱。旺季儲存,淡季銷售,為的就是一年四季穩定出品。
3
跨界巨頭紛紛入局
▼
不過,菜品的零售化正在重構餐飲消費場景,這其中,也包括小龍蝦。(相關閱讀:多路人馬搶食1000億蛋糕:像賣方便面一樣去賣方便火鍋!)
就在小龍蝦店的老板們想方設法延長銷售周期的時候,面對千億級規模的市場,以良品鋪子、周黑鴨、哈哈鏡為首的巨頭玩家早已按耐不住了。
在京東搜關鍵詞“小龍蝦 即食”,顯示共有281件商品。其中,星農聯合、今錦上等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即食麻辣小龍蝦。而在淘寶搜索相同關鍵詞,顯示共有36頁相關商品。
以辣味著稱的周黑鴨、哈哈鏡也正在大舉發力小龍蝦商品化。
5月5日,周黑鴨召開新品發布會,推出“聚一蝦”品牌,正式宣布跨界小龍蝦產業。這與周黑鴨轉型休閑產品、增添娛樂功能的思路一致。
除了周黑鴨,哈哈鏡也上線了自己的小龍蝦產品。
還有良品鋪子,早在2015年就著手研發并上市了獨立包裝的小龍蝦零食。良品鋪子公關人員日前回應內參君,今年公司線下門店正在囤貨,馬上就要開賣,線上渠道也即將上架。
養殖技術的提高正在給小龍蝦商品化流通創造基礎,而口味研發、食安、儲存與運輸等能力是決定能否占領市場的主要因素。因此,小龍蝦的商品化注定是大玩家的游戲。
|結語|
▼
回到開頭,小龍蝦是否真的只有4個月賺錢?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拆解為3個層次:
1.對于傳統龍蝦館來說是問題,但對于商品化的零售巨頭來說不是問題。
就像周黑鴨執行董事郝立曉所說,周黑鴨希望依靠自身鹵制品整合經驗,將小龍蝦變成一種“隨時隨地可吃到”的休閑產品。當你還在糾結于季節短板時,巨頭們早已開創新玩法。
2.對于品類里的大品牌來說不是問題,但對于中小品牌來說越來越成問題。
餐飲老板內參CEO秦朝提到,未來餐飲模式會有三種:堂食、外賣、可流通的食品商品。每種模式都是針對前一種做的增量,最終讓利潤最大化。能玩轉全模式的,顯然要靠品牌。(相關閱讀:秦朝餐見:這4個機會抓不住,三年后可能就沒了……)
蝦搞蝦弄創始人黃曉斌認為,對千億級規模的小龍蝦行業來說,并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品牌,未來的品牌發展機會依舊很大。
3.對于品類趨勢來說,養殖技術和供應鏈技術的不斷進步,將讓小龍蝦的季節性問題逐漸攻破。
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對內參君表示,通過科技手段完全可以補齊小龍蝦養殖方面的短板,這只是時間問題。“比如,十幾年前基本沒有反季節性產品,但是現在反季節的蔬菜比比皆是”。
那么,剩下的就是玩法和模式比拼。
獲取更多品類分析
請看《2017中國餐飲報告》
這些大牌都在看
長按識別上圖二維碼訂閱
也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行訂閱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李新洲 視覺|陳曉月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開業營銷|放棄小而美|餐飲4機會 商圈考察記|甜鮮超越麻辣|烤串怎么做 賣啥啥火|降價的學問|日本菜晉級 58騙子集中營|火車餐市場|張勇談管理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1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