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菜系門店增長超100%!亞洲美食節透露給餐飲人6大商機

    最近,全國吃貨都在關注亞洲美食節,內參君打卡了北京主會場(奧林匹克公園)發現,美團點評發布的《數讀亞洲美食》報告,對餐飲經營者來說蘊藏著6大商機。

    餐飲老板內參主筆 艷子/文

    亞洲美食節,是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重要配套活動。16日,亞洲美食節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主會場,以及廣州、成都、杭州三地分會場盛大開幕。

    在主會場,亞洲各地特色美食展讓參會嘉賓流連忘返,而餐飲經營者來說,最大的亮點則在于美團點評所承辦的,主題為“餐飲科技與傳承”的C1展區。

    整個展區分為“餐飲數據智能”、“餐飲智能科技”和“亞洲飲食文化與傳承”三大板塊。每個版塊展示的內容對經營者來說,都非常有價值。

    比如,在餐飲數據智能區域,只需要點幾下屏幕,就可通過“亞洲美食溫度計”,搜索查看亞洲47個國家的“人氣美食”數據;

    在“數讀亞洲美食”大屏上,可查看亞洲美食在中國、中國美食在亞洲,以及中國人在亞洲的美食消費特點;

    在餐飲智能科技區域,擁有酷炫外表的迎賓機器人、智能收單產品、無人配送機等硬件設備也吸引了很多人駐足,這些智能科技能幫助餐飲商家把餐廳桌椅數量、售賣菜品數量、配送能力和上游供應鏈等環節,實現供給側數字化,提高精細化運營效率。

    在整個展覽尾部,美團通過全3D投影技術,把美輪美奐的地方場景和美食制作過程,投放在四周的墻壁和宴會桌上,讓參會者于光影之中赴一場亞洲美食之宴。

    沒有到場的餐飲人也無需遺憾,下面內參君就為大家揭秘更詳盡的《數讀亞洲美食》報告大數據。

    日餐、韓餐、東南亞餐市場占比前三

    《數讀亞洲美食》報告指出,近年來,中國大陸開設的亞洲餐廳門店數持續增長,年增長率均超50%。

    截至2018年底,美團點評共收錄中國大陸亞洲餐廳超過12萬家,約占美團在線餐廳總數的3.4%,比2015年增長了近4倍。

    在這些亞洲餐廳中,日餐占比最大,約占總數的53.0%;韓餐位列第二,約占36.4%;東南亞餐以7.5%的份額居第三。

    日餐仍是經營者掘金亞洲外來菜最大的戰場。以多品牌戰略的王品為例,在大陸一共運營了九個品牌,其中有四個都是日料(花隱、舞漁、鮨鮮和海貍家),大牌對日餐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也折射出該品類的市場前景。

    其次,南亞、西亞、中亞等風味餐廳絕對門店量不大,但門店增長速度很快。以印度餐為例,2014年到2018年增長約7倍。

    日式烤肉、居酒屋增速超過壽司

    人均消費最高

    日料市場占比最大,內參君專門研究了一下日料的大數據。

    《中國餐飲報告2019》顯示,2018年,日料在全國的門店數不到10萬家,相當于火鍋門店數的七分之一。但日料是最能做出高價位的一個品類,2018年主要餐飲品類人均消費排名中,日料以82元排名第一。

    日料的“流行菜”這幾年也發生了較大轉變。

    最早,壽司是日料在國內門店數最多的細分品類, 除傳統日式壽司店,外帶壽司、回轉壽司等衍生形態后來也漸漸落地生根。

    這兩年,日料消費逐漸大眾化,不再只是當初主要面向商務消費的“價格貴、分量少、吃不飽”的壽司店,日式烤肉、日式居酒屋、日式快餐等更受年輕消費者歡迎,開始釋放發展潛力。

    日式快餐、日式烤肉、居酒屋等細分品類門店增長速度已超過日式壽司,在2018年都取得了超過40%的增長。日式壽司門店數在日料門店總數中,降幅已經超過10%。

    2017-2018日料主要細分類別門店數量占比變化。



    而且,日料有加速向低線城市滲透之勢

    雖然二線及以上城市仍然是日料門店的主要市場,但三線及以下城市日料門店數量增長速度迎來大爆發。2018年,在三線及以下城市,日料門店數量的占比提高了3.3個百分點。

    《中國餐飲報告2019》分析,日本料理之所以較快發展,主要原因有兩點:

    • 一是健康

    • 二是儀式感

    基于此,在消費升級、養生觀念根深蒂固的中國,日料品類的發展總體仍處在紅利期。

    未來在高線城市達到供應天花板后會走向細分,分化出更多的單品品類。比如王品最新的日料品牌海貍家,聚焦的就是金槍魚這個細分品類。

    馬來、新加坡、印度菜系門店增長迅猛

    從北京、廣州、杭州、成都4大熱門城市美食數據看,日餐、韓餐、泰餐均為最受歡迎的亞洲菜系Top3,門店數量遙遙領先。

    但從門店增長態勢來看,馬來西亞餐、新加坡餐、印度餐、土耳其餐、越南餐等風味餐廳名列前茅。

    比如在北京,馬來西亞餐、日餐、泰餐分別以92.3%、58.5%、55%的年增長率位列門店數增長最快前三;而用戶瀏覽量增速最快Top3菜系則分別為土耳其餐(55.8%)、泰餐(46.3%)、韓餐(34.9%)

    從知名品牌的發展也能看出端倪,“溫野菜”(日式火鍋)、“釜山料理”(韓式烤肉)、“蕉葉”(泰餐)、“星怡會”(東南亞菜)等品牌線下門店發展迅速,線上訪問量不斷增長。

    比如“星怡會”,2018年在中國大陸的門店數量同比增長超過100%。單店年日均頁面瀏覽量同比增長率達35%。

    還有成都的網紅餐廳“集漁”,短短一年成為泰式火鍋品類王,可見泰餐的市場認可度。

    其創始人陳偉告訴內參君,泰式火鍋的酸辣口味與火鍋的麻辣一樣,能夠刺激消費者的味覺,擁有川鍋的底層熟悉基因,卻又相對健康,不那么油膩,所以較容易俘虜年輕人。

    國人最愛6大亞洲明星菜品

    從美團點評的數據看,日本的三文魚刺身、韓國的五花肉、東南亞的冬陰功湯、南亞的黃油烤餅、中亞的招牌什錦燒烤和西亞的什錦皮德是中國網友推薦次數最多的明星菜品,榮膺各菜系國人最愛菜品榜首。

    分城市口味看,美食榜單又各不相同。如北京人日餐最愛海膽飯,韓餐最愛冷面,泰餐最愛冬陰功湯;而廣州人最愛日本的煎鵝肝,韓國的奶酪雞蛋卷和泰國的皇咖喱蝦;

    在杭州人看來,鵝肝壽司排日餐最愛第一名,韓餐最愛芝士年糕,泰餐最愛咖喱炒蟹;成都人最喜歡的是日本海膽、韓式鍋蓋烤肉和冬陰功火鍋。

    海外中餐形象越來越“高大上”

    近年來,中華美食越來越受到亞洲各國人民的喜愛。美團點評數據顯示,2018年亞洲各國中餐廳在線數量達到4.4萬多家,這一數量與2015年相比增長約120%。

    從分布情況看,中餐廳遍布亞洲各國,其中以東亞、東南亞最為集中,分別占比57.3%、24.0%,這與當地華人較多有關,也說明在東亞、東南亞各國,當地人更樂于接受中華美食。

    ◎ 海底撈位于日本的門店



    隨著中餐出海的步伐,更多知名中餐品牌走向亞洲,中餐廳海外形象也逐步從“小而散”廉價消費逐步走向“高大上”。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聚德、東來順、便宜坊等中華老字號在亞洲開設門店42家,覆蓋21個城市,其中,日本、泰國等地數量最多;

    黃記煌、小肥羊、海底撈、劉一手等中華品牌餐飲開設門店57家,覆蓋亞洲17個城市,其中,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地數量最多。

    智能科技助力經營者數字化運營

    此次美食節上,美團展出了代表著亞洲餐飲最前沿的智能科技產品,以及數據互動。

    硬件系統包含了客流分析系統、自助收銀設備系統、菜品識別一體機、美團人臉考勤機、美團收款小白盒、美團攝像機會員本和客流版等。

    數據包含智能推薦、場景搜索、商業大腦、商圈感知4個故事線以及智能調度系統展示。

    借助上述這些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門店經營者可獲得更加精準的經營分析。比如,美團大腦提供的實時營銷互動系統,能幫助企業實現高效率的自營銷管理。

    自助收銀一體機,具備深度學習模型,能快速識別門店菜品,只需服務員錄入菜品圖片就能自動識別菜品名稱和價格,同時支持高難度的人臉識別支付。

    餐飲已經到了比拼精細化運營的下半場,誰越早實現數字化,誰就能贏得先機。

    更多關于餐飲品類的深度洞察和分析詳見《中國餐飲報告2019》

    《中國餐飲報告2019》

    預售正在進行!!

    掃描下圖二維碼,馬上訂閱??

    您也可以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行訂閱!

    ·end·

    統籌|段明珠 編輯|于聰聰 視覺|張勁影于聰聰


    內參熱門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關鍵詞,直達歷史精選

    海底撈踩過的坑|星巴克的危機|年薪80萬招人

    網紅店猝死|燒烤紅利|餐飲消費新發現

    百勝中國財報|飲品大方向|高復購餐廳

    商務合作:真真 18037518262(同微信)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3811.html

    (0)
    上一篇 2019年5月18日 07:40
    下一篇 2019年5月18日 08: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