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把3公里外顧客吸引到餐廳?這里有3個“遠距離引流”新辦法

    門店3公里,通常是一家餐廳客流覆蓋范圍。但越來越多的老板發現:競爭激烈,周邊3公里內的客群不夠用了!

    如何開發3公里外的客群?關鍵是“遠距離引流”。

    前段時間,微信悄然上線了賣貨新功能“好物圈”,被很多人認為是下一波引流紅利。此外,還有哪些好辦法?

    餐飲老板內參 小鴨子/文

    遠距離引流新玩法:

    微信推出能賣貨的“好物圈”

    一周一小改,兩周一大改,5月份以來,微信正以“小步快跑”的節奏,頻繁迭代“好物圈”。

    “好物圈”到底是什么?它是微信生態里,不久前上線的新功能,主打親密社交電商,就像一個購物版“朋友圈+小紅書”。

    一個詞概括:微信的賣貨場

    那么,餐飲老板如何利用“好物圈”功能,為餐廳實現引流呢?

    目前版本中,好物圈分為三個板塊,分別是:“賣貨版朋友圈”的“朋友”、“賣貨版微信群”的“圈組”以及訂單管理后臺“我”——通過這個后臺,消費者可以管理所有通過小程序購買的商品訂單。

    在微信好物圈,“大家買過”會自動讀取購物記錄,這一點也引發了隱私性的爭議



    “朋友”板塊,功能、界面都類似朋友圈,不同之處在于:可以帶鏈接,直接跳轉、購買。

    舉個例子:不想出門的內參君,用喜茶小程序點了一杯奶茶,覺得不錯,拍照發布在好物圈“朋友”中,并帶上了地址和鏈接。

    于是,內參君好物圈里的所有好友,都看到了以下四個信息:文案、圖片、地址、購買鏈接——點擊鏈接,便會直接跳轉到喜茶小程序中。另外,除了購買,還支持分享、收藏(類似加入購物車)兩個操作。

    “圈組”板塊,則與微信群類似,圈主組群、管理;圈內不像微信群一樣,不能即時溝通,也是類朋友圈的形式:發圈、帶鏈接,互動方式則包括:購買、收藏、點贊、評論等。

    這兩大功能,對餐廳而言都有利好,一個帶來流量,一個帶來復購

    通過“朋友”,餐廳可以打入熟人社交,直接帶鏈接、帶地址發布,方便引流、成單;通過“圈組”,餐廳可以組建更為純凈的粉絲群,不必擔心新品或促銷信息被閑聊刷屏。

    同時,圈組像公眾號一樣,名稱唯一,不可重復——可以想象,當各領域垂直圈層形成,餐廳會更容易找到精準的客戶群:把沙拉新品推到“健身交流圈”,顯然比普通操作更精準、更有可能帶來轉化。

    以愛好劃分圈組,可以更精準地觸達消費者



    目前,好物圈接口對所有小程序開放,接通后,消費者還可以直接從商家小程序分享商品到好物圈。

    缺陷也有,在于入口過深:首次進入,需要在微信搜索“好物圈”;二次進入,可通過搜一搜首頁。一個趨勢是,它的入口正在由深變淺。

    好物圈目前的兩個入口



    總體來看,好物圈是一個相當有潛力的新流量池,通過小程序+好物圈+微信支付,微信要連接商家和消費者,將自己 10 億級的用戶流量變現。

    目前好物圈用戶不多,但據化龍巷創始人錢鈺爆料,“好物圈”由馬化騰、張小龍親自組織領導,是騰訊在電商化上的又一次押寶,目前推廣尚未開始——

    如果這個項目成了,那么對于餐廳而言,越早入場,越有可能搶到第一波紅利。

    想拓展三公里以外客群

    還有兩個引流的辦法

    不管是“好物圈”,還是抖音、小紅書,現在的餐廳正在利用一切渠道,觸達更多消費者。

    以前,每家門店的目標是顧好“三公里”內的消費者,想做大,就開分店。當下,很多餐廳發現了一個殘酷的事實:三公里內的客源不夠啊!

    一家江湖菜酒館,就面對著這樣的困境。門店位于北京二環胡同內,主打自釀酒+川式下酒菜,人均消費120元,點評5星,但店里還是坐不滿——這個三公里商圈中,不僅有大量消費者,還有上百家酒吧以及通宵擼串小龍蝦的簋街。

    選址偏,人流量少,客人就少;選址好,進了商圈,又意味著強大的對手與你爭奪流量。餐飲老板究竟應該如何走出三公里范疇,觸達更多消費者?

    除了微信好物圈,我們又找到了兩種思路:

    思路一:他過來,即吸引更遠處的消費者到店

    為了吃上1塊2的鼓樓大饅頭,譚飛一下班便開車,從望京直奔二環,等著他的不只是白花花的大饅頭,還有1小時長隊;而24小時前,譚飛還因為懶得下樓,叫了外賣。

    像譚飛這樣的“雙重標準”,代表了典型的當代餐飲消費者,根據《中國餐飲報告2019》數據,僅有29.7%的消費者偏好“離家比較近的餐廳”,剩下的28.5%喜歡“吃喝玩樂一條龍”的商場店,另外,還有 25.2%的消費者表示:“不在乎距離,好餐廳多遠都可以。”

    饅頭店排隊人群| 圖自大眾點評



    對于譚飛們來說,他們買的不是饅頭,是體驗,是打卡,是一條精心拍攝的朋友圈。

    為消費者找到一個“打卡”的理由,是突破三公里的關鍵。而這個理由,可以從消費者用餐體驗的任何一個環節去挖掘。

    下面舉幾個簡單易操作的例子。

    • 門頭環節:

    有時候,傳播點只需要一個非常小的動作,比如這家在朝陽區頗為紅火的烤肉店,在自己的招牌上寫著營業25小時——內參君第一次被朋友拉著去吃,介紹語便是“有家25小時的烤肉,我帶你去吃”。

    • 進門環節:

    這家位于青年路的燒烤店,主打“烤腦花”,入口隱藏在兩排酒柜背后,需要說對暗號,大門才會打開。店內擺了不少80、90后玩過的游戲機,點菜也需要先投幣,才能開始點菜。

    圖自吃喝玩樂在北京



    • 等菜環節:

    同賣自釀酒,同在二環內,這家酒館顯然更有打卡價值。消費者一坐下,店員便送上一排shot試喝,囊括店里所有口味的酒,每小杯10ml 左右。既幫客人選到了喜歡的口味,又給了他們拍照、發圈的機會。

    一排試喝



    • 附加環節:

    這年頭,在餐廳養貓養狗養倉鼠,已經不夠打卡級別了。北京有兩家餐廳為自己找到了新的吉祥物:羊駝和小浣熊。翻看點評,可以發現 90%以上的客人,都是為打卡這兩只吉祥物而來。

    溫馨提示:餐廳養動物要注意政策和衛生| 圖自大眾點評



    思路二:我過去,即把產品賣到外賣配送范圍以外

    除了吸引到店消費外,互聯網還催生了一個新思路:顧客在家呆著,餐廳把產品直接賣到他家去,以零售思維,重塑餐飲。

    據《中國餐飲報告2019》,在有了外賣、外帶、零售化包裝食品之后,用戶對餐飲業的理解不只是“餐館品牌”,還是“產品品牌”。

    “產品化”突破了餐廳的兩個天花板,第一是距離,即消費場景的限制;第二是消費者,即餐廳可服務人數的上限。

    在半山腰老板張本盛看來,一個品牌除門店擴張外,還可以走單店能力無限衍生的路子。就此,他們推出了精釀、紅酒等產品,并在新店中,計劃設置50~80平米的體驗區,強化體驗;開設線上商城,讓消費者在家也能買。

    位于世貿天階四層的紹拾叁,人均140元左右,端午節前后,他們時令產品“粽子禮盒”單日銷售額超過了門店進賬——與此同時,端午節附近消費者到店消費也增長了不少。

    進門必路過粽子堆



    要么制造打卡點,讓消費者過來;要么產品商品化,零售化,讓自己過去。

    通過這兩種思路,餐廳可以觸達更多消費者,形成更多可能的轉化和復購。

    突破三公里,再往深看,還是在做“品牌”,當品牌力形成,三公里的限制性就會削弱,從而讓消費者忽略時間、空間成本——

    你看消費者要去吃海底撈的時候,哪里考慮過距離呢?

    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立即報名

    ·end·

    統籌|笑凡 編輯|于聰聰 視覺|勁影于聰聰


    內參熱門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關鍵詞,直達歷史精選

    奈雪長紅的秘密|換個門頭營收翻7倍|餐廳工裝

    西貝暫停超級肉夾饃|CoCo營銷|粽子大王上市

    食材漲價|九毛九推新品牌|盒馬關店

    商務合作榕榕15801174483(同微信)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3595.html

    (0)
    上一篇 2019年6月24日 07:00
    下一篇 2019年6月24日 07:4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