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門店一天之內收到來自總部的14個文件;顧客不喝水,服務員也要硬倒滿;滿滿21頁word工作內容,只有5項是必干的…… 你的餐廳是否也在上演這些管理上的混亂? 昨天,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主辦的“CCFA新消費論壇-2019中國連鎖餐飲峰會上”,北京微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小聰,跟大家分享了微海(原海底撈人力資源部門)成立三年,服務了近160家餐飲企業之后,看到的6大“人力坑”。 餐飲老板內參 艷子 大碗/文 1 人力資源體系的坑 為什么你培訓了,員工不一定會聽? 人力資源體系絕不等于人資工作,它一定是“一把手工程”,或者叫“老板工程”,只有老板能推動。 我們曾經沒經驗,和客戶的人力資源對接,但對接來對接去,就沒下文了。為什么?因為他的權力沒辦法推動整件事。 人力資源體系的建立是一個頂層建筑的事,它涉及到組織結構、薪酬、KPI、業務流程等方面。別人都做不了,只有企業老板的權力才能做成。 同時,要在組織內部形成閉環。 我看了很多企業,發現90%以上連鎖企業的大閉環是缺失的。有些企業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對員工的培訓上,但是,你培訓了員工就一定會聽嗎?不會。 所以做完培訓后,績效考核一定要跟上,否則培訓白做。績效考核之后,薪酬體系要跟上,再往后晉升機制、淘汰機制都要跟上,這是一套“組合拳”。 如果只有晉升沒有淘汰,到后面就會面臨一個威脅,很多員工躺在功勞簿上。而引入“淘汰機制”,才能讓員工時刻保持向上的態度。 舉個例子,海底撈一個優秀員工,這個月拿5千,下個月拿5千,八年以后還拿5千,如果不解決他的晉升機制,他可能就去別家了。 2 組織結構的坑 薪酬拉得足夠開,員工動力才足夠大 1、內部分清甲方(一線崗位)和乙方(二線崗位) 一線(甲方)是門店經營部門、業務部門,整條運營線是一線,直接產生價值(如拓展/品牌/市場/營銷/研發),二線(乙方)都是花錢的,是給門店提供相對標準化服務的。 一個組織結構里面要分清楚甲乙方關系。從大的邏輯來講,我們做組織機構變革,第一步是調甲方,第二步調乙方。 甲方核心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準備復制的門店內部的結構問題。會涉及到哪些呢?層級、崗位、薪酬體系。 調乙方大概邏輯來說,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搞清楚大家在干什么,第二步逐條判斷它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第三步測算工作量,第四步定價。 我舉一個真實案例,一家產值40億左右的企業調組織結構,以人事部為例,有將近50人。部門老大寫了21頁word文檔,說都干了什么,但逐條看,發現真正有必要做的就五件事。 為什么會有水分呢?有這么多的人在領著公司發的薪水,沒有事的時候,自己給自己找很多事情來做,隨之給門店下達一堆的制度、KPI。 2、層級越少越好,崗位標準越明確越好 層級絕對是越少越好,越精簡越好,越扁平化越好,而不是越多越好。 我見過一家公司,門店內部比較夸張,有11個層級,意味著層級與層級之間不清晰,員工就沒有動力,企業就沒有辦法對員工提要求。 第二是崗位,崗位很重要。海底撈有42個崗位,有些快餐企業有十幾個,把崗位一定要明確出來。 崗位明確,不是說一個人做一個崗位,恰恰為了一人多崗和一崗多人,否則我們指的是一人多崗或者一崗多人就沒有標準。 而且,崗位明確出來以后,一定要先認證后上崗,而不是先上崗再學。 3、薪酬拉得足夠開,員工動力越大 只有拉得足夠開,它才有往上的動力,跟績效考核相結合,否則沒有動力,一切都是虛的。 同樣是一個火鍋店的服務員,一個人看六張臺,一個人只看2張臺,但都拿3000元的工資,這家門店一定越來越慘,這就是薪酬體系。 我們最終的目的,是把由傳統意義上的正金字塔形結構,轉變成倒金字塔形的結構。區別在哪?正金字塔組織結構有一個潛臺詞“管控”,倒金字塔潛臺詞是“平臺賦能”。 3 績效考核的坑 不是克扣員工,而是形成賽場 我們日常與企業交流當中,績效考核里面有太多坑。 我們理解的績效考核,不是為了克扣員工工資,底層目的是為了發現并解決問題,幫助員工成長。 目的理清了,邏輯又是什么?要建立企業內部自己的PK機制。優秀的企業都有非常鮮明的PK機制,比如海底撈、阿里巴巴、騰訊、華為、京東、海瀾之家、永輝。 PK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樹標桿,正面標桿和反面標桿,為了分三六九等排ABC。這是一個績效考核底層的邏輯。 績效考核里常見的坑: 第一個,誰來定誰來考。績效考核一定不是人力資源部來定,KPI一定是業務部門來定,更是業務部門來考。 第二個,考核方法有結果法、過程法、360度(法)。每種方法特點不同,360度是上級、下級、同級平等,這種考核方式很容易讓老好人考出來,能力強的人不一定。 而結果法,從某種意義上不是KPI和績效考核,而屬于獎金分配方案。我們考核一切圍繞過程,圍繞用戶滿意度,倒推出來過程節點。 第三個,是賽馬、相馬。績效考核最終要通過分值來量化。 第四個,培訓、考核、制度這三個很容易搞混。 我舉一個真實案例,比如說火鍋店的收臺員,對他的要求應該是什么? 一桌客人離開到下一波客人上桌,三分鐘之內搞定、桌面、地面干凈整潔等——這個叫考核或者叫管理的關鍵點。 告訴他第一步怎么收渣盤,第二步怎么收食物殘渣,第三第四步是什么——這叫培訓。 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千萬不能考核他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那就完蛋了。 考核不能考流程。要抓關鍵點,一切圍繞業務現場來考核,越簡單越好,最好一個傻瓜都看明白。 考核一切圍繞的是業務,制度體現的是企業的法律,這是兩件事情。 舉個例子,曾經有企業問我,員工吃單,KPI該怎么扣分?我說你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員工吃單屬于制度范疇,制度你該怎么規定?比如說辭退,數倍罰款,規定該怎么做就怎么做,跟考核不搭邊,這是兩碼事。 所以考核考的是業務,制度是企業的法律、章程,培訓考核圍繞業務,不要離開現場。 第五個,考核有多久沒變了? 考核的第一目的是什么?解決問題。不同的時候,要解決的重點可能不一樣的,所以績效考核方案在不同的周期需要去變。 去年,北京一家非常知名的企業,我看到他的考核方案就笑了,封面上赫然寫著2015年2月。難道3年企業面臨的都是同樣的問題嗎? 不同階段解決不同的問題,比如說,這一階段我重點想解決出品穩定性的問題,我的考核就可以把出品的權重加大,內容加細,標準提高。 出品趨于穩定以后,下個階段我想重點提升服務,就可以把服務的權重加大,內部加薪。 4 培訓體系的坑 首先要分清培訓和培訓體系 培訓不等于培訓體系。 真正好的培訓,或者叫企業內訓,有兩塊,一塊叫培訓,一塊叫體系。 連鎖企業的培訓,特別是對大部分一線群體的培訓,一定緊貼著業務來。比如告訴員工窗簾怎么拆、注意事項等。海底撈的培訓視頻有幾千個,其他企業也有將近千個培訓業務流程的視頻。 看著多,其實不多。你把它拆解匹配到崗位以后,每個崗位可能也就3~5個。 這是培訓,而我們要做的是培訓體系。 微海現在700多名員工,我不太確定一線幾十個培訓師講的東西,是不是我想表達的,不知道我講完以后,經過他們嘴里加工會成什么樣。 日常的培訓需要時間、場地和人工,這些都是成本。為什么不能把它固定下來然后點到點傳輸呢? 這叫培訓體系,第一圍繞業務,第二體系化。 說培訓,繞不開商學院。 很多企業對商學院的定義就是一個培訓機構。我們對商學院的理解,有三種功能:第一個是組織部,第二個是教育部,第三是宣傳部。 海底撈大學的作用其實就是做干部認證,注意是干部認證,不是崗位認證。說穿了就是做你的店長認證,做認證是為了建立人才池子。 但要注意,牽頭認證的人,一定要懂業務,最好是頂級的店長;第二,人品正;第三,權威,有資歷有威望。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鎮得住。 5 用人的坑 能內部提拔的,絕不空降 這里面看了大量血的教訓。 第一點,關于空降和內部提拔。我們觀點是:能內部提拔決不空降。成熟的業務盡量內部提拔,新興業務可以考慮空降。 如果有很多空降,就有很嚴重的問題。比如時間上磨合的成本高;把原有的團隊帶偏了;讓現有的管理團隊絕望。這三種成本其實很大。 第二點,超配。針對餐飲,我們建議剛剛好就差不多,不要做超配,超配沒有任何意義,只有血的教訓。 第三點,分紅權和股權。很多中餐企業,會讓店長或者廚師長拿錢,目的為了做股權激勵。第一年、第二年效果是OK的,但是很快問題就出現。 分紅權和股權本質上沒有實際差別,唯一區別就是在未來有可能資本變現的時候,價值放大。除此之外,股權某種意義上就是分紅權。 我們建議連鎖餐飲企業,股權只針對個別人跟公司利益長期捆綁。大量的中層包括區域經理和店長,給分紅就完了,不需要那么復雜。 分紅一定是跟著崗位走,離開了就沒有了,千萬不能跟著人走,一跟著人走就完了。 股東的身份是什么事不干他得分錢,員工是我做得好才有利益分配。這個得想明白。 6 企業文化的坑 愿景決定公司邊界,價值觀決定員工邊界 企業文化一定不是聽不懂的口號,而是要落地的。 怎么落地?比如微海的企業文化,使命是“讓服務更美好,讓連鎖更簡單”。這句話說明了我們的業務或者商業模型是to B的,為企業服務的。 微海愿景是“做最受尊重的第三方服務機構”,這句話決定了我們公司的行為邊界。比如微海絕對不會做餐飲主體投資,也不會碰餐飲獵頭服務。 價值觀是什么意思呢?價值觀決定了員工行為邊界,員工很多行為靠道德或者公司制度是沒有辦法約束的,這個是作為行為準則。 最后的話 餐飲這個行業真的是慢工出細活的行業,插上翅膀也飛不了,這個翅膀指資本、互聯網。 原來我覺得這個行業極度分散,極度復雜,一定是從外行切過來有很大的機會,進來以后才發現全是坑。 餐飲千萬別急,就是這個意思。 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免費報名 ·end· 統籌|笑凡 編輯|于聰聰 視覺|周瑞敏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關鍵詞,直達歷史精選
有機餐廳|肯德基被吐槽|餐廳咋賺女性的錢
加盟咖啡館慘敗|褚時健思想啟發|餐廳用工
莆田探店|咖啡界隱形大佬|貓爪杯
商務合作:宋宋:15801484702(同微信) 明明:18689669219(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4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