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美食烙在每個人的味蕾上,成為我們記憶最深處的一部分。讓我們看看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食物,回想一下年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
美食特輯 幾十種美食看的流口水
久等 · 備年貨
臘味對于中國南方的人們來說,意味著年的腳步近了。從四川到湖南,從江西到貴州,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腌臘風味。累累垂垂的蹄髈,排骨,板鴨,代表殷實,也代表興旺。
魚糕是湖北人年夜飯的必選項。將整條青魚洗凈,留大塊魚肉,削片,瀝干,剁成膏狀。膏中加入淀粉、蛋清,上籠蒸熟。在湖北飲食中“吃魚不見魚”寓意著新年有余無虞。
魚鲞對于海邊長大的人來說,是過年后離家一定要帶上幾條回城的思鄉吃食。嗣后在異鄉,平常日子,當陽臺上飄起咸腥味的時候,心上皺起的鄉愁也被熨帖撫平了。靠日照或風吹,將鮮魚自然脫水,制成干品,稱為“鲞”。在沒有冰箱的時代,沿海的人們發明了這種最自然的保存海鮮的方法。
臘八豆腐是每年農歷臘月初八,黟縣人都會制作一種形如柿餅的豆腐。“歲收不給三月”的窘迫促成了“徽商”外出闖蕩的傳統,也造就了一種獨特的美食。舊時候,人們將做好的豆腐抹鹽,用繩子穿起來掛在窗前,晾曬至過年,美味即成。人們便根據制作的時間給這種食物取名為“臘八豆腐”。
腌咸蠘是潮汕人春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吃食,潮汕人至今仍像宋朝人一樣生吃螃蟹,他們將螃蟹剁開后即腌即食,但這種吃法只限于“蠘”(jié)類。潮州人將海里生長的梭子蟹都叫“蠘”,常見的有三目蠘(紅星梭子蟹)、白蠘(三疣梭子蟹)、青蠘或花蠘(遠海梭子蟹)、冬蠘和癟蠘等。
酢海椒,是土家人和苗家人初秋經常做的一道小菜,這個季節正是上好的海椒品種“二荊條”大量上市的時候。天氣轉涼,做好的酢海椒可以保存更長時間。酢海椒可以用來炒、煮、蒸,可以制作大菜上宴席,也可以制作小菜當家常菜,可謂“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圓子是安徽省合肥市過年的必選項。合肥圓子又叫“大元寶”,寓意團圓、招財進寶。圓子分為掛面圓、糯米圓、山芋圓、藕圓子等。雖有大別山阻隔,安徽、湖北兩地人對圓子的喜愛卻是一致的。上百個炸好的圓子盛一大盆,是農歷新年餐桌上絕對的必選項。
精心 · 制年菜
魚凍是安徽霍山在春節餐桌上頗有吉祥好兆頭的開胃菜。民間認為,初一不動火,吃除夕夜剩下的“隔夜飯”,也被認為是連年豐足,一年到頭吃不完的吉祥之意。看一勺魚凍在溫熱的米飯上融化,湯汁浸透米粒,是一件讓人胃口大開、欲罷不能的事。
紅蟳米糕是臺南的重要節慶和紅白喜事宴席上,少不了一道特別“吸睛”的菜。一籠屜米糕上覆蓋一只艷紅奪目的蟳,任是桌上有再好的菜,也暗淡了幾分。
釀菜在客家人的飲食中尤為常見,各地區菜系中也并不少見。據說,釀菜的發明源自客家人對餃子及中原故鄉的思念。春節期間,人們總是竭盡所能地用食物來表達豐裕富足,而釀菜更像是一種藏富的姿態,把肉都塞進蔬菜里。
“七件子”是頂級宴席上的大手筆菜肴,蘇幫“七件子”由麻鴨、草雞、鴿子、鵪鶉、鴿蛋、火踵、蹄髈(后二者合稱“金銀蹄”)組成。從“七件子”
的選料上就可以看出,在春節這樣的時刻,人們會將所能搜集到的最好的食材匯聚一爐,竭盡所能和傾其所有地表達對家人的慰勞和犒賞。
血蚶,在潮汕人年夜飯的餐桌上有“旺財”的寓意。在古代中國,貝殼就是貨幣,就是錢的象征,這便得到了講意頭、重口彩的潮汕人的青睞。一粒嗑完,一掰二翻,以為合賺,成倍收獲,“蚶殼錢”堆滿桌!年夜飯上吃下來的蚶殼,不能馬上丟棄,要收集起來,堆到房門后,或放到床底下。一直到大年初五再收拾起來,潮汕人相信這樣可以“旺財”。
“走油蹄髈”是過年時不可或缺的一道主菜,如今還吃得動這樣橫菜的人,老實說不多。年夜飯這一餐,一定要擺得滿滿當當,雞鴨魚肉都要齊全,就圖個完整圓滿。
甜蜜 · 品年味
玉林茶泡是廣式蜜餞冬瓜糖的進階版,它精美雅致,是春節和婚嫁時招待客人的上品。茶泡的圖案精美典雅,蘊含著和諧美滿、多子多福、喜慶吉祥等含義。在茶杯中放上一塊茶泡,將沖泡好的茶水緩緩注入,茶泡中的糖分帶著冬瓜的清香慢慢釋放到茶水中。一杯清澈茶湯,一片冰心美玉,飲茶泡是一種美的享受。
貢糖是閩南地區的一種手工酥糖,主要原料是花生仁、白糖和麥芽糖。品嘗貢糖,看起來是一個優雅的動作,但在口腔里卻是另一番天崩地裂。牙齒稍稍用力,貢糖便如同層層堆積的巖石突然斷裂瓦解,花生碎飛沙走石般狂暴飛揚,口腔被這酥脆、細密、香甜的貢糖填滿,一時很難開口說話。
糖瓜是漢族傳統年節食品和祭祀用品,民謠中有唱:“二十三,祭灶王;二十三,糖瓜粘。”“糖瓜粘”泛指給灶王爺的祭品。生火熬糖做糖瓜,灶火一點,就得一直燃到除夕。吃時用碗底一敲,糖瓜應聲裂開,截面一圈32個孔洞,咬一塊嘎嘣響,香、脆、甜。
酥角是廣東省湛江市東海島在春節里的伴手禮。各家都會做好之后,每個鄰居家送上一點,是一種禮尚往來,“餡都差不多的,就是一種禮”。小小的行事,里面包含著“禮”。不分巨細,不論貧富,血親之間,六親之外,中國人以禮來相交互愛。禮是兼修自身,也是替人歡喜。
“點心匣子”是在老北京人心里登門拜訪親友的必備之禮,特別在隆重的春節檔。花式的點心用紙盒裝上,蓋上紅紙,再拿麻繩縱橫一勒——老北京人都好個“面兒”,而它恰好“有禮有面”。
專訪排隊網江浩南,揭秘餐飲信息化的營銷之路!
未來餐飲軟件如何更好地為餐廳服務?
繼360、樂視后,排隊網再出免費殺招
智能會員營銷做好這3步,輕松提升營業額
餐飲營銷方式剖析:做會員營銷才能賺?
沒關注聚食匯,別說你是做餐飲的
原創文章,作者:排隊網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7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