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從掃地機器人、無人工廠,到前段時間“阿爾法狗”和李世石的人機大戰,人工智能可謂攢足了人氣。但是在廣州,曾經使用機器人服務員的幾家餐廳,已有兩家關門歇業,仍然營業的一家,機器人服務員也被“炒了魷魚”。在廣州,實際上使用過機器人服務員的餐廳,對于機器人的使用并不太滿意。比如說機器人它不能夠端湯水太多的食物,還不時的會發生故障,只能夠沿著餐廳內固定的線路來送餐。(2016年4月5日央廣網)
上面的新聞報道很有意思。受追捧的餐飲機器人也有下崗的時候,看來,再牛的機器人也斗不過人。然而這是機器人的錯嗎?我看未必。那些在工業生產線上的機器人,咋就沒聽說這么快就被炒魷魚呢?
有些餐館使用機器人并不是出于其主動選擇。據媒體報道,在廣州白云區一家已歇業的機器人火鍋店,負責人梁小姐抱怨稱:“餐飲業人員流動一直很大,年初剛招的6個服務員,年后卻只回來了1個。”聘請機器人做服務員,只是應對“用工荒”的無奈之舉。此外,體驗過機器人上餐服務的王小姐說:“服務的內容有點少,既不能點餐加水,點的餐還要自己端下來。”王小姐表示,機器人的服務更多是機械性的,“人性”還不夠。
可見,還是用人觀念出了問題。至少說明,機器人不適合在餐飲服務業工作,因為餐飲服務業講究的是靈活的人性化服務,而程序化的機器人再智能,恐怕也難以滿足就餐顧客隨時并且各異的需求。
筆者說“用人觀念出了問題”,一點都不夸張。機器人的特長是“機械作業”,在存在大量重復性工作的制造行業,它才能發揮自己的“才華”,達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而餐飲服務業,講究人性化服務,人性化服務需要心與心交流;然而,只會做重復性工作且需要按照設計線路服務的機器人,顯然無法勝任。當初餐飲從業者采用機器人服務主要是出于好奇,好奇之后發現諸多弊端和瓶頸,機器人服務就難以再受歡迎,道理就這么簡單。
用人應用其長,機器人也當如此。餐飲服務業要發展,要有效益地發展,需要靠經營智慧,需要靠熱情周到的服務,而不是換上冷冰冰的機器人就能萬事大吉了。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黃碩
—END—
精彩內容推薦:點擊圖片查看活動詳情
原創文章,作者:排隊網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8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