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狀病毒黑天鵝事件背后的危機與轉機

    點擊藍字關注, 查看更多精彩原創文章
    關注門頭戰略余奕宏,ID:xingzheyh

    這是門頭戰略余奕宏的第312篇原創文章

    1

    這注定是一個永生難忘的春節,2020年初,發端于武漢,肆虐在全國的冠狀病毒讓全國人民最重要的節日籠罩在陰影下。

    以往除夕夜,朋友圈的談笑風生、吐槽聲、叫好聲,均改成了為了疫情互道平安,加油打氣、募集物資。
    各個餐飲群都在討論如何面對當下的危機,線下餐飲作為人群聚集型行業,首當其沖受到疫情影響。
    西貝、眉州東坡、老娘舅、九毛九等各大連鎖品牌都出了應對病毒的措施,有些企業已經逐步采取閉店決定。這些龍頭品牌、行業翹楚反應及時,訓練有素,值得大家學習,請各位餐飲企業主密切關注行業龍頭、行業協會作出的指導性方案。
    現在最要保佑的是客人員工不要出現患者,否則很容易被新聞報道,帶來的損失就無法預估了,有時甚至是滅頂之災。
    就此次病毒發展態勢來看,奕宏的建議有三:
    第一、當下人生安全第一,首先是自己的安全。作為企業主就是大當家的,你不能倒,你倒下,群龍無首,人心渙散。
    照顧好自己和照顧好家人第一位;其次是團隊安全,員工安全,餐飲行業從業者的各項條件大家都明白,只有內部安全了,外部才談得上經營;放假回去的員工要做好科普教育工作,難度大但必須做。
    第二、作好最壞的打算,作好最有效率的計劃。未來更要跳開餐廳做餐飲;半成品、外帶、外賣可能是這一段時間的主流;當然更要做好食品安全、包裝安全、運送安全;各地已經陸續出臺禁止紅白喜事等大型聚餐活動,也有一些地區已經出臺禁止餐廳營業的通知。
    第三、現金流準備,至少保持6-12個月的現金流,活著是硬道理。誰也無法預測寒冬有多久,但無論如何不能倒在半路上。做強比做大更重要,大而不強,抵抗不了任何風險。(加助理微信:18519998400,可以免費獲取門頭戰略精華版電子書)

    2

    當下的疫情會如何發展,如何應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過去,再展望一下未來。
    2003年非典,中國經濟處于上升高增長期,遭遇非典,給當年的全國GDP增速帶來了不到2個點的影響。
    其中,影響最大的行業是交通、旅游、餐飲、住宿。

    餐飲業是一個脆弱的、低凈利率、高風險的行業,所以在此奉勸外行,別沒事就往里沖。這次疫情給新進入行業者一個下馬威,可能你才開張半年之內,本打算靠年底春節沖一波,準備了大量食材,經此一役,折損大半。成熟品牌,老司機還有底子,新兵新手可能當場陣亡。
    2003年非典,是呷哺呷哺的轉折點。原本無人問津,靠天天抽獎也拉不來人的一人食吧臺小火鍋,在非典過后大受歡迎,從此被京城白領接受,乃至于創造了中國火鍋業的一個傳奇,成功在香港上市。
    看了那么多負面消息,預測了那么多悲觀的預期,講講未來會有哪些轉機。
    危機就是轉機,與其抱怨和哭泣,不如想想哪些會改變,哪些是機遇。于商人來說,這樣的黑天鵝,無法避免。活下去找到下一個機遇,就能反敗為勝。
    未來食預判的六個小趨勢(轉機):
    第一、野味餐廳這次事件過后會死得很慘。
    幾乎等同于當初的三公消費餐廳,無論是政策,還是民心,都已經失去;不要抱有幻想,趕緊轉換賽道;大概率會推出更嚴格的野生動物保護新條例。
    第二、追求健康安全,將成為餐廳經營主流;也將成為下一波餐飲品牌的主訴求。
    這里所說的健康安全,是指:1)食材可溯源;2)烹飪方式更科學;3)進餐方式更健康。
    這分別對應著:供應鏈、中央廚房;智能機器人、智能烹飪設備;分餐制。
    首先,消費者集體被教育,冠狀病毒重大危機事件透過互聯網、媒體教育,會形成這一代顧客集體的記憶共識。
    其次,一二三線城市中產、高知消費者會更注重安全,將來也更愿意為安全買單。
    最后連鎖品牌、知名品牌反應迅速,即是承壓者,也是受益者,他們會受益于平日的安全防范措施,也將受益于品牌給消費者帶來的信任感。
    第三、品牌是更稀缺的資產。
    品牌餐飲是危機最大的承壓者,因為他們費用高、門店多、管控難;也是最大的獲益者,因為平時大家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機選擇,而危機來臨時,安全感、信任感會讓大家更信任值得信任的品牌。
    這也是肯德基、麥當勞這些國際快餐連鎖品牌穿越經濟周期、穿越全球都能獲得成功的原因。可以說,每一次危機,幫助他們清洗掉一大批品牌,吸引一大批忠誠的顧客。
    第四、危機會帶來餐飲行業技術變革,以及加速技術運用。
    之前海底撈投入過億和日本企業共同開發智能餐廳,整個后廚看不到一個人,完全由智能機器完成;前廳也采用機器人送餐,當時大家可能都覺得海底撈有錢任性,其實這都是龍頭企業在為整個行業探索新的方向。
    碧桂園集團投資千億進入餐飲業,居然從機器人研發制造開始,要相信以碧桂園這樣的大手筆,必然是有大批的高參、經濟專家、行業專家對未來趨勢的預判。
    餐飲行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兩大痛點:

    1)效率太低,生產力低下,造成人均產能和人均創利極低;

    2)依賴人的行業,顧客接觸點多、穩定性差、安全隱患多,管理成本極高,抗風險能力弱。

    小平同志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作為傳統餐飲的手工業者,很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也導致我們一直還宣傳著所謂的匠心、手工,用農業思維開餐廳可以,做餐飲企業是沒有前途的。
    奕宏一直不遺余力地宣傳推廣未來食的會員重視科技、重視Saas技術運用、重視新設備,將經驗的餐飲向科學的餐飲、數據的餐飲進化。
    這也是我們為什么會提出“認知效率、結構效率、運營效率”背后的底層思考。
    這次疫情,目前看全是壞事,但長遠看必將是好事;它將大大加速中國餐飲業從手工勞動向工業化、互聯網化、數據化、人工智能化進軍。
    有時候,光靠行業內部教育遠遠不夠,外部巨大變化、巨大危機往往帶來行業內部的巨大變化,而變化就是商業機會的基石。
    注意以下科技運用在餐飲業的爆發:供應鏈、可溯源,物聯網;智能設備、(無人)智能餐廳、智能機器人;遠程化數字化管理。
    這些科技運用在餐飲業、尤其是連鎖規模化企業會被更早、更廣泛運用;會大大提升整個行業的生產效率。
    第五、餐廳結構調整更是大勢所趨,是抗風險的需要。
    無論是消費者習慣被外賣平臺培養,抑或生鮮電商成為主流,還是重大社會事件造成的應急反應,餐廳的生存方式都需要重新思考。
    堂食、外帶、外賣、零售,這四種產品結構和盈利模型可能是稍有規模的企業都必須重新思考,而從移動互聯網新零售角度,從人到店、人找店,人找貨,到貨找人、店找人,所謂人、貨、場的重構。
    總之,開餐廳越來越難,越來越需要科學,而不是經驗。
    第六、疫情結束后可能會受益的品類。
    海鮮會受歡迎,羊肉會受歡迎,水產會受歡迎,蔬食會受歡迎。
    這個純粹是從消費者心理的預判,人被重大事件教育過后,會有一段時間矯枉過正,會從心理偏好上選擇自認為更安全的食材,這是一種心智共識,也是一種心智力量。
    而作為經營者,就是運用好這種心智力量。
    今天的損失,都是昨天的失算。明天的紅利,來自今天的預判。
    相信中國餐飲業經歷此劫,會越來越好,希望你活到那個越來越好的時候,更成為那個越來越好的品牌。
    最后,強烈呼吁各地房東和甲方站出來,為餐飲業和服務業盡一份力,為了顧客和員工的生命安全,閉店期間租金全免,向你們表示誠摯的感謝!

    甲方和房東,你們與乙方的關系是唇寒齒亡,這個時間你還收租金,讓店家營業,甚至還有不允許乙方帶口罩,還有沒有社會責任感?有沒有良知?有沒有政治覺悟?


    《門頭戰略》《菜單贏利規劃指南》已在天貓、京東、當當以及全國各大新華書店、主流機場上市,上市一周首次印刷告罄!京東好評過千,成為行業暢銷書,被稱為餐飲寶典。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門頭戰略余奕宏,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689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月27日 18:51
    下一篇 2020年1月27日 20:0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