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前,瑞幸自爆財務造假,神話破滅,3個月后,瑞幸正式退市,或將面臨700多億的民事訴訟和中美證監會的巨額罰單。
但故事遠遠沒有結束,以劉二海、黎暉為核心的投資人陣營和以陸正耀為核心的管理層陣營,展開了異常激烈的內斗奪權之爭。
7月2日,瑞幸召開臨時董事會罷免董事長陸正耀。
7月3日,博弈結果揭曉,陸正耀繼續擔任瑞幸董事長。同一時間,陸正耀的核心資產之一的神州優車與上汽集團全資子公司上汽香港簽署《收購要約》,投資金額不超過19.02億港元。
陸正耀為什么要死守瑞幸?
知情人士透露,陸正耀對形勢看得很清楚,如果無法逃離生天,他必須盡可能地為家人留點錢。在此之前他需要爭取多一些時間為自己減輕責罰并留存實力。瑞幸公告也曾直指陸正耀干預獨立調查。
更重要的是,即使瑞幸已經無法繼續書寫資本故事,它資產狀況依舊不錯,殘余價值還很大。
所以陸正耀不可能輕易放棄瑞幸的控制權。
瑞幸還有什么?門店和用戶
—— ——
退市不意味著瑞幸的終結,它的經營端仍正常運轉。
退市聲明中強調了4000多家門店還在正常經營,近3萬名員工還在工作。并且瑞幸還在繼續擴店,截至6月28日,2020年新增186家,較去年同期增速下降80.6%,同時有99家相關企業注銷或吊銷。
這樣的速度顯然慢于瑞幸過去的速度,但仍明顯高于餐飲同行。至少可以看出,瑞幸不愿意也不能放棄中國的消費市場。
瑞幸雖然在資本市場聲名狼藉,但在大眾消費市場里的名聲并不差,質優價廉向來是瑞幸的標簽,加上消費者對資本市場的動態不敏感,價格和產品始終是他們的消費判斷依據。
據報道,瑞幸APP有超過4000萬交易用戶,大約有超2000萬的核心會員用戶。
有專家認為:“瑞幸咖啡短期內預計還能正常經營,因為投資者索賠和行政處罰還沒有敲定,更沒有到執行階段。”
據公開報道和門店員工透露的消息來看,瑞幸的基本盤運營已經趨于穩定,多地門店接近盈利狀態,部分地區和門店已經實現盈利。
從資產端講,瑞幸的資產狀況并不糟糕。
瑞幸的市值定格在3.47億美元,約為24億人民幣,類比一下,擁有400家門店,估值達到160億的喜茶,擁有4000家直營門店的瑞幸的價值遠不止3.47億美元,實際上也低于當前瑞幸的資產總值。
但資本賭的是未來。
根據瑞幸三季度末的資產負債表看,其“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大約80億元,“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大致16億元,約有64億元的凈資產。
即便將二、三、四季度的22億虛增收入全部計入二季度和三季度,凈資產減掉22億元,瑞幸依然擁有42億元的凈資產。
相比A股的一些公司,瑞幸短期借款僅1000萬,長期借款為0;最大的負債是應計費用和其它負債,高達8.64億元。瑞幸的短期投資還有10億元,因而從資產角度來看,瑞幸還未到破產重組的地步。
瑞幸最緊張什么?資金鏈斷裂
—— ——
懸在瑞幸頭上最大的刀是資金鏈斷裂。
一方面,靠融資燒錢的瑞幸從未走出虧損泥潭,退市切斷了融資渠道,沒了“輸血”,瑞幸賬面資金能燒多久,存疑。
另一方面,瑞幸造假案,性質過于惡劣,泡沫成分超過了50%,退市之后面臨的第一件事就是民事巨額索賠。
據專家透露:以2020年初至今作為時間段計算,瑞幸咖啡2020年1月7日曾觸及年內最高價51.38美元/股,事發后最低價4月2日晚觸及的4.9美元/股,公司最新總股本2.4億,由此可粗略估算,一旦面臨集體訴訟,瑞幸咖啡將面臨的賠償總計約11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754億元。
此外,瑞幸大概率面臨中美證監會的天價罰單,以美國安然造假事件為例:
2001年,排位在美國企業五百強中第七的安然公司因財務造假被美國證監會罰款5億美元,股票停止交易,公司隨即宣告破產;公司CEO傑弗里.斯基林被判24年徒刑並罰款4,500萬美元。
瑞幸的資產狀況撲朔迷離,真假難辨,但有一點很清楚,一旦落地執行,它賠不起。但就算執行也得數年之久。
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由于之前泡沫太高,投資者損失慘重,一旦到了執行階段,所有資產全部清算完估計也不夠賠償。”
瑞幸的未來走向?三種可能性
事到如今,瑞幸的底牌和麻煩逐漸清晰。
短期來看,瑞幸以科技為驅動力鋪設的咖啡王國,還能繼續存活,它的門店渠道和用戶數據是許多零售餐飲企業的夢寐以求。
長期來看,如果依舊沒有新的資金注入,沒有人接盤,在清算之后,瑞幸的命運變得不言而喻,因為它目前離盈利還有差距。
綜合來看,瑞幸的未來或存在以下可能:
1、收縮門店求盈利
瑞幸必須考慮實現盈收,縮盤必須提上日程。
在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看來,瑞幸咖啡已經穩住了基本盤,一二線城市核心商圈、商務區和園區內的門店要穩住,同時關閉短期內預計虧損的門店。
“瑞幸這時候要考慮哪些是有價值的資產,然后全力保住這些資產,其他都要戰略性的放棄掉。門店數量,市場占有率之類的都是說給投資人聽的故事,但是接下去沒有投資人了,這些故事說得再好也沒有意義了。”
收縮門店,求盈利是瑞幸目前必須要做的事。
2、被接盤和注資
那么瑞幸會倒閉嗎?這個答案無法定論。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認為,退市后,公司聲譽受損,融資渠道收縮,企業可能面臨一定資金壓力,“但并不意味企業就此面臨破產,仍需要看企業實際經營、現金流具體狀況,如果瑞幸咖啡能獲得其他資源支持,例如:引入新戰略投資者、部分資產私有化等,企業保持盈利,可能避免企業陷入倒閉、破產。”
瑞幸會被接盤嗎?不排除可能。
翻盤式收購可能沒那么簡單。
因為瑞幸很特殊,它的門店網絡廣布,但面積較小,且寫字樓居多,這樣的門店系統更適合零售或者茶飲布局,并且瑞幸現有資本接近50億,負債約為200億元。
想吞下這樣的體量,又具備盤活渠道的能力的公司,屈指可數,并且大概率不會出現在餐企,飲品界能有這樣實力的公司也不多,或許有零售布局的大廠會考慮。
專家認為,被整體收購的可能性偏小。但注資存在可能。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瑞幸咖啡的實體店在營銷網絡方面有一定價值,而退市將進一步加劇其融資難度,未來實體店可能會被其他企業并購,易主的可能性較大,但不排除新的經營團隊繼續堅持運營,不過有一定難度。”
3、和索賠投資人達成和解
關于破產的爭議還在繼續。
悲觀派:不具備投資價值,難逃清算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經濟學博士后劉安看來,退市后公司理論上當然可以繼續存續,但面臨巨額處罰和賠償的風險,又不再具有任何投資價值,整個公司恐怕最終難逃破產清算或重整的命運,而且重整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退市后的瑞幸不再具有任何投資價值,又面臨巨額處罰和賠償,瑞幸恐怕最終難逃破產清算或重整的命運,而且重整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樂觀派:繼續經營,與股東和解。
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認為,瑞幸泡沫太高,投資者損失慘重,一旦到了執行階段,所有資產全部清算完估計也不夠賠償。瑞幸咖啡要想活下來,最現實的是跟索賠的投資人達成和解,以股票補償投資者損失,避免走到破產清算那一步。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雖然受資本端的退市影響,但瑞幸咖啡的商業模式仍有其可取之處,從運營角度而言,退市事件對國內門店影響不大,“看到疫情后的消費恢復、新產品的推出和粉絲的增加,都證明了瑞幸咖啡目前整體運營情況正常。”
參考資料:首席觀察團《瑞幸高層內斗:董事長提出罷免,退市后有人接盤嗎?》
e公司官微《瑞幸已“死”?超4000家門店將繼續經營》
厲害了!4個月內鄭州三家買菜公司狂攔巨額融資!
—
原創文章,作者:有味財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1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