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月餅造型可愛,阿里巴巴4名員工使用黑科技開發腳本,在內購會上多刷124盒月餅,付款無果,還遭到解雇。每逢中秋佳節才會被推到鎂光燈下的“月餅”,因一次解雇事件,大有“逆風翻盤”之勢。從今年多個互聯網大廠爭相推出定制化“月餅”就可以看出,月餅已經成為大公司刷新品牌形象的最佳道具。
百度推出當愛逢圓、阿里巴巴打造棋子禮盒、知乎提出去月球做客、攜程倡導再遠也要回家、嗶哩嗶哩革新月球捕獲計劃……從寄托團圓之情的食物,到成為大廠的秀場,一塊小小的月餅經歷過怎樣的歷程,又會產生怎樣的變化?
相傳,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后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發展至明朝則成為全民共同的飲食習俗。
盡管以上關于月餅的“歷史傳奇”沒有確切的史料依據,但月餅作為人們寄托情感、欲望,彰顯集體、個人品味的“現實傳奇”卻在市場的聚光燈下真實上演。
“花生、芝麻、核桃仁,面粉、冰糖、青紅絲兒,硬如磚頭硌掉牙”,是多數北方人記憶中的傳統月餅。其實,就像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差異,誕生了“中國的八大菜系”一樣,以上因素的差異,還孕育了“月餅十大兄弟”。
細看月餅的譜系,南北西東差別極大。只不過因為每年月餅存在的周期有限,加上過去商業、物流并不發達,“月餅十大派系”很少被提及,對多數人而言,還是冷門知識。
很長一段時間,過度包裝、奢靡之風泛濫,曾讓一塊塊小小的月餅身價翻翻,可以說,一盒月餅99%的成本都是包裝費用。2012年,“八項規定”的出臺剎住了這股不正常的奢靡之風。這項包括“嚴禁公款吃喝、奢侈浪費、送禮行賄”等內容的政策直接影響了2012年到2015年間月餅禮盒的銷量。
伴隨消費升級和烘焙行業的快速發展,月餅文化內涵不斷豐富,品種口味推陳出新,月餅行業正朝著安全健康、有情有趣的方向快速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013-2014年,高檔月餅市場受政策影響,產量和銷售額雙量齊降。
2017年,全國月餅銷售額為146億元,同比增長9.2%;銷量為29萬噸,同比增長9.3%。到了2018年,全國月餅銷售額約為157億元,同比增長7.8%。
“八項規定”之后,月餅消費市場逐漸回歸理性,不再過分追求包裝,而是以購買實惠、性價比高的產品為主,主流價格回歸到0-300元價位段。調查顯示,2018年,300元以內價位月餅禮盒占整個月餅成交總額的89%。
2018年中秋節月餅綜合指數排名前十的品牌分別為美心月餅、元朗榮華、廣州酒家、華美、嘉華、北京稻香村、杏花村、稻香村DXC、元祖和功德林,其中廣州酒家、華美、蓮香樓主要覆蓋廣東省內市場,元祖月餅和杏花樓則在江浙滬地區普及較廣。
伴隨這一利好的形勢,整個行業在口味、包裝、理念上有了更新的追求。
隨著傳統工藝的不斷改進,加上年輕消費群體消費觀念的改變,月餅品種、口味變化也在與時俱進。
再加上,傳統月餅的高糖、高油、高熱量,已無法滿足當代人在健康和營養上的需求,為迎合市場需求,月餅逐漸向低糖健康的方向發展;
此外,隨著互聯網一代的80、90后逐漸成為月餅購買主力軍,大流量APP、社區電商等互聯網售賣形式越來越受歡迎;月餅包裝形式也趨于簡約、環保和富有文化內涵。
盡管像阿里巴巴、騰訊、小米、美團、知乎等公司,“月餅”只送不買,但像行走在互聯網前端一樣,由他們出品的“月餅”同樣反映整個行業的大趨勢。
關于有味財經
基本內容:聚焦以提升餐飲門店效率為核心的供應鏈信息、知識、服務
服務對象:餐飲從業者、餐飲服務商、行業研究者
文章原則:
1、深度:深耕小切口,洞悉小體系
2、廣度:跨學科研究,拓認知寬度
3、顆粒度:注重實效,提供解決方案
轉載聯系:17516466881 有味小秘書(微信同號)聯系我們:17752509517 有味編輯部(微信同號)原創文章,作者:有味財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2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