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看到新品研發的伙伴到全國各地吃吃喝喝都好羨慕,怎么會有這么好的工作,尤其對于資深吃貨來說,能吃遍各地美食,還能賺錢,試問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美的差事嗎?
但是
你肯定沒體驗過連續兩個月天天都吃兩斤牛肉是什么樣的感受。因為研發產品不能倉促,一般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做好一個菜。比如以前研發木屋烤魚的時候,鐘華興吃一個多月的魚,他說那真是吃魚都吃到害怕。
但還是要每天根據不同的口感去調整,看它嫩不嫩,如果不嫩怎么去提升它的鮮嫩,當它足夠鮮嫩的時候,又感覺這個麻辣味不太夠,再想著怎么去加重這個麻辣味,每一個口感要不停的試,直到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為止。除此之外,他們還需測試每道菜品的保質期,保存了一天的口感怎么樣,保存了兩天的口感怎么樣,這樣測出一個產品的最佳保質日期。
研發者的探索之路
一個產品做出來,肯定是自己能吃、自己覺得好吃,我們才敢把它端到顧客的桌上。
一個好吃的產品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而研發人員就是味道的探索者,從食材到調配料,到制作,再到呈現,完成一個探索的周期。
01
食材
食材又分為四個部分:
一是新鮮度,80%決定了這道菜是否好吃;
二是部位,需要思考什么部位適合做什么樣的菜?像鮮烤小肥牛為什么要用吊龍這個部位呢?因為這個位置的肉很勁道,烤出來很嫩,這就是我們想要的ganjio。
三是成長周期,像我們的羔羊肉就是取出生不足一百天的羊,這是羊肉肉質最佳的時候。
四是產地,不同地方的食材口感差別也很大,就像豆皮餡里的酸菜,以前用的是潮州的酸菜,偏咸,后來發現四川的那種酸菜又香又酸又脆,于是就對這個原材料進行了替換。
所以做研發,要經常混跡于各個大型菜市場,尋找更好的食材,遇到了好的食材就趕緊替換掉,讓顧客吃到最好的產品。除了食材本身,還需要考慮采購的問題,在質和量上是否符合和滿足我們物資部的標準。
02
調配料
調配料是原材料的最佳拍檔,用什么樣的調味料去搭配原材料也很有講究?羊肉串和孜然就是絕配,因為孜然可以給羊肉提香,配對了調料的烤串口感也會變得更好。
03
制作
制作主要分為切、穿、腌、烤四個步驟,每個步驟背后都要考量很多東西。
切要考慮大小(方便下一步的串制)、顏值和成本測算;
穿要考慮顏值、烤制操作和成本測算;
腌要考慮口味,測算出半成品的最佳咸度和辣度;
烤要考慮火候把控和時間把控。
04
呈現
呈現出來的產品主要看顏值和份量,顏值要高是毋庸置疑,看起來有食欲顧客才會感興趣。份量主要是根據正常人的食量和一串的大小來定一份多少串合適。所以這兩點決定了我們的產品以什么樣子出現在顧客面前。
研發者的解讀之路
除了自己做出好的產品,還要懂得解讀別的產品。要學會接受不同的產品和食材,一個產品擺在面前,去發掘它的優點和缺點,思考“我”會怎么制作?
比如看到烤牛油這個菜品,你就要想如果你來烤,每串要穿幾節,一節幾公分長,每份控制在幾串以內,才能讓顧客吃好吃爽還不覺得膩。
既然要清楚顧客的感覺,那肯定要不斷地去試味,試味也是一件非常嚴格的事情。每一次試味都要保持胃是七分飽的狀態,因為只有這個時候才能對味道做出最好的判斷。
看得出來,每接觸一個產品,他們不是用一個吃貨的視角來看待,而是從顧客和制作者的角度去解讀這份產品背后的工序和內容。
這么說來,看上去胡吃海喝的生活也并非想象中那么瀟灑快活。木屋每一道好吃的菜品背后都有太多太多研發者的心血,他們不斷地探索、嘗試,只為把最好的味道呈現給我們的顧客,所以店里的小伙伴們也要用心烤好每一道菜,讓顧客吃到我們不斷打磨出來的最好的烤串!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2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