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可以迎合全球低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求,下可以滿足乳糖不耐受人群及蛋白飲品的多樣性消費選擇……植物奶怎么看都是一條好賽道。”
從消費人群看,據天貓《2020植物蛋白飲料創新趨勢》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植物蛋白飲料市場增速高達800%,購買人數上升900%,在市場中成長貢獻占比達15.5%;另據觀研天下的數據顯示,在市場更為成熟的美國市場,2017-2020年,美國32%的消費者減少或停止牛奶消費,其中56%消費者轉向消費植物奶。
而從市場規模看,隨著消費群體的增加和健康飲食觀念的深入,植物奶對動物奶的替代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據《全球植物奶市場報告》,2019年全球植物奶市場規模超過120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該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210億美元;而前瞻產業研究院更是在《2020-2025年中國植物蛋白飲料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中指出,未來幾年我國植物奶行業的年均增速有望保持在20%以上,預計2025年植物奶市場規模將超千億。
不過,我們也要看到藍海的另一面。植物奶賽道雖然廣闊,但隨著國際和國內玩家越來越多,風潮已經形成;同時,整個品類的市場競爭已經日趨白熱化,誰能在中國市場脫穎而出仍然充滿懸念。
國內植物奶市場的火熱,與瑞典品牌OATLY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作為全球最大的燕麥奶企業,稱OATLY為植物奶界的“科代表”并不過分。
昨日,OATLY交出了自己上市以來的首份“成績單”:2021年公司營收6.432億美元,同比增長52.6%。其中,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實現收入3.365億美元,同比增長25.7%;美洲地區實現收入1.798億美元,同比增長79.8%;亞洲地區收入1.269億美元,同比增長136.5%。
從營收層面看,OATLY的高速增長表現,也進一步應證了植物奶在全球范圍的風靡,尤其是其亞洲市場的增速更是搖搖領先,這也助力該企業在亞洲地區的植物基飲料市場份額從2020年的0.7%攀升至去年的3.4%。
值得一提的是,OATLY首席執行官Toni Petersson在報告中表示:“2021年對OATLY來說是創紀錄的一年,OATLY在開展業務的20多個國家/地區收入同比增長超過50%。”此外,根據OATLY此前公布的上市預披露文件中,亞洲地區營收同比增幅超過4倍,達到4745.2萬美元,其中主要就是以中國市場為主。
不過,相比OATLY的快速增長的營收,該企業在凈利潤方面的虧損也在持續擴大。財報顯示,OATLY2020年歸屬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2.123億美元,同比擴大351.87%。
其中,第四季度OATLY實現毛利潤2960萬美元,毛利率下滑至15.9%,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798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凈虧損的3700萬美元擴大超過一倍。
也就是說,雖然作為燕麥奶的頭部品牌,時至今日OATLY仍然沒有盈利。
對于虧損,OATLY在財報中解釋稱,第四季度與上年同期相比,公司有3個新工廠啟動帶來的額外成本,包括640萬美元的更高折舊,以及聯合包裝生產份額高于計劃等等。OATLY還經歷了更高的通脹壓力,包括在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物流費用更高、能源成本增加,以及從歐洲、中東、非洲到亞洲的集裝箱費用上漲等。
此外,由于業務增長,公司增加了1790萬美元的外部顧問、承包商和其他專業費用,用于公司的工廠數字化以及上市公司相關的成本。另外,公司還額外增加了930萬美元的品牌和營銷費用。
圖片來源:OATLY
“我們將繼續專注在自身的成長型投資,將其置于盈利能力之上,以不斷擴大OATLY的運營規模。”OATLY的首席執行官Toni Petersson 表示,“這會在短期內對一些利潤產生影響。”
換句話說,當前的OATLY主要追求的是市場份額及規模,暫不考慮盈利。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也對食評方表示:“OATLY現在在(中國市場)做全國性的布局,對他的整個利潤的蠶食肯定是非常厲害的。”
廣義上來說,植物奶是用含蛋白質和脂肪的植物種子(如大豆、核桃、花生等)或果實(如椰子等)制成的飲品。因此,這也注定了該品類的玩家不會太少。
尤其是在資本的敏銳嗅覺和助力之下,植物奶賽道更是風起云涌。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僅燕麥奶垂直賽道發生至少6次融資,梅花、真格、愉悅、五源、青山、聯想之星等機構均已押注。
此外,據億歐智庫統計顯示,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中國植物基食品初創品牌共累計獲得48次融資,總金額超過12億元。比如在半年時間里獲得3輪融資的椰乳品牌“可可滿分”;獲得數百萬天使輪融資的“每日盒子”;母公司獲得喜茶入股的“野生植物”;2020年完成天使輪融資的“小麥歐耶”;2021年拿到千萬元A輪融資的“oatoat麥子和麥”等等。
各式各樣的燕麥基產品
目前國內植物奶企業主要有三大陣營:以OATLY、養元飲品等傳統植物飲品品牌;以達利豆本豆、伊利、蒙牛、農夫山泉等跨界植物奶的品牌和以每日盒子、植物標簽、可可滿分等為代表的新消費品牌。 至此,整個植物奶市場新老品牌同場競技的格局已經形成。
但從市場表現來看,除了達利的豆本豆以及養元等基礎植物飲品之外,植物奶品牌的業績貢獻大多表現平平,或者直白點說整個市場看上去很熱鬧,但真正靠植物奶掙到錢的品牌并不多。
當前,國內整個植物奶市場仍舊處于市場培育期,因此各大品牌“燒錢”搶市場也就不足為奇了。
從經營層面來看,老牌勁旅和新消費品牌也是各擅勝場。
比如燕麥奶,OATLY有絕對的先發優勢;而一些跨界植物奶品牌背后都是背靠“大樹”,比如達利、伊利、蒙牛、農夫山泉等,原本就不單靠植物奶產品盈利,并且有足夠的渠道優勢能夠快速實現產品的消費觸達,因此他們有足夠的耐心來先實現品類占位,等待大浪淘沙之后進行市場收割;而新消費品牌在消費洞察、風味呈現、品牌營銷等方面則更加靈活、多樣,因此能夠快速獲得年輕消費群體的青睞。
首先,有研究顯示,植物奶的主要原料有燕麥、大米、板栗、大豆、杏仁和榛子等,因此含有一定的維生素、膳食纖維和礦物質。但在鈣、蛋白質、糖、飽和脂肪、維生素D2等物質的含量上,植物奶的營養價值遠不及牛奶。
因此,雖然植物奶能夠很好地解決“乳糖不耐受”的問題,但從認知層面來說遠不及牛奶普及度高,消費習慣自然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養成。
另外,以OATLY為例,雖然憑借一己之力,將燕麥奶品類推向了大眾視野。但眾所周知,諸多植物奶品牌和OATLY一樣,“餐飲服務驅動”是其主要擴張策略,即通過精品咖啡市場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客戶忠誠度,并最終通過零售渠道推動銷售增長。
換句話說,大部分植物奶主要是被當做“原材料”在使用,直面C端消費層面做得并不好。
好在,各大企業也在積極推動“toB+toC”的戰略轉變。比如2021年OATLY來自餐飲渠道和零售渠道分別占公司收入的38.3%和56.2%。但在2021年第四季度,OATLY來自餐飲服務渠道的收入占比中,在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約為16%,在美洲地區約為50%,在亞洲地區約為71%。
顯然,OATLY在以中國市場為主的亞洲地區餐飲服務渠道的占比仍處在高位。
據統計,每250ml植物奶價格在7-8元,而牛奶價格在3-6元,植物蛋白飲料價格在1-4元。新興的植物奶品牌,單瓶價格基本都在5元以上,Oatly的小包裝售價更是高達12元。
但植物奶的成本遠低于動物奶,并且原材料的生產及周期成本也更低,價格壁壘有待破解。比如OATLY就在去年7月在新加坡啟用了亞洲第一家工廠,時隔不足半年,其在中國的首家工廠在馬鞍山正式開幕,這也是目前OATLY亞洲產能規模最大的工廠。隨著供應鏈的逐步完善,該企業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也將進一步提升。
截至2021年底,OATLY已擁有超過85000家零售點,滲透79000多家餐飲門店。對2022年,OATLY也作出了展望,預估全年將實現8.8億到9.2億美元的營收,并在年底完成9億升的生產成品量。
長遠來看,雖說在國內市場中,各類植物奶中都有較為活躍的品牌,但離行業龍頭還有距離,而最終誰能笑到最后,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聲明:凡注明 “作者: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亦不作投資建議。
文中數據均來自企業公告及媒體公開報道,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進入“兩會”時間,涌現了哪些引領食品產業風向的“熱詞”?
統一企業去年營收252.3億元“創歷史新高”,但仍要面對“增收不增利”的挑戰
2021年營收凈利雙增,“另辟蹊徑”的李子園為何仍不被看好?
這些年,氣泡水江湖的“恩怨情仇”
鹽津鋪子2021年轉型“陣痛”已顯,2022年能踩下止跌的“剎車”嗎?
海底撈怎么了?上市以來首次虧損,幅度最高或達45億元
喜茶“低頭”告別3字頭產品,是為探索下線市場鋪路嗎?
方便面的漲價“陽謀”
新式茶飲的2022: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2022年瓶裝水之戰即將打響,這一次可能比想象的更激烈
中國咖啡新“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