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存主題系列
(2)學會畫餅
美女送大餅的故事:記得24年前,我還在深圳澳科電纜有限公司當保安。有天上中班,大約晚上8點左右 ,值班室的電話響了,拿起一聽是我們財務部的一個大眼睛美女主管打來的說:“小隋,你到財務部來下,我這里有個好吃的大餅,請你吃。”什么?美女請吃餅?這么好的事,不禁開始想入非非。
安排好手頭上的事就一路小跑直奔二樓的財務部。還沒進門,就看到二樓整個辦公室就財務那個劉美女在加班,正聚精會神的盯著電腦顯示器,我掃視了一下她的辦公桌,沒有發現任何大餅或者其他點心。這時她也發現我進來了,滿面笑容的看著我。我狐疑地問她:“餅呢?”她這時得意的指這電腦屏幕上一個彩色的餅狀分析圖,一邊呵呵的樂道:“看,在那里!”原來是這個餅,我一下泄了氣。原來被美女忽悠了一頓。但是屏幕中那個餅還是讓我很感興趣,就問她那是什么意思,怎么做的。
她簡單講了下餅圖的作用,這個很好理解。但是問到她怎么做的時候,她拿起桌上一本厚厚的Lotus使用指南得意的說:“這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子表格軟件,你看不懂的!”最先進的電子表格軟件Lotus聽說過,(這個就是現在Excel軟件的始祖)。小時候聽說過一招鮮,吃半天,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子表。還有中文版(繁體)的使用指南。這個得想法搞到手,不能白吃個空餅。
于是當她下班后,我又來到辦公室,(當時保安有權進入任何一間辦公室、會議室)看到那本指南還在她桌子上,于是就想,拿走肯定不行。不過會議室有臺復印機,可以復制一本。但是從沒用過復印機,但是經常看前臺小姐用,就抱著試試的心態。模仿記憶中的流程操作,居然成功了。
但是復印到中間卡紙機器罷工了!這下暈倒,因為罪證留下了。如果明天一上班,別人馬上就會發現,搞不好工作都會丟掉。真是急的一頭汗,沒有辦法,只有解決問題。就開始把能打開的面扳全打開,最后在一塊板上發現解決卡紙故障的排除圖解步驟,常用復印機的伙伴都知道在哪。天無絕人之路,我按圖操作,解決故障,把一整本書復印完。
從那之后,我每天上晚班用半個到一個小時,用財務部美女的電腦,對著那本復制的指南。用了三個月的時間,自己學會了用電子表格,會自己做餅圖!那是1992年初。時到今日,還一直感謝這位美女送給我的大餅,從此以后我逐步成了一名當時的少有會用電子表格高手。
這個大餅在7年后1999年又幫我徹底改變了一次人生的規跡,當時我從中華自行車離職,應聘到華強集團銷售總公司當業務部部長。記得剛剛報道后告訴我還是要從頭做,先當業務員。然后就把我給扔到業務部一張空辦公桌面前就沒人理我了。大家想想,招我進來時要做部長,但是又要從頭來,老領導還在,但是他肯定不管我。又因為沒有任命,業務員也不會向我匯報工作。
怎么辦?坐了二天冷扳凳,發現業務部有個大柜子,里面滿滿的是手工記錄的3年的3000個全國經銷商月銷售資料。這下我知道怎么干了。我第三天回家把自己一臺新的IBM筆記本電腦拿到辦公室,做了一個表頭,開始把三千家經銷商,三年36個月的銷售資料輸入表格內。這個可是個巨大的工程,每天8個小時,我足足用了兩個多月,全部輸完后。我發現電腦表面雙手經常接觸的地方黑色油漆都磨掉了,露出了鎂鋁合金銀白的本色。
然后我用7年前學習的電子表格的功底,進行分類,排序,篩選,占比分析后,發現了一個有用的大餅:公司20%左右的經銷商占了公司80%以上的銷量,而且這20%的經銷商絕大多數在一線大城市。和當時公司重視二三線經銷商的政策完全相反。由此畫了二個大餅圖,并提出了在重點區域,重點發展大經銷商大城市銷售計劃。再附上所有的分析報告,打印裝訂成一本厚厚的的報道交到招聘我的老總那里。大家想想會有什么結果?
下午朱總就找我說:“報告看了,寫的很好,你會不會PPT,如果會,用PPT以報告為基礎做個培訓講座,后天給全公司做一次培訓。”芝麻終于開門了。PPT我知道,但從沒用過。老板問會不會?能回答不會嗎?堅決不能講“不會”,于是我立馬肯定的回答“會!”老板回答我講:“好,你抓緊準備,培訓完后,成立個專項工作小組,把計劃完善后你來主講向集團公司領導匯報。”好家伙,又升一級!
出老總辦公室后,我就直奔深圳書城,PPT不會怕什么,書城有的是培訓書,咱們一樣買一本,十本對照看,一個小軟件,一天搞不明白?小看咱的學習能力!于是乎二天后成功舉辦培訓會,半個月后成功舉辦集團領導匯報會。后面怎么樣,就不用再多講,大家也會猜到。
講了這么多,大家不難發現,我實際想講二個字"學習",是學習在不斷改變我的命運。沒有那劉美女送的大餅,我就不會學習Lotus,不會成為電子表高手。不會電子表,我在華強集團可能就會被無情的淘汰。在1999年華強集團我就用了一次自己學習的現代計算機知識,利用大數據分析,又成功逆襲一把!愛勞動是逆襲第一利器,但是如果你競爭層面提升了,大家都勤奮愛勞動怎么辦?這時候的逆襲利器就是學習!讓自己的勞動能比別人強大,與眾不同。因為這個世界在前進,在變化。唯有不斷學習,才能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
木屋燒烤伙伴中流行一句話:“如果你離開木屋三個月,再回去的話,什么都變了!”為什么呢?因為木屋一直在學習,在改變,在進步。每年木屋最少拿出純利的10%以上用去員工培訓和教育。在大量吹收外部知識和不斷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木屋基本上以一個季度為周期,在升級和改善自己的運營、訓練、激勵、支持系統。所以才有以上的說法。木屋燒烤是個典型的學習型組織,我經常講木屋是個軍隊,是個學才交,是伙伴們溫暖的大家庭。為此我們將“學習”納入自己的核心價值觀。
一講到學習,又多了一個讓咱們不喜歡的詞。很多人認為學習是在學校被老師和家長壓迫下干的苦差事!我相信很多伙伴進入木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逃避學習而輟學打工的。
我們先聊聊要不要要學習,今天再看到一個臺灣企業家的回憶錄,他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從小他父親就立志讓他走出農村,不再務農。但是他從小淘氣不認真學習,考試從不及格,有一天他把不及格的試卷拿回家時,他父親無奈的看著大哈哈大笑道:"我終于找到自己的接班人了!"在這一刻他明白為什么要讀書。從此以后發奮讀書,終于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我想從這個小故事大家明白為什么要學習。上篇短文中我講過我們有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值不傎錢。而學習是讓自己值錢得必由之路。
這時有伙伴會講:"我現在不錯,不想再進步了所以學不學無所謂!"
"錯!"只要咱們還活著,就必須學習!為什么?因為這個世界在變化,在進步。你一天不學習,新的技術、知識就可能把你淘汰。咱們企業也在進步,也在求變!如果你不能主動學習、進步、求變,你就會成為企業、團隊、他人進步的障礙。面對障礙怎么辦?答案我就不用講了。
再者,我講過社會的生存法則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你不學習,不代表你的伙伴不學習,不進步。如果你放棄學習,那就是自我淘汰,給別人機會。更可怕的是我們可以環顧下自己四周,有多少比咱們優秀的人還在刻苦學習進步。
所以學習進步是對自己、親人、企業負責的最基本表現。尤其在現代信息爆炸的社會,學習已經是基本生存本領之一。前面文章提到過:勞動價值=社會平均勞動價值x勞動時間x效率x稀缺性,學習是提高勞動效率和稀缺性的維一方法。想讓自己值錢嗎?伙伴們?那就從今天開始學習吧!
前面講了木屋燒烤核心價值觀中"學習"的重要性。下面講講如何學習:
在木屋講的學習是廣義的學習,不僅僅是上學,讀書,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學習。
最好的工作中學習的方式是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一般員工在工作中最怕問題、最喜歡躲避問題,這個僅僅是你最好的學習機會,它會逼你思考,逼你學習,逼你問人,逼你學習找資料。當問題解決了,你就進步了,比以前更值錢了。你能解決問題,愛解決問題,你覺得你領導、老板會怎么看你?怎么用你?
第二是分享,和自己的伙伴分析你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方案。為什么分享能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這個和總結有關,總結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大家當了管理干部后都有一怕:怕寫計劃和總結,但大家不知道總結是讓自己腦海里已經有的經驗和知識點系統化和顯性化的一種方式。所以你想分享,必須總結,就如我現在在寫這篇小文章就是在總結分享。
另外分享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提高自己的領導力,因為大家覺得從你這里能學習好東西。再者分享也是迫使自己不斷進步的一種自我施加的壓力。要繼續分享,就得繼續學習進步。分享給別人了,自己就不特別了,為了保持自己的領先又得學習。這里告訴大家一個小道理,咱肚子那點貨,沒有什么神秘的,你不是分享,別人就從他人那學習了。另外不分享除了讓自己成為井底之蛙,讓自己驕傲自滿外沒有任何好處!所以做個愛分享的人,記得越分享越富有。
最后才是根據自己自身定位發展的需要系統的看書、參加培訓班、和參加各種成人學歷教育。記得學習不是為了讓自己有個文憑、更不是讓自己有夸夸其談的談資,而是提高自己工作能力和做人的素養。所以在工作中的學習才是最迫切和最重要的。
學習是個人生的命題,孔子講:"活到老,學到。"學無止境,學習本身是人生一大樂趣。對于木屋燒烤的伙伴,我覺的公司能給予大家的最珍貴的東西不是,的話工資,也不是晉升的機會,而是能告訴大家一些正確做人處事原則和方法,及在木屋學習到一些生存的技能,管理的知識。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這些深植于腦海東西會陪伴你終生。也許會影響和改變你的人生道路,我的一身改變就是從一個貴人問我的一句話開始:“政軍,你會做什么?”仔細想想:“什么也不會。”他就指點我:“那讀書入學習去哏。”我信了他的話,一邊當保安養活自己,一邊去深大讀夜大。從專科、本科、研究生。每一次畢業都是我一生的一個轉折點。是"學習"改變了我的命運,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小保安成長為一個企業家。我行,你也行!從今,從學習開始!
總結第二句話:草根逆襲第一靠勤勞,第二靠學習。勤勞讓你出位,學習讓你增值!
隋 政軍
2015年1月3日于昆明翠湖賓館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3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