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30元披薩,狂賺37年!中國最土的西餐廳,怎么還沒倒閉?

    來源 |錯刀頻道
    作者 | 圓圓
    在很多人印象里,西餐代表高級,吃一頓要花不少錢。
    但有一家餐廳,完全打破價格壁壘。
    來到這里、翻開菜單,你會忍不住驚呼:這也太便宜了吧。
    尤其是面對周圍蹭蹭蹭往上漲的高物價,看著菜單上十幾塊的意大利面,難以置信。
    別忘了這還是在一線城市。
    這就是意式餐廳薩莉亞的魅力,永遠用價格打動你。
    相比其他快餐店,薩莉亞就是異類。
    有人翻出90年代日本薩莉亞的菜單,發現20多年前的價格比現在貴1倍。
    開業17年來,薩莉亞走的都是平民化路線,主打低價,也因此成為不少中國孩子的西餐啟蒙。
    但薩莉亞的低廉價格,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這背后可沒少動腦子。

    西餐屆“沙縣小吃”
    第一次去薩莉亞,粗糙的裝修、不起眼的位置,很難將招牌上的“意大利餐廳”結合起來。
    但等你走進去吃完再出來,沒有一個人逃得過“真香”定律。
    有位薩莉亞的常客說:
    “一直以為自己喜歡意大利菜,直到去年環游了一趟意大利,才發現,原來自己喜歡的只是薩莉亞。”
    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刀哥總結兩個原因。
    1、二十年居然沒漲價
    翻看薩莉亞的菜單,會發現一個事實:怎么和過去二十年沒啥大變化!
    眼看著奶茶從幾元變成了20、甚至30,可薩莉亞看起來依舊那么親切。
    八元一位的飲料無限續杯:
    十幾元就能吃到各種意面,這個價錢都比自己在家做劃算多了:
    20多塊的披薩隨便吃,還是9寸的:

    圖:來自@雷斯林Raist

    40多塊的紅酒隨便喝:
    圖:來自@雷斯林Raist
    便宜嗎?太便宜了。
    就算把菜單上的全部上一遍,這個價格也可以承受得起,而這只有在薩莉亞才有的底氣。
    怪不得有人說,在薩莉亞點餐就像是回到了十年前。
    而且這個價位換來的不是嘈雜吵鬧的就餐環境,反而是可以獨享片刻的幾分悠閑。
    價錢低、環境好,簡直是餐飲業中的名創優品,學生黨的福音,甚至有人評價,這家西餐廳就不是沖賺錢來的吧,就是在做慈善!
    什么薩莉亞,干脆叫圣母瑪利亞吧。
    2、這么便宜,能好吃?
    俗話說,便宜沒好貨。
    這話放在薩莉亞身上,刀哥不同意。
    如果說只是便宜,那也無法讓薩莉亞在全球擴張一千多家,說到底,便宜是價格戰,顧客買單的,還是性價比。
    看看這用料,也十分充足,魷魚、蝦、元貝……分分鐘實現海鮮自由。
    這樣的價格配上這樣的配料,還要啥自行車啊。
    有句話說得挺好,比薩莉亞便宜的沒它好吃,比它好吃的價格又很貴,同檔位,薩莉亞完勝。
    這些年來,薩莉亞也不僅是憑借價格圈粉,去網上看了看,發現百分之八十的消費者,就是沖著薩莉亞的味道去的。
    凡是吃過薩莉亞的,后來都成了這家西餐廳的“自來水”,無論身在何方,都懷念薩莉亞的那口。
    尤其是蒜香蝸牛和烤香草五目腸,簡直就是經典中的經典,無數人的童年記憶。
    便宜又好吃,就像是薩莉亞的靈魂標簽,牢牢地印在顧客腦海中。
    但很難不讓人猜測,如此低廉的價格,再配上真材實料的原料加工,到底是怎么堅持47年而沒有倒閉的?
    這就不得不提薩莉亞背后的故事。

    薩莉亞,家里有礦?
    很多人都不知道,薩莉亞其實是一家日本餐飲公司。
    創始人叫正垣泰彥,1973年創立了薩莉亞意式餐廳,據說老板在讀大學時,就發誓要開平價的意大利料理連鎖店,果然夢想變為現實。
    正垣泰彥
    之所以賣這么便宜,和創始人有很大關系。
    1、誰說好吃的東西就該貴?
    當年的薩莉亞,還只是日本千葉縣市川市的一家只有36個座位的小型西式餐廳。
    正垣泰彥先生繼承這家餐館時,因為餐館地處菜市場樓上,來客稀少。
    梯口還有大量堆放的蔬菜,進一步影響餐館的生意。等他接管下這家餐館后暗下決心:“無論如何我要讓顧客跨過堆積如山的蔬菜上樓來就餐。”
    正垣先生認為價格太高是導致客人減少的主要原因,于是將菜品價格下降到原價的70%。
    這一舉措,明顯帶動了餐廳業績增長,甚至還出現顧客排隊的情況。
    時間長了,他經營的餐館價格低廉就成了一塊招牌。
    他由此確信,“真正好的東西,應該既便宜又好吃。”
    靠著低價策略,薩莉亞成功打開了市場。
    2、為了效率,后廚拼了
    一般來說,企業發展越好,就會忽視成本控制,但薩莉亞不是。
    薩莉亞的節約成本,有幾個點可以概括。
    首先是懶。
    薩莉亞作為企業太懶了,懶得后廚沒有一把菜刀。
    靠啥做飯?中央廚房。
    通過中央廚房對所有菜品進行預加工,再將半成品送往附近各個門店,能降低時間成本。
    而且廚師的功能被極大降低,只需要接受過訓練的員工就可以從事標準化作業。大大縮減了人力成本,還給客戶省了時間。
    現場加工上桌,完成15道菜品只需要9分58秒。
    就連選址,薩莉亞懶得挑位置,竟然會選擇已經倒閉的餐廳門店,裝修隨便搞搞,保證干凈舒適,就開始營業。
    其次是精。
    從食材種植,到生產加工,再到門店料理,都由薩莉亞自己負責。
    于是可以推測薩莉亞的整體模式大概是:生產地取出-中央廚房加工-送至門店。
    啥叫肥水不流外人田,這就是。
    最后是省。
    薩莉亞的低價,全靠大家省。
    日本曾經拍了一檔節目,專門來揭開薩莉亞低價背后的秘密。
    比如拖地,如此普通又簡單的事情,在薩莉亞這里都是按效率計算。
    這個拖把上裝著自動加水器,輕輕一按,水就能從拖把里流出來。一來二去,省下不少打水洗拖把的時間!壓縮出來的時間,正好可以去后廚幫忙打下手。
    還有在服務員端菜方面,也大有學問。
    薩莉亞專門做過測試,員工上菜用手端比托盤效率高多了。
    以及自制的番茄切割機,直接放在中間,五秒鐘就能切得工整好看。
    整個看下來,薩莉亞的流程化操作驚呆其他其他企業家。
    而這也是保持低價、保證質量的最有力證明。
    除此之外,薩莉亞有個指標,叫“人時營業額”,就是一名員工一小時實現的營業額。
    薩莉亞非常注重提高這個指標,因為“人時營業額”一上去,每名員工應對的顧客數就隨之增加,可以做到以較少的人力維持經營。
    不愧是連續47年屹立不倒的意大利“沙縣小吃”,這樣瘋狂的控制成本,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也是因為此,薩莉亞也遭到了一些食客的吐槽。

    薩莉亞,別高興太早
    由于這種預成品的加工方式,其實就是速凍產品再加熱的操作。
    其本質上無法對顧客口味做出調整。
    后廚預成品加工
    換句話說,薩莉亞一直在調教顧客適應自己。
    作為餐飲業,一般是消費者和商家互相磨合口味,但薩莉亞就像個渣男,不愿意為對方做出改變。
    還有一點,那就是知道薩莉亞的人太少了。
    因為要省錢,各種代言、活動營銷都是沒有的。所以導致沒有薩莉亞的城市的居民,根本就沒聽說過它。
    這些都是刀哥對此的一點點擔憂,整體來看,薩莉亞的優勢還是強于其他。
    尤其是對比曾經和它對標的巴貝拉餐廳,早就沒落,可能部分“00后”根本沒聽說過。
    巴貝拉也是一家國內開的意式餐廳,2005年創立于上海,全國有超過200家門店。
    當時巴貝拉門口通常都是排隊很久!
    可如今你想找得到它的門店,都難。
    倒閉的最主要一個原因,就是眼高手低。
    在剛剛有大批顧客的時候,巴貝拉沒有耐心,開始漲價以凸顯自己的風格。
    但由于食物本身就是三流的口味,非要給自己定位米其林的價格。
    顧客也不是傻子,同等價位完全可以選擇必勝客或者其他西餐廳,久而久之,巴貝拉怎么沒的,大家都快遺忘了。
    這才給了薩莉亞更多發展空間,彌補了這個檔位的不足。
    疫情期間,薩莉亞在廣東連開3家店,還打五折。并且計劃5年內達成廣東省內開夠300家店鋪。
    對比其他餐飲業的寡淡蕭條,薩莉亞簡直就是一股泥石流,用低價站穩在市場里。
    看看之前挺不住的吉野家,同樣是日本連鎖餐廳,同樣的擴張模式,但卻連夜關店百家,爆虧6億多。
    究其原因,是服務退步。員工培訓不足、點餐制作隨意、上菜速度變慢、食物品質也隨之下降,又貴又不好吃。
    你看,一旦服務和品質無法保證,哪怕你再有名,也會被市場拋棄。
    所以哪怕是性價比著稱的薩莉亞,刀哥也要給打個預防針,千萬別飄,記得初心。

    -END-

    主編丨陳青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推薦閱

    “泡菜免費!”顧客:打包10壇!被拒后怒砸餐廳……

    60平“川味小館”最高日營收3萬,“精致小館”成未來新趨勢?

    “餐廳轉讓”從2月貼到了8月:我就覺得我選錯行了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6764.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12日 20:15
    下一篇 2020年9月12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