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yo
活動現場直擊
7月19日,一個尋常的周日,第一次來鄭州的小編摸索著來到還未交工的WE+空間,看著這個箭頭,好像指向著一個令創業者們神往的殿堂,因為慕名而來的都不吃素,不光要弄清楚《餐飲老板內刊》是怎么發家致富的,好歹也要把值錢貨打包一些扛上走哇!
接下來小編將用口述的形式帶你身臨其境地感受從5萬元成本到估值過億的路上,首個拿到風投的自媒體《餐飲老板內參》都念了哪些創業經?
你知道“輕”和“快”的關系嗎?你知道創業者應當保持怎樣的節奏和心態嗎?
分享會嘉賓有:中國首席餐飲經管新媒體《餐飲老板內刊》總編輯 譚野
國內領先大學生兼職平臺探鹿 創始人 周文華
麥草動漫創始人 二兔之父 黃濤
既然來的目的已經明確,就迅速進入角色,腦袋高速運轉,如今把核心內容羅列出來,分享途中小編數度為分享人的快人快語折服,大伙跟著我一起來漲姿勢啊!絕佳機會別說我沒提醒你!
/01
譚
野作為風生水起的《餐飲老板內參》總編輯,為在座的近百位聽眾做了一場題為《好的創業沒有那么貴》的分享。
不知道創業初期的伙伴會不會跟譚野一樣思考一個問題,創業這條路我要選擇什么樣的“姿勢”保持什么樣的節奏來走?歷經1年零11個月的創業路,譚野的結論是保持著阿基米德老爺爺欲用杠桿撬動地球的經典姿勢(抱歉開個玩笑)和輕快的節奏迎接創業將可能面臨的血雨腥風(又在這里危言聳聽!)如果是這樣,下一個估值過億的公眾號會不會是你?(⊙o⊙)
輕視 輕浮 輕飄飄
創業中不能承受之“輕”?
如題,從文學意義上講,“輕”好像從來就沒跟什么好詞兒搭檔過,我們身處一個強調“重”的國度,大家對規則的迷戀遠遠大于對質量、趣味、創新、試驗、知識的關注。
漫漫創業路,譚野目睹大部分按重型模式開啟的創業項目,終因資金鏈的斷裂令初期的夢想夭折。那么什么是重型模式?
一說到創業,很多準創業家們就開始腦洞大開,“創業”!×格多高的詞啊,怎么著也得整個全套裝備齊活吧,我得租個像樣的辦公室吧?設施裝備不能差吧?咱公司是不是還得來個忽閃忽閃的前臺啊?
譚以為,凡是奔著創業很神圣或時尚來跟風做概念的大部分人都會死在半道上,為啥?還沒開始呢就已經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套進去了,難道真是這種“重模式”才讓人倍感創業范兒正?實際上哥們只是把創業成本抬高了,結果無非是胎死腹中亦或受巨額成本拖累無法前行。
剛起步就搞這么大動靜,下這么大注不怕到時候滿盤皆輸?身子太重了不好上路啊親!如果你不是富1~3代,不想又火速轉手裝備,請記住一條大道理:屌絲創業要把錢花在刀刃上!
刀是你的核心業務,核心競爭力是你的刀刃,為了一切“避重就輕”,13年8月,在“餐飲老板內參”項目啟動之初,團隊三人犧牲了兩室一廳的辦公室,丟棄了那個走向“高大上”之路的可能性,一切從實用性出發,拿到風投之前,三個大男人11個月的創業時光竟然是在“漫咖啡”度過的!
于是余就有話講了,這畫風和普通的苦B創業風有出入啊?可是那又如何,內參團隊再也不用擔心惱人的房租、物業、水電,同時斷了所有想要填滿辦公室的念想,約人來采訪無需奔波,有各種檸檬水、果汁、咖啡任君挑選,不然你以為訪客會愿意去只有兩三個人的冷清辦公室玩干瞪眼嗎?
只有你足夠輕了,無后顧之憂了,才能把自己的精力、情緒、資源投入到能衍生出你金字招牌的關鍵領域,做到你想做事情的本質上去。
你覺得是重快重快 還是輕快輕快?
只輕不快 會大大增加被對手滅掉的幾率
聽到這一塊內容的時候,小編一直在臺下處在羞愧難當的狀況中,譚大師(一羞愧就喊人大師⊙﹏⊙b)說完“輕+慢其實就是散漫,這是創業的大忌,做什么事就要有做什么事的節奏和樣子”這句話后,小編驚得“虎軀一震”,我一直覺得反復修改追求品質的想法呢?原來只是我沒有效率拖拖拉拉的借口!(雖然理都懂,發現這個真相的時候我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
為什么要快?咱們處在一個多么飛速發展的時代里就不用我多言語了吧,你的資源、資金、團隊員工、人脈是有限的,要在這個基礎上找到快的發力點:用戶聚攏、產品打磨、口碑建設。
對于微信公眾號來說,用戶聚攏就意味著在最短時間內集結目標用戶,讓他們關注賬號。試想,在這個垂直細分的行業里,用戶量從200到二、三十萬的時候,你就會在業內掌握足夠的話語權,當你擁有200萬用戶的時候,你的一句話會直接影響對方的商業口碑,這么酷的效應當然能折射出你不同凡響的價值,此時的價值可不再僅限商業價值。
內參君們不在每件事情上追求100分,他們的重點在于用80分的質量快速響應客戶和讀者的需求。將這一準則放在心上,他們是絕對的出稿速度星人,俏江南董事長被踢出董事會一事,團隊當晚商量新聞切入點,連夜發稿,翌日成為多家傳統媒體的新聞來源。(我想這也就是所謂新聞時效性的最佳體現吧)
在效果呈現上,決策行動快→品牌提升快→營收增長快→估值放大快是一個正向增長鏈,像狗仔隊一樣在第一時間拿到有料的東西,用最快的速度甩出干貨,你就能在新媒體領域里小勝一籌,傳統公司思考醞釀2個月,決策2個月,實現再2個月,半年時間如白駒過隙,想想也是醉了,一覺醒來什么都完了。
想不想讓自己的創業和人生都不要那么沉重?看了這篇文章后學著輕快起來吧!
自己說了算的媒體 才叫 自!媒!體!
趴著 躺著 or 跪著?
媒體從業人在一定時間段內說出去還是挺長臉的職業,擁有多年媒體從業經驗的譚野一度領著高薪也沒在深藏功與名的媒界感受到半點涼爽,他在思考,我做的事兒是否真的體現出我的價值了?我是否得到了與之相匹配的尊重?
誠然,從業這些年肯定積累了不少各行各業的人脈資源,是不是也要走走老路拉拉關系,使用“刷臉”技能?譚野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啟動項目之初,他們沒有驚動任何“人脈圈”,他們認定只要努力付出專業和勤奮,定能輸出自己獨特的價值。
坊間關于自媒體的討論和學術界的定義千千萬,譚野最認同一種觀點,什么是自媒體?自己說了算的媒體才叫自媒體,否則都是白扯!
作為餐飲老板內參,我們決定什么樣的客戶跟我合作,體現我的自主權,我們決定以什么形式合作,體現我的尊嚴。
我可以選擇拒絕某類“成功學大師”盛氣凌人的邀約,避免某些求經心切的餐飲老板當場成為人肉ATM機,我可以對某些只能跟著他節奏走的大爺揮一揮衣袖,淡然地說一句,sorry這活兒我不接。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是趴著、躺著甚至跪著來賺錢的,美其名曰我在匍匐前進,貌似隱忍著等待高潮,或者一味信奉客戶就是上帝的教條,殊不知貿易的本質是價值交換,你的價值完全可以決定你使用哪種姿勢。
內參團隊主打“內容線”,唯一不設銷售崗,客戶多為帶著需求主動上門的,這樣你才容易滿足他的需求不是?更何況客戶心中自有一桿秤,他們總能找到適合其風格的目標合作伙伴。
所以未來絕不屬于信奉刷臉模式的人,是屬于擁有足夠核心競爭力的專業主義者。
快慢 張弛
節奏感的設計是創業者面臨的大問題
1234567,沒有節奏的音符只是一堆凌亂的阿拉伯數字,看上去是音符沒錯,但意思不大。加上適當的節奏,音符也變得五彩斑斕。
對節奏感的設計是眾多創業者們關注的大事,什么時候起跑、何時加速又幾時剎車?
這里舉一個“貓科哲學”的例子,說,貓就像是上了膛的子彈,沒啥目標物的時候就閑庭信步,待在槍膛不動,機會來了就秒速沖出去,精確出擊,不做原地空轉的老貓。很多人說屌絲創業很累很苦,那就要問問自己是在空轉還是在有節奏的推行你的項目。
你可以緊繃3個月、6個月,但沒有人可以緊繃2年,人總需要調整,做到張弛有度是個技術活,咱們前進的路上有時候需要速度,有時候需要耐心。
內參團隊又拋出一個“不緊繃”原則,如果在限定的時間內你的事情做不好要么邏輯有問題要么員工技能有問題。(這句話辛辣的像剛吃過長沙小龍蝦:-O)推行朝九晚五,你能輸出的價值不在于耗費時間的長短或者神經的緊繃程度。
積蓄能量。在用戶沒有達到足夠數量的時候,兩個合伙人除了趕稿子、改稿子、挑稿子之外沒干別的,盡可能把版面做的精美實用,確保內容品質的穩定性。在內容為王的時期里,打頭陣的不把內容做實天天想著雇水軍拉僵尸粉,簡直是自斷后路。
搶占位置。餐飲內參的用戶達到2萬的時候,主動找他們合作的人日漸增多,處子階段基本結束。與市場接觸2個月后,市場主動反饋出一個信號,“你具備投資價值了”。拿到投資后他們的速度比之前是絕對的判若兩人,內參開始拼命宣傳、頻繁搞活動,嘗試與業內精英團體結盟,迅速搶占位置一路瘋跑。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你的基礎不夯實的時候跑得越快麻煩越多,還沒有做好發力準備的團隊最好繼續做好用戶對你的底線要求,超線了再加速都來得及。
旋轉跳躍我閉著眼~白雪夏夜我不停歇~(唱首歌換換胃口;-)
找到你的支點 與小米加步槍相比 AK47就是捷徑
創業是否真的沒有捷徑?
古老的道德信條告訴我們,人生是沒有捷徑可走的。阿基米德老爺爺同樣有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創業恰恰是與時間賽跑的事,微信之于新聞紙是捷徑,e-mail之于郵政局是捷徑,系統變革與升級是不可逆的趨勢,如果你想快一點,就放棄人生沒有捷徑的信條吧。
杠桿效應在創業者身上的體現就是不斷學習新知識,優化你的方法論,打磨出高效的工具。用好杠桿效應最重要的是找到支點。
說到創業,我創哪個行業比較好呢?打個比方,我覺得我喜歡烘焙,但事實上我只是看了一本烘焙書就覺得自己能開個烘焙店了,這實際嗎?你剛開始喜歡一樣東西,其實還沒有真正了解它,只是帶著朦朧的感覺去嘗試,這時候要停下來問問自己,喜歡歸喜歡,我能做好嗎?
殘酷的市場永遠不會為你的興趣買單,它只看你輸出了多少價值,對用戶有什么幫助,它只為功能買單。
興趣固然重要,核心能力才是你的生存之本。我喜歡爬山,但我去爬個山沒人給我半毛錢,我覺得寫稿子很累但有人愿意找我寫,這就是我的核心能力所在,這就是我能安身立命的依仗。
大家都在說現在公眾號創業門檻低,你是覺得低了,但全中國近1000萬公眾號中跳出來的有幾個?為什么大多數沒跳出來?因為他們只是覺得現在自媒體是大勢、是熱潮,這只能叫做跟風。
當下人民群眾認為某類群體賺的錢容易的像是大風刮來的,風口是很重要,但翅膀更重要,在你沒搞清楚自己核心競爭力在哪的時候就默默等風來,結局就是連底褲都被無情吹跑。
無論興趣還是核心能力,找準支點,善用杠桿,集齊決策力、專業力、營銷力、行動力,你就可以上路了。
單品爆款 針尖捅破天
神話變成笑話的原因是認為自己是神
我們常說淘寶爆款、鎮店之寶等等,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一個公司有20多家爆款的?估計照這個去標榜的公司也要把顧客搞懵了,我究竟試那一款好?
有些事情一記重拳不見得能攻下,旺旺小針尖能巧妙捅破天。商家不專注就會受到懲罰,當一家餐廳老板的花邊新聞比菜品的渲染力更令顧客津津樂道時,經營的危機導火索也就早已埋藏好了。
曾經有人勸譚野團隊不要只做“餐飲老板內參”,要做就做一個微信號矩陣,什么建材老板內參、旅游內參、美容美發內參……
譚野說,去年餐飲業產值3萬億,都不夠我們專注投入其中謀發展嗎?一個行業還沒搞定呢,自己有能力做那么多嗎?
如果我們是神估計可以做到,但我們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不要高估自己的時間、資源和技能,把一件事按照自己的姿勢和節奏做好就已經了不起到牛×閃閃的地步了,別費力討好神,他也很忙的。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3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