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有想到,便利店最初作為大型商超的延伸業態,如今會成為最風光的零售業態。尤其是自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以來,便利店業態在國內一路高歌猛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根據商務部近日發布《中國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18/2019年)》(下稱“報告”)顯示,2018年,國內便利店銷售額同比增長8.3%,位于零售業態之首。但在日新月異的中國商業格局中,“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的理念并不具有普適性。顯然,便利店也一樣,同在風口之上,有人喜、有人愁。說到便利店,國內大部分消費者首先想到的就是7-ELEVEn、全家、羅森……這樣的“明星”連鎖便利店。毋庸置疑,從傳播度來說,上述三家可能是“露臉”最多的便利店系統。按照每日經濟新聞的梳理,根據7-11官網顯示,截至2019年5月底,7-ELEVEn在中國市場開設的門店數量為8415家;羅森中國則在今年1月披露,在中國5省3市開出了第2000家門店,而此前羅森中國還提出到2025年突破1萬家門店的目標;中國全家在今年5月披露的信息顯示,已擁有2500家門店。其中,7-ELEVEn的門店主要位于廣州、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和部分省會城市;而根據全家和羅森的官網信息顯示,羅森的門店則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蘇和浙江三地;全家便利店上海就有1437家店,占到其所有門店的一半以上。由此不難看出,上述三家企業大多位于經濟更為發達的地區。但對于市場巨大的中國市場,真正算得上全國性連鎖便利店的只有“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中石化旗下的易捷和中石油旗下的昆侖好客。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8年中國便利店TOP100數據顯示,二者門店數量分別為27259和19700家。依托遍布全國的加油站,兩家企業得以遍布全國。上述榜單中,不乏一些本土品牌的零售巨鱷。比如廣東省東莞市糖酒集團控股的美宜佳,其門店數量多達15559家,是中國規模第三大的便利店企業。此外,還有廣東的天福(4500+家);四川的紅旗連鎖(2817家)、舞東風(1187家);湖南的新佳宜(1200家)等等。而近兩年在資本和互聯網的推動下,迅速成長起來一批新型連鎖便利店,比如蘇寧小店門店數量已經突破了4500家。此外,就在9月25日,便利蜂在2020年策略供應伙伴交流會上宣布,全國門店數已突破1000家,這距離該品牌2017年2月首批門店開業僅有31個月,原本三年的目標現已提前完成。如果按照單個便利店品牌名計,便利蜂已經躋身中國便利店20強。同時,便利蜂執行董事薛恩遠表示,門店突破1000家是便利蜂新的起點。未來,便利蜂將繼續加速全國開店步伐,按照內部規劃,便利蜂已將未來三年的門店目標數上調至1萬家。若便利蜂能如期達成未來3年內開店1萬家的目標,其在國內市場的門店數量或也將超過已經入駐中國23年的羅森,提前于后者完成上萬家門店的開店目標。很顯然,和深陷“關店潮“的傳統大型商超相比,便利店可謂風光無倆。但按照目前的市場形勢看,整個國內便利店系統,形成了外資巨頭、本土大鱷和新興勢力相互抗衡的局面,用“大混戰”來形容當前的便利店競爭也并不夸張。在知乎平臺上,有一則很火的問答:“為什么中國內地的便利店都在虧損?”很顯然,答案是否定的。開門做生意,大家都是為了賺錢。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聯合畢馬威中國發布的《2019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從行業規模和門店情況來看(統計樣本為2018中國便利店TOP100),市場規模超過2264億元,增速達到19%;門店總數為12.2萬家,同比增長14%。然而,在風口之上,中國便利店整體行業表現還是穩中向上的,但并非每家便利店都“如魚得水”。比如成立于2011年的全時便利店,通過聚焦于北京市場,幾年內快速實現了跑馬圈地。之后,全時便利店以北京為根據點開始在全國進行擴張,也開創了內資便利店唯一的重資產運營模式(單店投資規模超過150萬元)。2017年啟動的“百城百萬”計劃,要投資百億元在五年覆蓋“100個城市,100萬個終端”。并且,全時便利店還斥資千萬元研發了管理系統“全時匯”。由于重資產模式導致門店運營負擔過重,導致全時便利店的發展舉步維艱。而全時母公司——北京復華卓越商業管理有限公司,于2018年11月受旗下P2P平臺海象理財爆雷事件的影響,導致資金鏈出現問題,成為壓死全時便利店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后,還一度傳出雀巢借道旗下銀鷺集團實現對全時便利店在北京、天津、成都的所有門店的收購的消息,不過后來很快被雀巢方面出面否認。最終,全時聯盟把各地的便利店資產,單獨進行剝離出售:其中重慶地區的門店出售給“羅森”,長沙地區的門店由“珊珊”接手,北京、成都、天津、廊坊四個地區的門店則出售給山海藍圖。除此之外,2018年8月,鄰家便利店因背后出資方善林金融資金鏈斷裂突然失血,一夜之間關閉了168家店鋪;一個月后,因投資方春曉資本出現問題,131便利店創始人失聯,后被刑拘……如果說上述事例只是個例的話,但從便利店的共性上依舊可以看出,便利店要想盈利依舊不容易。比如,像7-ELEVEn這類國際便利連鎖品牌,從2004年進入北京市場,直到2017年才彌補了累計虧損,進入盈利狀態。而據7-ELEVEn(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內田慎治在2017年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7-11的單店日銷售額可達到3.6萬元。在本土企業中,A股首家便利連鎖超市上市企業紅旗連鎖算是日子非常好過的。通過不斷并購擴張,截至2019年6月30日,紅旗連鎖門店數量已達2958家,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8.29億元,同比增長5.89%;凈利潤2.37億元,同比增長52.93%。國內又有幾家便利店的日銷售額能夠達到上述便利店企業的水平呢?與此同時,紅旗連鎖也在財報中表示:“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競爭加劇,商業物業租賃成本、人員工資及促銷等費用支出呈上漲趨勢不可避免,公司面臨運營成本持續增長的風險,對公司經營形成較大壓力。”很顯然,和紅旗連鎖面臨同樣壓力的是所有的便利店品牌。據《2018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便利店行業運營成本快速上升,其中房租成本上升18%,水電成本上升6.9%,人工成本上升12%。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成本恐怕也已經水漲船高。何況,除此之外,稅費、損耗等,都是便利店需要面臨的成本壓力。正如《報告》中指出的,零售行業變革發展仍然面臨一些問題和困難,經營成本持續攀升,人工、租金、融資成本高企,轉型升級、技術迭代存在較高的設備改造成本和技術難度,老舊商業配套設施對零售企業發展造成一定限制,線上線下零售發展帶來的互聯網誠信問題等監管機制仍待完善,零售專業人才培養尚需加強。行業集中度逐漸提高也是當前商業社會的一個固然趨勢,便利店行業也一樣。而在這種趨勢下,巨頭開始出現,由此帶來的則是便利店對供貨商和消費者“兩頭吃”的局面。對消費者,很簡單,對四川便利店體系熟悉的消費者不難發現,紅旗連鎖的商品零售價格普遍偏高。當然,這種價差也并不只存在于紅旗連鎖,像7-ELEVEn、全家、羅森等門店中,許多商品價格同樣比普通門店略高。當然,既然為消費者提供了便利,同樣商品在便利店的平均價格比傳統超市高15%,這種合理的價差也是能夠得到消費者的理解和接受的。但對于供貨商而言,面對進入連鎖便利店所需要支出的各項費用一直都是“敢怒不敢言”。比如,有媒體曾經報道過,食品行業常見的條碼費要價,本土超市每個單品500至1000元,外資超市每個單品1000至1500元。據記者了解,在成都紅旗連鎖這種區域強勢連鎖超市,如果進入1000家門店,單品條碼費將達到近30000元/年。除此之外,便利店所售賣的產品大多是一些高頻消費的品類,如果供貨商的商品在門店動銷滯后,那么還會面臨被門店“鎖條碼”、下架等處理,若要再進,條件很簡單:“給錢。”當然,其中的商業博弈均是站在各自立場所做出的決議,我們沒有必要過多闡述,但對于便利店的未來,卻可以做更多思考。在國內,很多便利店提供的僅限于普通商品的售賣,而這樣的便利店普遍日子過得不怎么樣。在便利店業態最發達的日本,發達的便利店系統被譽為“國民的生命線”。便利店基本上也囊括了從快遞、郵政、干洗到影印、傳真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種服務,甚至可以繳納保險、稅金等各類非公共事業費,便利店就相當于一站式服務中心。據報道,單純只為了購物進入便利店的顧客只占20%。通常來說,根據商品結構的不同所產生的毛利率也不同,普通商品在15%~25%之間,自制食品的毛利率在50%以上。但就凈利潤而言,大部分便利店的凈利率卻難超5%。因此,在國內的便利店行業,業績表現比較好的企業,門店內的自制食品已經占到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比例。比如7-ELEVEn、全家、羅森等門店內,除了日常商品的售賣,還有關東煮、便當、即飲咖啡,甚至在早餐時段,還提供熱包子、熱豆漿等;而像紅旗這樣日子優渥的本土品牌,也有公交卡充值、水電繳費等一系列額外的增值服務業態……而這些門店給予消費者的,除了便利,還有“貼心”。另外,這些具有一定品牌和規模效應的連鎖便利店品牌,在貨源渠道上也有比較強勢的溢價能力。比如紅旗連鎖,其直采商品已經占到了整個供貨體系的80%左右,直接去除了“中間商”環節,利潤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不可否認,當前國內便利店倒閉的很多,但開店依舊是主旋律,至于能否掙到錢,就看你是否真正的做到了便利和“貼心”。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宗馥莉談初心:為什么選擇回國,為什么走父親的老路
曾飽受爭議的“涼白開”,今年憑啥要賣20億?
方便面市場“三國殺”
“每日堅果”市場即將穿底?堅果炒貨行業或迎來變革時代
涪陵榨菜為何增長明顯放緩,疑似漲價惹的禍
2019年水、面營收大增,今麥郎欲圖謀千億市場
一年賣出三千萬,經銷商卻悔稱:“把太多資源投在了海底撈!”
凡注明“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4423.html